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中國歷史上首位稱帝的統(tǒng)治者。對于這位始皇帝,人們有著許多猜測與看法。而對于那段已經過去太久太久的歷史,我們只能夠通過對史料的收集、分析,才能夠走進那段歷史,全方位地了解這位有著頗多爭議的皇帝。
秦始皇陵墓正是那段歷史一個極好的證明。若是秦始皇陵能夠得到充分的考證,必定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更為可靠的證據(jù),幫助我們了解秦朝的歷史。
然而,從發(fā)現(xiàn)秦始皇陵的存在到如今已經過了四十多年了,考古學家至今還沒有正式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工作,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短期內不開挖秦始皇陵是政府有關部門與考古學者共同的決定。而不能開挖秦始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四個問題,以現(xiàn)在的技術水平,暫且還無法解決。
其一,一旦開挖秦始皇陵墓,地上的景觀及建筑該如何保護呢?
要知道,規(guī)模頗為宏大的秦始皇陵地宮是在墳堆頂臺的下方,距離地面有大約三十五米,而這地宮足足有一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若是開挖秦始皇陵必將導致其地面以上的監(jiān)管消失。而秦始皇陵若是沒了墳堆,教人如何領略其 恢弘之氣勢呢?
其二,難以對地宮進行垂直勘察
我們知道地宮位于地面以下三十五米處,相當于是十五層左右的高樓。擁有如此牢固、堅硬的立壁,若是輕易開鑿,便很容易造成塌方等事故。
其三,開挖秦始皇陵耗時太長
先且不管陵墓的深度,單較其面積而言,已是兵馬俑實際挖掘面積的五倍之多。若是開挖秦始皇陵,怎么著也得要耗上一百多年的時間,如此巨大的工程,若是沒有充足的準備,怎么敢輕易開工呢?
其四,無法保證能夠充分保護陵中的文物
就以兵馬俑為例,開挖之后由于空氣的接觸,產生了數(shù)十種病菌,給兵馬俑帶來了嚴重的破壞。若是盲目開挖秦始皇陵還不知道會對墓中的文物帶了怎樣的損害。而且,國家相關部門曾對外公布,在秦始皇陵中探測到了嚴重超標的水銀,劇毒的水銀給開完工作也設下了一道難過的難關。
基于以上的四個原因,我國在1974年發(fā)現(xiàn)秦始皇陵之后一直沒有開挖的意思,不是因為秦始皇陵不夠重要,反倒是因為陵墓中所藏的歷史文物、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太過于珍貴,才使得國家在開挖秦始皇陵一事上思慮再三。
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國家和有關考古工作人員才會對秦始皇陵進行正式的開挖,到那時,相信秦始皇陵能夠給我國的考古工作帶了極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