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本章在說明依道建立的德,不管是對自己或天下,國家其功效都是永遠(yuǎn)不變的。天地之間,有形有相的物質(zhì),形體總是要消失,而道德卻不容易動(dòng)搖,可以長久存在下去。根深蒂固,不易拔起。
?
在世上實(shí)行道德的圣人,去世后仍然有社稷宗廟,讓子子孫孫,代代祭祀,相傳不絕。圣人十分重視自身的修養(yǎng),所以他的德行才如此完善,純真;修之于一家,他的德才有余;修之于一鄉(xiāng),他的德才長大;修之于一國,他的德才豐滿;修之于天下,他的德才能普遍。所以拿我的身看人的身,我身能修,人身也能修;拿我的家看人的家,我家能齊,人家也能齊;拿我的鄉(xiāng)看人的鄉(xiāng),我這鄉(xiāng)能化,人的鄉(xiāng)也能化;拿我的國看人的國,我國能治,人國也能治;拿我的天下,看人的天下,我的天下能以平,別的天下亦能平。我何以知天下能以平呢?就以我本身推測而知。
圣人的道德修養(yǎng)途徑是:
?
以自己的身心體驗(yàn),去觀照別人的一切作為;
以自己的彩邑教化,去觀照別處的彩邑教化;
以自己的鄉(xiāng)里教化,去觀照其他的鄉(xiāng)里教化;
以自己的邦國教化,去觀照其他的邦國教化;
以現(xiàn)在的天下教化,去觀照往古與未來的天下教化。
?
此即推究而得之經(jīng)驗(yàn)?!靶扌腥耍植家?,素食飽,清和味,神氣飄,瀟灑自在多逍遙,以此德化諸眾生,清靜無為可永?!?。
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 靈山只在爾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 早向靈山塔下修
《注釋》(1)“拔”,動(dòng)搖。“抱”,保持、牢固?!懊摗保z失。
(2)“輟”(chuo音綽),斷絕意。
(3)“家”,諸侯分封地。
(4)“豐”,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