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資治通鑒》的管理啟示【下】

(九):知人善任!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鄙显唬骸肮湟?,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資治通鑒漢紀三?

 

    高帝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酒宴,高帝問群臣說:“諸位列侯、將軍,不要對朕有所隱瞞,都來說說: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項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攻取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給他,與大家同享利益;項羽則不這樣,他對有功的人嫉恨,對賢能的人猜疑,這就是他為什么失掉天下的原因?!备叩壅f:“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談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填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輸糧道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統(tǒng)率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個范增,但不能信任使用他,這便是項羽被我捕捉打敗的原因?!?span lang="EN-US">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給自己寫的墓志銘是——安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自己的事業(yè)上,起用許多比他更優(yōu)秀的人。這道出了卡內基真正成功的秘訣,也說出了管理的核心和訣竅。廣告教皇大衛(wèi)奧格威也曾說過:如果你聘用比自己差的人,你將變?yōu)橐患屹骞?,如果你聘用比自己強的人,你將能變?yōu)橐患揖奕斯尽_@同劉邦對自己成功的原因總結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能否知人善任,決定了管理的成敗,公司的命運!

 

(十):親疏如一,無所不行

法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于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系親疏,無所回避,這樣所有的人才能不敢依仗有人撐腰而觸犯法律。

 

    從管理的角度,可以這樣來闡釋:管理制度是公司每一位員工都應遵守的,善于管理的人,應不管員工關系親疏,地位高下,無所回避和區(qū)別,這樣所有的人才能遵守管理制度而不敢有所違反,才能最終達到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

(十一):功必賞,過必罰,賞罰分明!

“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化天下”。

                              ?資治通鑒漢紀十七?

 

    “聽說如果有功不賞,有罪不罰,即使是唐堯、虞順也無法將天下治理好。

 

     如何才能讓驢拉好磨?要一手拿著籮卜,一手拿著皮鞭!管理專家會這樣說!

 

    如果說籮卜代表了激勵,那么,皮鞭則代表了監(jiān)督,即使要管理好一頭驢,激勵和監(jiān)督都同樣重要而且必不可少,更何況于人呢!

 

    中國的計劃經濟搞了幾十年,許多國有企業(yè)為什么一直缺乏活力與競爭力,無法激發(fā)出員工的潛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談不上功與賞,在某種意義上也談不上與罰!

 

    道理是很淺顯,但對于管理者來說,合理的賞、罰機制的建立與執(zhí)行,不僅相當重要,而且也是管理上的一個極大挑戰(zhàn)。

(十二):用人不能以個人喜好為憑!

朱俊之擊黃巾也,其護軍司馬北地人傅上奏說:“臣聞天下之禍不由于外,皆興于內。是故虞舜先除四兇,然后用十六相,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也?!贾鶓?span lang="EN-US">,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不進。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辭飾說,共長虛偽。夫孝子疑于屢市,市虎成于三夫,若不祥察真?zhèn)?span lang="EN-US">,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舉,速行讒妄之誅,則善人思進,奸兇自息”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

 

    朱俊進攻黃巾軍的時候,他的護軍司馬北地傅雙上疏曰:“我聽說天下的災禍都是由內部產生的。所以虞舜先除去四兇,然后再任用八元八愷十六個相,因為虞舜明白惡人不去,善人就無法受到重用。……我所擔心的,在于治水不從水的源頭開始,末流將更增加它的泛濫。陛下仁德寬容,為人不忍,因此宦官弄權,忠臣得不到重用。邪人和正人不應該在同一個朝庭,就好象冰炭不能同在一個器皿中一樣。他們知道有才能且正直的人功勞顯赫的時候,他們危亡的征兆就將出現,一定都會巧言美辭,捏造虛假的事實來誣告陷害忠良。一句話說上三次,孝子都會發(fā)生懷疑,三個人講市上有虎,所有人都會相信。如果不細辯真?zhèn)?span lang="EN-US">,忠臣中恐怕又會有如白起在杜郵自殺的事情發(fā)生了!陛下應考慮虞舜除四罪的行為,趕快除去邪妄之人,那么有才能且正直的人就可以為朝庭效力,奸人自然就會消失。

 

    自漢高祖劉邦稱帝,至孝靈帝而天下大亂,至漢獻帝而終至于改朝換代,失去劉氏江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朱俊護軍司馬北地傅雙的上疏可以說做了非常精辟的概括分析皇帝軟弱, 宦官弄權,忠誠正直而又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其實, 宦官弄權而至國破的且止?jié)h,若不是誤用趙高,至于趙高弄權,秦恐怕就不會這么快滅亡,劉邦恐怕也沒這么好的時運可以得天下了!可惜漢終于也還是忘記了秦滅的原因,步了秦的后徹!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五年。是什么造成了許多企業(yè)由興而衰,終至于消亡的命運?最為致命的常常都是由于對所用的人與所親近的人的失察所造成的!

 

    忠誠正直而有才華之人,較有獨立人格,做事較有原則,萬事皆有自己主見,不喜獻媚應承, 做一件事時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將事情做好;而那些做任何事情均以一己私利為出發(fā)點,為達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小人,則喜阿諛奉承,處處討好對他有利的人,做一件事時則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討好上司。因此,在現實中,小人招人喜歡,而忠誠正直有才華之人反而常常令人討厭!作為管理者,如何完全拋開個人好惡,用人時能保持清醒的客觀公正,能始終任用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不以個人喜好為憑,實在是管理上的一大挑戰(zhàn)。

(十三):袁紹失敗的管理啟示!

      

 

    在官渡之戰(zhàn)前,不論從背景,社會關系,實力等各方面來說,曹操都是遠不及袁紹的,但袁紹雖擁有數倍于曹操的兵力,卻在官渡之戰(zhàn)中慘敗于曹操,將數年苦心經營的優(yōu)勢全部喪失怠盡,并經此一役而一撅不振,白白斷送了原本有機會和可能到手的江山不說,也斷送了袁氏一族的大好基業(yè)。分析袁紹由強而敗的根由,對我們今天的企業(yè)經營管理實有著極深的借鑒意義!

    那么,袁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失敗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鑒漢?里的記載:

                           (一)

    初,郭嘉往見袁紹,紹甚敬禮之,居數十日,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yè),難矣!”

                           ———?資治通鑒漢紀五四?

    起初,郭嘉去見袁紹,袁紹很尊敬他。過了幾十天,郭嘉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袁紹只是想效法周公謙下待人,而不知道用人的訣竅,事情做得多而掌握不住要點,喜歡謀劃而不能決定,如果要同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難,完成霸王的事業(yè)很困難。

    郭嘉準備離開袁紹而去投靠曹操之前對袁紹的評價,可以說從宏觀和綜合的方面來說明了袁紹必敗的原由:沽名釣譽,不會用人,無決斷!

    因次,雖袁紹手下人才濟濟,曾給袁紹無數極好的建議,可惜袁紹均未能采納而白白放過了無數可能戰(zhàn)勝曹操的機會。

 

                      (二)

     冀州別駕田豐說袁紹曰:“曹操與劉備連兵,未可卒解。公舉軍而襲其后,可一往而定?!苯B辭以子疾,未得行。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冀州別駕田豐對袁紹說:曹操和劉備交戰(zhàn),不可能很快的解決。你發(fā)動軍隊偷襲他的后方,可以一出兵就獲勝。紹以兒子生病為由推辭,沒有采納。

    曹操一直認為袁紹不足為濾,相反劉備是個威脅,因此想在劉備羽翼還未豐滿時就將其消滅。而在曹操和劉備正在打仗的時候,田豐就勸袁紹發(fā)兵偷襲曹操后方。但袁紹沒有采納。錯失了打敗曹操的第一個好時機。

 

 (三)

    曹操還軍官渡,紹乃議功許,田豐曰:“曹操既破劉備,則許下非復空虛。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今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棧,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座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苯B不從。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曹操帶領軍隊回到官渡,袁紹就計議攻打許昌,田豐說:曹操已經打敗劉備,許昌不會再向以前一樣的空虛。況且曹操善長用兵,詭計多端,軍隊雖少但不可以輕視,現在不如長久與他相持。將軍憑借山河的險固,擁有四州的人民,外面聯合英雄豪杰,對內整合農事戰(zhàn)具,然后選拔精銳的軍隊,分出奇兵,乘他空虛的時候,不斷的出兵攻打河南,他救右邊就攻打他左邊,救左邊則攻打他右邊,使敵人疲于奔命,人民不得安寧,我們還沒有勞苦而他們已經困乏了,不到三年,就可以很輕松的打敗他們。現在放棄身在廟堂就可以取得勝利的計策,而希望在一次戰(zhàn)爭中決定勝敗,假如不能如愿,恐怕后悔就來不及了。袁紹不聽從。

    在曹操和劉備戰(zhàn)爭暫時告一段落,帶兵回到官渡的時候。田豐又從戰(zhàn)略的高度勸說袁紹應同曹操打持久戰(zhàn),而不能寄希望于在一次決定勝負,因為那樣太冒險,且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持久戰(zhàn)戰(zhàn)術——聲東擊西的搞疲勞戰(zhàn),騷擾戰(zhàn)!這可以說是為袁紹做的非常適合的、優(yōu)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可惜袁紹依然不聽。

 

 (四)

    袁紹譴其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沮授曰:“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苯B不聽。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袁紹派譴他的將軍顏良到白馬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沮授說:顏良性格急躁,雖然勇猛,但不能單獨擔當重任。袁紹不聽從。

    當時就實際情況來說,袁紹的兵力實在是相當強大,因此,一直一意孤行的要和曹操一決勝負。這也是袁紹因不能識人,沒有正確的認識曹操。也許袁紹當時就根本沒把曹操放在眼里,袁紹這樣的人是也許至死也不會明白的,什么叫——上兵伐謀!

    不愿意打持久戰(zhàn)其實也沒關系,還是有許多勝算機會的,但袁紹怎么可能把握得住呢?

    袁紹派譴顏良到白馬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時。沮授認為顏良性格急躁,不能擔此重任而勸阻,袁紹不聽。這種用人的失誤,先是導致顏良犧牲,繼而導致文丑被殺,一下子損失兩員大將不說,也大大損傷了非常重要的士氣。

 

(五)

    紹渡河追之,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苯B弗從。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袁紹要渡河追擊,沮授勸阻說:勝敗變化,必須詳細知道?,F在應該留守延津,分兵攻擊官渡,假如能成功,再回來迎接大軍不晚。現在這樣渡河追擊,如過有什么意外,軍隊就沒有辦法回來了。袁紹不聽。

    本來袁紹和曹操是隔黃河而對峙,結果顏良犧牲大大的激怒了袁紹,袁紹決定讓大軍渡過黃河去追殺曹操軍隊。在那樣的一個年代,放棄如此重要的黃河天塹,實在是過于輕率和冒險的事,沮授就勸阻他,袁紹自然是不會聽的。也終于邁出了通向敗亡的重要一步!

 

 (六)

    袁紹軍陽武,沮授說紹曰:“北兵雖眾而勁果不及南,南軍谷少而資儲不如北;南幸于急戰(zhàn),北利在緩師。宜續(xù)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袁紹軍隊到達陽武,沮授對袁紹說:北方的軍隊雖多,可是不及南方的軍隊強大,南方軍隊糧食太少,物資儲備不如北方軍隊;南方適合快速作戰(zhàn),北方適合持久作戰(zhàn)。我們應采取持久作戰(zhàn)的方法。袁紹不聽。

    當袁紹的大軍終于渡過黃河,到達陽武時,沮授再次客觀分析敵我雙方優(yōu)劣勢,勸說袁紹采取持久作戰(zhàn)的方略,袁紹不聽。

 

   (七)

     東,十月,紹復潛車運谷,使其將淳于瓊等將兵萬余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沮授說紹:“可遣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絕曹操之抄?!苯B不從。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冬,十月,袁紹又派潛車輛運送谷物,使將領淳于瓊等率領士兵一萬多人護送,住宿在袁紹軍營以北四十里的地方。沮授對袁紹說:可派遣蔣奇另帶一支輔佐的軍隊和淳于瓊互為表里,相互照應,以隔絕曹操的抄襲。袁紹不聽從。

    兵力如此具有優(yōu)勢,如果不犯錯誤,決戰(zhàn)也并非沒有勝算。可要讓袁紹不失誤,那真是比登天還難。沮授顯然是比較具有忠誠度的,或者說是缺乏郭嘉一樣的更大智慧,沒能把袁紹給看清,所以只要有機會,沮授都會執(zhí)著的勸說袁紹采取他認為正確的策略。

   而這一次袁紹不聽沮授的意見,直接為后來曹操最為精彩的,也是兩軍決戰(zhàn)中最為關鍵的火燒烏巢提供了可能。

 

 (八)

    許攸曰:“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余守,勢必空弱。若分遣輕軍,星夜掩襲,許可拔也。許拔,則奉迎天子以討曹,操成擒矣。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苯B不從。攸怒,遂奔曹!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許攸說:曹操的軍隊很少,且全部用來抵抗我們,許昌由所剩下的軍隊防守,一定很空虛。如果我們分別派遣精銳的軍隊,連夜趕去偷襲,許昌就可以被攻破。攻克許昌,就可以奉迎天子來討伐曹操,曹操就將被我們擒獲。即使不能攻克許昌,也可以使得曹操首尾奔波,我們就一定可以將他打敗。袁紹不聽從。許攸很惱怒,就投奔了曹操!

    許攸這次的進言,同樣是具有很高的戰(zhàn)略高度,是審時度勢后非常正確的一種戰(zhàn)術,所以如果有喜歡袁紹的人,這時一定是非常替他著急,而且非常希望他突然開竅,就聽許攸的一次,哪怕就這一次也好。但怎么可能呢?如果那樣,他就不可能是袁紹了。不聽從許攸的意見,而碰巧許攸家里有人犯法被抓,致使許攸一怒之下跑到曹操那里去了。這么清楚自己軍隊機密和弱點,如此重要的人在關鍵時候投敵叛變,可以說是點燃了袁紹敗亡的最關鍵,也是最后的一把火。聽說許攸跑到自己這邊來了,曹操簡直是大喜過望,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笑著說:子遠,你來了,我的事就可以成了。并對許攸讓他去火燒烏巢的計策言聽計從,馬上執(zhí)行,且執(zhí)行得近乎完美(注:曹操和袁紹的勝敗強弱,其實僅僅透過這個小細節(jié),也可見一斑了)。于是許攸的一個策略,烏巢的一把火,就徹底的燒掉了袁紹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

 

 (九)

    頜曰:“操公精兵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事去矣,請先往救之?!苯B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曹營,不能下。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張頜說:曹操帶領精兵前去,一定會擊破淳于瓊等,淳于瓊被擊破,那么大事就完了,我請求先去救淳于瓊。但袁紹只派遣少量輕便的騎兵去救援淳于瓊,而派重兵攻打曹操軍營,不能攻下。

    烏巢被燒,張頜認為烏巢太重要了,應先火速派重兵救援,袁紹沒采納,導致張頜被迫反水,從而失去了最后一點點扭轉戰(zhàn)局的機會!

 

 (十)

    細細統(tǒng)計,在?資治通鑒?的記載里,一個官渡之戰(zhàn)前后,袁紹不聽從的記載就有九次之多,如此不能采納部屬意見,一味剛愎自用,就算是已擁有天下,恐怕失去也是遲早的事,更何況在那樣一個亂世,且有不敗亡之理!

    哎,深為袁紹可惜!也為許多向袁紹一樣曾經強大而最終消亡的企業(yè)可惜!不會用人,不能廣納意見,不能審時度勢,做出正確的決策,為今天的成就,市場占有率,資金實力等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且不知一切的失去也可能只在轉眼間!

(十四):曹操成功的管理啟示!

不論喜不喜歡曹操,但都得承認,曹操文韜武略,磅礴大氣,實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其實并沒有袁紹一樣顯赫的出身,也沒有袁紹一樣強大的勢力,而曹操不僅惜才、愛才,更關鍵的是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具有寬廣的胸懷,能廣納意見,博采眾長,正確決斷。終于成就霸業(yè)。

   曹操的成功不是偶然,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關渡之戰(zhàn)前后的一段短短時間,以袁紹對手下謀臣良將的建議一概不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曹操對正確的建議一概“從之”,并快速執(zhí)行。其實勝敗,僅從這一點來看,早已注定!

 

    操欲自討劉備,郭嘉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操師遂東。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曹操想要自己帶兵討伐劉備,郭嘉說:袁紹生性懦弱而多疑慮,要來也必定不會很快。劉備剛剛崛起,人心還沒有依附,加緊攻打他,他必敗無疑。曹操的軍隊師于是向東進軍。

 

    荀攸曰:“今兵少不敵,必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后者,紹必西應之,然后輕并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辈購闹?。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荀攸說:現在我們士兵少,敵不過他們,必須要分散他們的兵力才可以。你到了延津,假裝將要渡兵奔向他的后方,袁紹必定帶領軍隊向西迎戰(zhàn),然后你率領精銳的騎兵偷襲白馬,給他一個措手不及,顏良就可以擒獲了。曹操聽從了他。

 

 

    時操制新科,下州郡,頗增嚴峻,而調綿絹方急。長廣太守何夔言于操曰:“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愚以為此郡宜依遠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順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業(yè),然后乃可齊之以法也。”操從之。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當時曹操制定新的法律,頒發(fā)到各州郡,新的法令比較苛刻,而且征收綿絹很緊。長廣太守何夔對曹操說:先王分辨九服的賦稅,以區(qū)別親疏遠近的關系,制定三典的刑法來平治禍亂。我認為各郡應根據地方的遠近,依附的先后定訂法典,至于民間的小事,可以讓長官隨時因時制宜,這樣上可以不違背正常的法律,下可以順從百姓的意思。到了三年,人民安于他們的事業(yè),然后可以用法令整齊劃一來治理。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

 

    操眾少糧盡,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賦,多叛歸紹者,操患之,與荀書,議欲還許,以致紹師。報曰:“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谷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從之,乃堅壁持之。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曹操的軍隊很少,糧食也吃完,士兵都很困乏,老百姓被賦賦弄得很困乏,很多的人叛離曹操歸附袁紹,曹操很擔憂,寫信給荀彧,計劃要回到許昌,以引誘袁紹的軍隊。荀彧回信說:袁紹率領所有的部屬聚集在官渡,要與你決勝敗。你以非常弱小的勢力抵擋非常強大的勢力,如果不能控制他,必定被他所乘,這是天下變化的關鍵。而且袁紹只是一個一般的首領而已,只能夠召集人卻不能任用人。以你的神明而處于大順的情勢,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現在糧食雖然很少,究竟不象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的形勢。當時劉邦、項羽沒有一個肯先退走,因為先退在形式上則就居于下風。你以十分之一的兵力防守一定范圍的地域,扼制住袁紹的咽喉使他不能進軍,已經半年了。到了勢窮力竭的時候,必定會有變化。這是用奇兵的時侯,不能失去機會。曹操聽從了他,就加固壁壘而加以防守。

 

    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官渡。荀攸言于操曰:“紹運車旦暮至,其將韓猛銳而輕敵。擊,可破也!”操曰:“誰可使者?”攸曰:“徐晃可?!蹦饲财珜④姾訓|徐晃與史渙邀擊猛,破走之,燒其輜重。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袁紹幾千輛運谷車子到了官渡。荀攸對曹操說:袁紹運糧的車子立刻就到了,他的將領韓猛銳利而輕敵。進攻他,可以將他打?。?span lang="EN-US">”曹操說:派什么人去呢?荀攸曰:可以派徐晃去。就派遣偏將軍河東人徐晃和史渙攔擊韓猛,把他打敗,燒掉他的輜重。

 

    操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來,吾事濟矣!”既入坐,謂操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操曰:“尚可支一歲?!必唬骸盁o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操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奈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輜重萬馀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若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操大喜。

                                  ———?資治通鑒漢紀五五?

    曹操聽說許攸來了,來不及穿鞋子就光著腳出去迎接,拍手笑著說:子遠,你來了,我的事就可以成了!入坐以后,許攸對曹操說:你孤軍獨自防守,外面沒有救援而糧谷已經吃盡,這是非常危急的。袁紹有輜重一萬多輛,停放在故市、烏巢,防守的軍隊沒有嚴肅的戒備,如果派裝備輕便的士兵去偷襲,在他們料想不到的時候就到了,把他們的輜重糧草燒了,這樣不超過三天,袁紹自然就會潰敗。曹操聽后十分高興。自己親自帶兵去,火燒了烏巢。

 

    曹操因能廣納意見,博采眾長,正確決策而以弱勝強,成就大業(yè)。無疑為我們今天的企業(yè)管理提供了一個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成功案例。其實放眼古今,凡是領導者不能廣納意見,博采眾長,正確決斷的朝代,鮮有興盛和不敗亡的。想成功經營企業(yè),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者又怎能不虛懷若谷,博采眾長,正確決斷呢?!

(十五):建立'聰明"的制度!

曾有一在銀行業(yè)工作的朋友,到美國去考察學習,到美國后,他們首先到學校里上課,補習一些國外的教育課程,上課的間隙,美國授課的教授就問他們說:就我的接觸與了解,你們中國人都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勤奮,在這方面,美國人是遠遠比不上的,但是,你們聰明勤奮的中國人組建的企業(yè)卻常常競爭不過美國的企業(y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也同美國有較大的差距,作為中國人,你們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的朋友和他的同事們自然是說了許多他們自認為的理由。但這位教授顯然都不是太認可。末了,這位教授說:他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制度,中國人聰明且勤奮,但制度很愚蠢,美國人相對懶惰而愚笨一些,但美國的制度很聰明。這種說法雖不見得全面,但至少說明了毋庸置疑的一點:制度的重要性。

 

    關于制度的重要性,其實在資治通鑒晉記四里的一段話早就做了非常到位的闡釋:

    夫創(chuàng)業(yè)之勛,在于立教定制,使遺風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后世憑之,雖昏猶明,雖愚若智,乃足尚也。

                           ———?資治通鑒晉記四》

    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功績,是在于建立教化、制定法制,使得遺留的風范可以維系人心,未盡的事業(yè)可以扶救幼弱遺嗣;后代依靠這些,既使是昏昧,仍然能清明;即使是愚蠢,也如同明智,這樣才值得推重。

 

    這段話的意思其實也是說,開創(chuàng)事業(yè)等最為重要的其實是在于規(guī)則制度等的建立,從而讓現在和將來的人都有可遵循的做事規(guī)則制度等,這樣,事業(yè)才能很好的傳承,也不會因某一位置的人的聰明或愚昧而對整個事業(yè)有非常大的影響。同現代美國教授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肯德基、麥當勞、沃爾瑪等等成功的美國企業(yè),其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所開的店都基本上是一模一樣,沒有太大的差別,根本的就在于其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規(guī)則制度、包括文化理念體系等以供所有人遵循,從而保證了其核心價值及競爭力的一以貫之。

 

    作為一家現代的企業(yè),如不能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管理體制,在管理上不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靠體制運作,做到不論公司任一位置上的人員發(fā)生更換,都不會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任何的影響,同時讓公司的經營模式等可以快速復制,那么,是很難快速向外擴張而發(fā)展壯大的。

 

    因此,現代的企業(yè)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建立起一套適合企業(yè)自身狀況的的、獨具特色的、能與時俱進的、聰明的制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曠世奇才郭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那么三國的形勢會不會改變?
諸葛亮寫下“隆中對”,郭嘉寫下“十勝論”,倆人誰更技高一籌?
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哪個才是三國第一戰(zhàn)役?
是什么樣的精神讓袁紹堅持不斷犯錯,一錯到底
夷陵大敗后劉備可以三分天下,為何官渡大敗后,袁紹就一蹶不振?
三國時期歷史概況: 官渡之戰(zhàn):曹操通過官渡之戰(zhàn),消滅袁紹的軍隊主力,大體統(tǒng)一了北方。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