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系中的常見感受:
①對于親密關系
他們同樣渴望親密關系,但是對關系的穩(wěn)定性并不信任,所以傾向于通過保持安全距離和先推開對方來保護自己不受傷,總體來說回避型的人對于關系的發(fā)展是比較悲觀的,他們恐懼體驗喪失。
他們對于自己的脆弱被接納是比較沒有信心的,所以回避型的人很難給伴侶一些情緒的支持,他們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也不會從伴侶那兒尋求。
②對于沖突
厭惡沖突,回避沖突,傾向認為沖突不但會威脅關系而且并不能真正的解決分歧。
可能在成長經歷中,沒有人能容納他的不安全感,讓他有一個安全面對沖突的環(huán)境。
可能對親密關系缺乏邊界感,傾向于把雙方看做是一個整體,要么全部肯定要么全部否定,無法正視雙方的分歧。
③恐懼將自己的感受暴露出來,會有一種一絲不掛的恐懼感。
④回避承諾。
在親密關系中的需求:
①穩(wěn)定穩(wěn)定穩(wěn)定,對于穩(wěn)定的需求勝于對于親密的需求
②保持安全心理距離,有時包括身體距離
③一定的掌控感帶來的安全感
④當自己逃避的時候,對方不要一再指出這個問題。給自己后退一步的空間。同時不因為自己的回避而憤怒或同樣回避。
①對于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的及時覺察和修正
對于焦慮型的人來說,需要一些延遲滿足能力,否則會讓回避型的人受不了你的快,因為他的表達就是慢悠悠的,這對你來說必須要習慣。
回避型的人就像是“鹿”,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安全,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跑的很遠。焦慮型的人,像是一只“老虎”,他需要撲到鹿,如果不撲到鹿的話,他會被餓死。
所以這世上有兩種最可怕的東西,一種是被抓到,一種是被餓死。焦慮型的人永遠會擔心沒有東西可以填補他的內心,他會被餓死,會因為空洞、空虛、空乏而死。而對于回避型的人,最害怕的是被抓到,是他的世界失去了自我的掌控感。
那么,怎么才能讓鹿靠近你?如果你采取老虎的方式,鹿永遠會跑。什么時候,老虎可以停下來,然后拿出一把草來,你不動,讓鹿來掌控局面,讓他來找你,而不是你來找他,你們的游戲規(guī)則變成這樣,你們的交流才可能達成。如果是你永遠去追的話,你永遠不停,他就也不會停。
或者反過來,如果回避型的人敢去冒險,敢回過身來去面對那個老虎的時候,也能解決這個“追”和“逃”。其實這個策略很簡單,但不一定好做,就是追的人不追,逃的人不逃,兩個人有一個共識,一起來面對這個“追”和“逃”給他們帶來的惡果,然后嘗試新的行為模式,并在新的行為模式中嘗到甜頭,就可以開始這個新的模式了。
②停止對對方的妖魔化
很多時候,矛盾焦慮型會把回避型的人妖魔化成冷漠無情、沒有人味、沒有人性、始亂終棄的、榨取他人利益的自私之人。而回避型的人會把焦慮型的人妖魔化成一個永遠喂不飽的黑洞,一個所求無度的瘋狂潑婦,認為她會對他進行全面的破壞和控制,不會給他自由,要么太弱、要么太強,總之是把他所有的空間榨取干凈的人。
如果兩個人都把對方妖魔化,那么溝通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開始了解了彼此,比如說焦慮型的人停下來去聽聽她丈夫的內心,了解到所謂冷酷麻木,其實只是一個人的內在小孩無力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焦慮型的人可能很難理解一個人被曝光以后的感覺,就好像是一個女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涌出一大群男人看她身體的那種恐慌感。
而回避型的人也很難去體會一個小孩被扔在無人區(qū)里,沒有任何人,甚至連狼和其他動物都沒有,空無一物的那種孤獨感和被拋棄感。雙方開始分別理解這兩種痛苦的時候,他們的交集才能產生。
③如果喜歡一個人讓我痛苦,我為什么還要繼續(xù)?
應不應該繼續(xù)從來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不管在怎樣的親密關系中,我們最終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喜歡上一個在依戀類型上與自己正好相反的人也許會體驗到很多痛苦,但也正是這種痛苦更清晰的看見自己和彼此的不同。成熟的愛是,你選擇去愛一個人,不是因為他像你期待的那樣,而是因為他是他自己。
三、如何回避自己的軟肋,如何應對各種情境:
矛盾焦慮型的人的軟肋:
沒錯,矛盾焦慮型的人的軟肋正是不確定性,所以在關系中自己給自己安全感很重要。自我安撫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發(fā)展都有助于增加親密關系的彈性和質量。
如何應對和回避型戀人相處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境:
①在出現分歧時,對方回避溝通
給他后退一步的空間,不要過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不要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可以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對當前分歧的認知,以及自己的訴求。保持穩(wěn)定,不要因為分歧威脅關系的穩(wěn)定性。
②對方回避語言上的親密表達
不要追問,不要緊盯著語言不放。觀察對方的行為和互動模式,肯定對方其他方面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