連環(huán)拳系1965年國家本委和教育部為了解決大、中、小學武術教材,集中全國部分武術工作者編創(chuàng)的。參加創(chuàng)編套路的人員有毛伯浩、李天驥、蔡龍云、溫敬銘、潘金福、陳立亭、鄭懷賢、習云太等人。
這套拳共分三路,每路十六個動作,可單練一路,也可將其中兩路或三路連貫起來練,故名“連環(huán)拳”。
連環(huán)拳動作簡單、樸實,方法清楚,勁力突出,易學、易練、易教。它包括主要步型與步法、手型與手法及跳躍、平衡等動作,是武術的一種基礎練習。
連環(huán)拳由易到難,每路又各有特點。笫一路適合兒童好動的特點,震腳、擊晌的動作較多;第二路增加了平衡摔拿動作,第三路增加了跳躍及外擺腿等難度較大的動作。
一、預備勢
(―)立姿正勢(圖41)
(二)幷步抱拳(圖42)
二、第一段
(一)摟手按按提膝沖拳
右手變掌由左經上向右劃孤抱拳收回腰間,同時左拳變掌由側經上向側成橫掌下按,右拳經左手背上向右側沖出,左掌沿右臂下收回右腋下,同時提左膝。(圖43—1、2)
攻防含義:右手抓摟對方來拳(或掌),左手按住對方臂部,沖右拳擊頭部。
要 求:提膝過腰,腳尖內扣。
要 點:收膝,腳趾抓地,頭上頂。
(二)弓步架沖拳
體左轉90度,左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左臂下落經前上架于頭上,右拳經腰間向
前沖出。(圖44)
攻防含義:左臂架開對方進攻頭部來舉,還擊右攀出·頭胸。
要 求:架掌過頭。
要 點:擰腰,順肩,沉髖。
(三)提膝勾手亮掌
上體前探,左腳蹬地屈膝提起,同時右拳變掌,兩手交叉下落,左手向左向上劃弧變勾手(勾尖向下),右手向右向上劃弧至頭上亮掌。(圖45)
攻防含義:兩臂向下掛開對方進攻來拳,同時向后閃躲。
要 求:左手側舉微過肩,支撐腿直。
要 點:猛蹬地,快收髖。
(四)大躍步前穿
上體前探,右手下落,經左膝抄掛,左腳前落蹬地,右腳屈膝騰空躍起,左腳前跨一步 (落地成仆步),同時左手變掌,體右轉,兩臂由左側向上隨轉體向右劃?。挥艺谱內沼谘g,左掌成立掌于右腋前。(圖46—1、2、3、4)
攻防含義:右手抄擄對方手臂,左手向側格開對方另一手。
要 求:遠、高、輕。
要 點:挺膝,收髖,轉體,帶臂。
(五)仆步摟手弓步沖拳
體左轉90度,左腳前弓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左橫摟變拳收于腰間,右拳向前沖出成平拳。(圖47)
攻防含義:同“弓步沖拳”。
要 求:橫摟時經腳面。
要 點:蹬地移重心。
(六)彈腿沖拳
左腳支撐膝微屈,右腳屈膝提起向前彈踢,左拳向前沖出成平拳(高與肩平),右拳收回腰間。(圖48)
攻防含義:打上踢下6。
要 求:彈踢高與腰平,繃腳面。
要 點:收髖,猛挺膝。
(七)騰空飛腳
右腳落地后,蹬地,左腿屈膝上擺躍起,左腿向前上彈出,同吋兩拳變掌向前上擺,用右手背碰擊左手心,再迅速回擊右腳背,左腳落地支撐。(圖49-1、2、3、4、5)
攻防含義:擊上踢下。
要 求:彈踢要快、繃腳面,擊拍準、響。
要 點:充分蹬地,擺蹬結合。
(八)仆步勾手亮掌
右腳前落一步,體向左轉,左掌收回腰間,右掌擺于右斜前方(手心向上),左掌由右手上向前穿出后,向左向右劃弧成勾手;右手經腰由后向上亮掌位于斜前上方;同射身體左轉,右腳全蹲成左仆步。(圖50-1、2)
攻防含義:左手勾開對方來臂,準備反攻。
要 求:上體直;不跋跟。
要 點:擰腰,收髖。
三、第二段
(九)擄手弓步劈拳
左腳收回經右腳內側向前一步,同時左勾變掌,經腹前向上向左劃弧擄手(手心向外);右腳向前邁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拳下落,經身后上擺向前劈拳(成立拳),左掌迎擊右小臂。(圖51—1、2、3)
攻防含義:撤步閃身,左手抓擄對方臂部,同時上步#對方頭部。
要 求:劈出拳高與眉齊。
要 點:沉肩,沉髖。
(十)掛臂震腳弓步沖拳
右拳變掌由體前下掛經左側向右劃弧摟手收回腰間,同時收右腳震腳;向右轉體90度, 左腳提起靠于右腳內踝處,左掌由左側上舉向腹前按掌,左足向前邁步成左弓步,右拳經左手臂上向前沖出成立拳,左掌置于右腋下。(圖52 —1、2、3)
攻防含義:右手掛開對方右腿,左手按住對方來拳,用右拳還擊胸腹。
要 求:換震腳快。
要 點:轉腰帶臂。
(十一)馬步架沖拳
體右轉90度成馬步,同時右拳經前上架于頭上(拳心朝下),左掌變拳向左沖出。(圖53)
攻防含義:右手架開對方來拳,左拳還擊胸肋。
要 求:馬步轉成弓步要快,不要起伏,拳高與肩平。
要 點:轉體帶臂。
(十二)插步雙擺、弓步推掌
兩拳變掌,由左側下落向右經上劃弧至左側成立掌;當雙臂擺到右側時,體微左轉,右腿從左腿后倒插一步 (前腳掌點地),身體右轉90度;左腳向后撤一步成弓步;同時右掌經前向右后摟手成勾手(勾尖向上),左掌經腰間向前推出成立掌(高與肩平)(圖54-1、2) 。
攻防含義:擺臂掛開對方拳腿,再撤步用左掌還擊其胸肋。
要 求:雙掌與肩相對,左指齊眉,右掌靠近左肘。
要 點:擰腰,松肩,沉髖。
(十三〉掄臂勾踢馬步沖拳
左臂上舉,左轉體180度,兩臂依次向前掄繞一周,左掌位于頭上架掌,右手在后成勾手 (勾尖朝上);右腳向上勾踢,體左轉90度下落成馬步。右拳經腰間向前沖出左拳收腰 間。(圖55—1、2、3)
攻防含義:掛勾對方手劈,起右腿踢腹部,或再用左手按開對方手臂還擊其胸。
要 求:掄臂成立圓,勾踢腿、支撐腿及上體要直,勾腳尖。
要 點:轉腰帶臂,收髖。
(十四)插步挑掌弓去推掌
左腳向右腳后倒插一步,左拳變掌,從右臂下向前上挑掌;右挙收回腰間,右腳再向右斜后方退一步成左弓步,右拳變掌向前推出成立掌,左掌變拳收回腰間。(圖56—1、2)
攻防含義:削開對方抓?I之手,用右掌還擊其胸腹。
要 求:挑掌要貼臂,推掌力達小指外側。
要 點:擰腰,撐腿,順肩。
(十五)擺蓮腿
左拳變掌斜前上舉,右臂上擺,右掌背擊左掌心,右腿伸直左前上擺,再向右成扇形劃孤,左右掌心依次迎擊右腳面;右腿繼續(xù)向右下落成右弓步;同時右臂斜前上舉,掌心向上,左掌下落成仰掌,經腰間沿右臂向前穿出;右拳順勢收回腰間。(圖57—1、2、3)
攻防含義:用足由內向外,橫擊對方頭部。
要 求:擺幅大,擊拍淮確。
要 點:展髖,踢擺結合。
(十六〉虛步勾手亮掌
體微左轉,右手下落向后劃弧成勾手(勾尖朝上),右臂向后經右側至右前上方成亮掌,同時左腳向前上半步成左虛步,頭向左轉?!磮D58)
攻防含義:左手按開對方手臂,伺機反攻。
要 求:虛實分明。
要 點:擰腰,收髖。
四、收勢
(一)并步抱拳
收左腳用立正姿勢,唯兩腳并攏,兩手掛拳于腰間。(圖59)
(二)立正姿勢(圖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