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俗語世人皆知,下一句道破真理卻鮮為人知系俗語小故事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抄襲必究。
文/板橋
俗語有很多可能會讓我們一眼看上去覺得奇奇怪怪,這也是因為其中摻雜了許多民間風俗,或者是比喻對比等,使得有些俗語表面上已經(jīng)很難讓人理解,可能需要大家仔細思考,認真揣摩才能體會其中真意。但是也有些俗語是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今天說的俗語就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世人皆知,下一句道破真理卻鮮為人知。
這句話應(yīng)該不用板橋給大家解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句話最初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這句話并不百姓自己說的,而是來源于一個歷史典故。中國文學思想,論其影響最為深遠的,那就當屬儒家文學,孔子曾有弟子三千,遍布五湖四海,天下百川。而這則俗語就是來源于兩個弟子,一個叫做子夏,另一個名叫司馬牛。
當時子夏習得孔子真?zhèn)?,在很多地方也都算是小有名氣,但是相比子夏的博學多才,另一個門生司馬牛就混的不太好。
司馬牛自己本身就孤苦伶仃,沒有兄弟朋友,思想觀念非常消極,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難有成就,于是就常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自己無法抗爭。
于是子夏就來開導他,說了下一句:“君子敬而無失”,這句話意思就是說,雖然在一開始可能我們的出生背景無法自己選擇,但是君子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從而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要做到自己德行不失,早晚是會發(fā)光發(fā)亮的。
這一句話也算是說破真理,但是因為上一句話實在是太經(jīng)典,所以這下一句也就漸漸被人們遺忘,現(xiàn)實生活的我們也是,天生條件無法改變,但是后天可以自己努力,命運依然是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