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莊子·逍遙游》中描繪了世界上最大的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span>
“鯤”最神奇之處在于它還能幻化為鳥,變身之后稱之為“鵬”;“水擊三千里”還不算什么,竟然能夠飛到九萬里的高空!
“鯉魚躍龍門”的小概率事件還要借助神仙庇佑,“鯤”直飛九萬里靠的是什么?
很快,莊子給出了我們答案: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
謎底揭曉:因為有大風,憑借著風力,鯤鵬才能飛上九萬里的高空。
成功三要素也昭然若揭:自身努力,選擇正確,貴人扶持。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于是乎,“比慘”就成為是否全力以赴的評判標準。不成功我們總能“雞蛋里挑骨頭”的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但尷尬的是:總有一些人看起來毫不費力,但回報頗豐。這是為什么?
尤其是女性,社會提供的機會與平臺較之與男性少之又少:若有所成,總會被懷疑來路不正;若無所成,似乎正應了部分人對女性的偏見?!沁€要不要努力?
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安逸富足貌美如花的全職太太羅子君,卻毫無還手之力地敗給了整日為生計疲于奔命已顯老態(tài)的凌玲。自以為嫁人結婚生子就可以一生無虞,未曾想人到中年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努力,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的事情;但努力,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俗話說得好,“低頭做人,抬頭看天”,以前最受歡迎的“人設”是“埋頭苦干”、“任勞任怨”、“踏實努力”,但現實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高瞻遠矚、順時而動的人,往往會獲取更多的戰(zhàn)利品。顯然,在努力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事情莫過于“拆掉思維里的墻”,為我們的“努力”找到最值得落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