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讓孩子學畫畫(ZT)
xiaoqima 寫到: (寫于3/19/2003 11:00:09 AM) 不到一歲半,敏敏就握著媽媽忘了蓋上筆套的簽字筆,在客廳墻壁留下涂鴉的「杰作」。爸媽為白墻惋惜之余,仍感歡喜──孩子居然「提筆作畫」了,說不定將來會是個小畫家呢! ******何時開始習畫最恰當? 到了三歲左右,敏敏常順手拿起筆,在隨手可得的紙上信手作畫,并且指著那些在大人眼中「亂七八糟」的線條說:「這是爸爸。」「這是車車?!埂高@是小狗狗?!箞笊稀?、電話簿上……,全是敏敏的杰作,當然,她更喜歡在空白的大紙張上畫。有時大人要忙自己的事,就給她一盒顏色鉛筆,一張圖畫紙,她可以一人在桌前涂抹半天,一點不吵人。 四歲時,敏敏筆下的線條漸具規(guī)模了,約略可分辨出房子、樹、花或娃娃的形象;但都是些大頭、小身體的娃娃,或輪帶比車身還大的小汽車,總之看來「不像」。 有時爸爸忍不住,干脆親自出馬:「來,爸爸畫個給你看!」或是:「來,爸爸教你!」敏敏喜歡看爸爸畫,也喜歡學爸爸畫,但她的小手似乎不聽使喚,畫來畫去,離「形似」還相當遠。 這是怎么回事呢?敏敏的爸爸媽媽頗覺困惑。繼而想到:既然孩子那么愛畫畫,家中經(jīng)濟能力也許可,何不像隔壁小芬姊姊那樣,送去正式學畫?可是敏敏才四歲多,學畫會不會太早?該選擇什么樣的老師和繪畫班呢?他們決定先去請教小芬的母親。 沒想到張小芬的媽媽正在為女兒學畫的事煩惱。
張?zhí)m是忙碌的職業(yè)婦女,但自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注意,除督促課業(yè)外,還希望孩子能學樣才藝,以陶冶性情。因此從幼稚園開始,她就讓小芬參加園內(nèi)附設的繪畫班,一面學畫,一面也解決了下午托兒的問題。上小學以后,校內(nèi)設有繪畫班,小芬就隨著美術老師繼續(xù)學畫,前后也有三年了。 ******為什么總是畫同樣的娃娃頭? 問題在參觀一次兒童畫展后暴露。有個星期天,張?zhí)珟》业綒v史博物館看世界兒童畫展。母女倆看到許多與張小芬同齡孩子的作品,不但想像力豐富,用色活潑,而且取材廣泛──水彩、蠟筆、油漆,乃至稻草、泥巴、油土、色紙都入了畫,豐富極了! 張?zhí)H感疑惑:為什么習畫三年的小芬,除了偶爾帶些「我的家庭」、「爬山」、「小狗」之類的作品回來外,平時盡愛畫些同樣的娃娃,很少出現(xiàn)新題材。而且除了色彩濃艷的彩色筆,也少見她運用其他畫材。是老師教法不對?還是孩子自己學得不好?要不要換個畫班?怎么選擇呢? 究竟讓孩子在什么年齡學畫最適當?如何選擇幼兒的啟蒙師,才不致受到誤導,壓抑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一般以為,孩子到了四歲,已具備握筆畫大線條的能力,耐心、注意力也較能集中,可以選擇參加啟發(fā)性較高的畫班習畫。 但專家一致提醒家長:假如你真想讓孩子學畫畫,最重要的啟蒙師,乃是父母本身;而美術教育的最佳時機,從孩子第一次握筆涂鴉即開始。
******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安全的環(huán)境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可能在偶然的機會里握筆「作畫」。他的第一張「空前創(chuàng)作」,或許在客廳雪白的墻上,或許在爸媽攤開的書頁里,也可能在沙發(fā)、甚至床單上。這時,父母如果心疼才粉刷的墻壁或心愛的書本,而急急責備:「小搗蛋!看你畫得亂七八糟,下次不可以了!」對于因發(fā)現(xiàn)新經(jīng)驗而興奮不已的幼兒而言,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起點即已受到挫折。 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多年的黃才郎老師表示,想讓孩子繼續(xù)「畫志」的父母,此時應設法讓孩子明白:畫畫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應選擇恰當?shù)牡攸c。同時也得為孩子準備充足的材料和安全的環(huán)境。 黃老師說,根據(jù)對幼兒繪畫心理的研究,一、二歲的孩子抓著筆亂畫,其實只是幼兒在無意識中,手臂自然運動的結果,稱作「涂鴉期」。這時期圖畫的本身并無意義,可是這個過程卻是向下一階段發(fā)展的重要「踏板」。家長除應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要注意不讓幼兒將色筆含入口里。 ******畫紙宜大,畫筆宜粗 由于此時孩子手掌的小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父母提供的畫紙不宜過小,隨便撕些質(zhì)料太差的日歷紙更不理想。最好給他四開以上的圖畫紙,讓他揮動手臂力量畫畫。有些家庭甚至辟出一面墻,讓孩子站著盡情揮灑,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其他像使用美耐板,或在墻上釘上大白報紙,也十分理想。 畫材選擇方面,削尖的鉛筆太危險,且會刮紙;蠟筆易斷,孩子的力量拿捏不準,容易生成挫折感,而失去興趣。因此,最好采用較粗的彩色筆,讓孩子用手掌握著作畫,才不會傷害小肌肉的發(fā)育。 彩色筆的優(yōu)點是:干凈、方便、顏色飽滿、上色容易,很能滿足涂鴉期幼兒的表現(xiàn)欲。至于一些慷慨的父母,為孩子買上卅六色、四十八色的彩色筆,則嫌浪費了。因為畫畫對這時期的幼兒言,滿足動作經(jīng)驗的成份大于作畫本身,顏色的組合對他來說尚無太大意義,只要選擇顏色清晰明朗、運筆容易、又經(jīng)濟的色筆就可以了,通常二、三枝至十二色已屬足夠。 ******兩歲以后,幼兒漸漸會解釋筆下的涂鴉,進入所謂「象征期」。 在爸媽眼中,小手下的作品不過是單純的涂鴉,但孩子卻會認真地指著歪七扭八的線條說:「這是爸爸」,「這是小白兔」……。這表示幼兒的想像力漸漸發(fā)展了,畫畫對他不只是手臂運動,同時還能想像他所畫的形體而怡然自得。 ******四歲以后,可以送入繪畫班 父母在此時千萬別啞然失笑:「爸爸那是這個樣子?!」 在臺中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程延平老師指出:從無意識的橫線、直線、點、圈圈,到模糊的輪廓,這些過程在成人眼中可能只是「亂七八糟」的線條,對孩子而言,則是一點一滴努力的成果。父母應耐心聽幼兒說明,并給予贊美、鼓勵。 孩子在四歲左右進入所謂的「圖式期」,所畫形象漸漸具體,畫法也較安定。但可能十分主觀地夸張他們特別注意的形象。比如畫人物畫時,「臉」可能畫得特別大,沒有身體,只有兩條細線代表腿;媽媽拿洋傘的手又粗又長,拎皮包的手卻細而短。這表示孩子的感受力、觀察力漸漸萌芽了。 這時候,父母最好多鼓勵他觀察周遭事物的變化,讓他了解:一朵小花除了盛開,還有凋謝的時候;樹葉也有發(fā)芽、卷縮和枯落之別。此外,不要操之過急,忙著捉刀代筆,設法讓他「畫得像一點」;或購買坊間著色畫給孩子當范本。過早要求像大人般控制比例大小,或讓他在小范圍內(nèi)涂色,對視覺與手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猶未成熟的孩子,是強其所難。尤其著色畫限制孩子的想像力,早已為專家們否決。 從這時候起,孩子的想像和觀察會愈來愈豐富、敏銳;他開始有同伴意識,愿意與人相處;他需要各式各樣新鮮的刺激,來滿足小心靈對這個大世界的好奇心。這就是送孩子進入繪畫班的最佳時機了。
******美術班良莠不齊,得好好觀察選擇 對于忙碌的家長而言,面對滿街五花八門的美術班、畫室、才藝中心……,常覺無所適從。萬一孩子誤入觀念老舊、純?yōu)闋I利的畫班,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事前務必慎重選擇。 當前市面上的繪畫班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幼兒園或小學附設繪畫班。 二、美術老師家中開辦的繪畫教室。 三、美術科系畢業(yè)的畫家所開設的私人兒童畫室。 四、新近興起企業(yè)化經(jīng)營的兒童才藝中心。 ******師資重于設備 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畫班時,務必實地去觀察,并且親自與老師談談,才能真正了解畫班的實質(zhì)。 拜訪畫班時,首先應注意它的環(huán)境。寬敞、明亮、空氣充足,是畫室的基本要求。孩子畫畫的桌椅也應合乎幼兒人體工學。如果并無專門畫室,只讓孩子聚集在老師家的飯廳里,趴在適合大人高度的餐桌上畫畫,而老師的家人、訪客來回走動,電話不斷……,像這樣不具專業(yè)精神的畫班,敬而遠之為宜。 也有的畫室,以一大列畫架來吸引外行的家長。事實上,利用畫架的作畫方式有限,對于應從事剪貼、黏土等多種習作和游戲的幼兒而言,仍以簡單的桌子為宜。 從畫室的布置,也可看出主持者的用心。蘇振明老師指出:墻上掛滿獎牌與獎狀來吸引家長的畫室,可能太過功利,并不足取。此外,注意看看畫室所陳列展示的作品,是否活潑、多樣?有無老師捉刀痕跡?一般而言,孩子們表達的差別愈大,愈能見其因材施教的成果。 蘇老師說:「好的數(shù)學老師,教得出全班答案一致的孩子;但是兒童美術教育,講求的是老師能教出想像力豐富、表現(xiàn)各異的孩子。」 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兼顧平面與立體造型 環(huán)境之外,課程安排是表現(xiàn)畫室觀念的重要依據(jù)。專家們多認為,以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標準來說,只從事平面繪畫,絕對不夠。特別是某些僅讓孩子使用彩色筆的畫室,尤不足取。 程延平老師表示,彩色筆有不少優(yōu)點,適合涂鴉期的幼兒。但它的色彩過于濃艷,失之呆板,且不能調(diào)色;經(jīng)常使用,易造成孩子色感遲鈍,失去對顏色的鑒賞力。他認為平面作畫還是以色階變化細膩的水彩、廣告顏料為宜,也鼓勵以兩種以上畫材混合作畫。 健全的畫班,應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除了繪畫,還包括撕貼畫、木刻版畫、石刻版畫、油土成型、紙雕、保麗龍立體切割、燒陶……等所有可能的造形活動,讓兒童有充分的機會,接受不同的刺激和經(jīng)驗,以激發(fā)其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近年來啟發(fā)式教學逐漸替換過去填鴉式的臨摹教學,成為各畫班競相標榜的教學法。 所謂啟發(fā)式教學,乃是將美術知識、原理、技術,不著痕跡地轉(zhuǎn)化成輕松有趣的游戲,使孩子在快樂的活動中,體會種種可能的表達方式。但程延平老師指出,如果畫班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責任心不夠,那么這種不拘形式的教學,很可能成為漫無目的的嬉戲,而沒有實質(zhì)意義。 | |
|
| |
(ZT)
xiaoqima 寫到: (寫于3/19/2003 11:00:09 AM)
不到一歲半,敏敏就握著媽媽忘了蓋上筆套的簽字筆,在客廳墻壁留下涂鴉的「杰作」。爸媽為白墻惋惜之余,仍感歡喜──孩子居然「提筆作畫」了,說不定將來會是個小畫家呢!
******何時開始習畫最恰當?
到了三歲左右,敏敏常順手拿起筆,在隨手可得的紙上信手作畫,并且指著那些在大人眼中「亂七八糟」的線條說:「這是爸爸?!埂高@是車車?!埂高@是小狗狗?!箞笊?、書上、電話簿上……,全是敏敏的杰作,當然,她更喜歡在空白的大紙張上畫。有時大人要忙自己的事,就給她一盒顏色鉛筆,一張圖畫紙,她可以一人在桌前涂抹半天,一點不吵人。
四歲時,敏敏筆下的線條漸具規(guī)模了,約略可分辨出房子、樹、花或娃娃的形象;但都是些大頭、小身體的娃娃,或輪帶比車身還大的小汽車,總之看來「不像」。
有時爸爸忍不住,干脆親自出馬:「來,爸爸畫個給你看!」或是:「來,爸爸教你!」敏敏喜歡看爸爸畫,也喜歡學爸爸畫,但她的小手似乎不聽使喚,畫來畫去,離「形似」還相當遠。
這是怎么回事呢?敏敏的爸爸媽媽頗覺困惑。繼而想到:既然孩子那么愛畫畫,家中經(jīng)濟能力也許可,何不像隔壁小芬姊姊那樣,送去正式學畫?可是敏敏才四歲多,學畫會不會太早?該選擇什么樣的老師和繪畫班呢?他們決定先去請教小芬的母親。
沒想到張小芬的媽媽正在為女兒學畫的事煩惱。
張?zhí)m是忙碌的職業(yè)婦女,但自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注意,除督促課業(yè)外,還希望孩子能學樣才藝,以陶冶性情。因此從幼稚園開始,她就讓小芬參加園內(nèi)附設的繪畫班,一面學畫,一面也解決了下午托兒的問題。上小學以后,校內(nèi)設有繪畫班,小芬就隨著美術老師繼續(xù)學畫,前后也有三年了。
******為什么總是畫同樣的娃娃頭?
問題在參觀一次兒童畫展后暴露。有個星期天,張?zhí)珟》业綒v史博物館看世界兒童畫展。母女倆看到許多與張小芬同齡孩子的作品,不但想像力豐富,用色活潑,而且取材廣泛──水彩、蠟筆、油漆,乃至稻草、泥巴、油土、色紙都入了畫,豐富極了!
張?zhí)H感疑惑:為什么習畫三年的小芬,除了偶爾帶些「我的家庭」、「爬山」、「小狗」之類的作品回來外,平時盡愛畫些同樣的娃娃,很少出現(xiàn)新題材。而且除了色彩濃艷的彩色筆,也少見她運用其他畫材。是老師教法不對?還是孩子自己學得不好?要不要換個畫班?怎么選擇呢?
究竟讓孩子在什么年齡學畫最適當?如何選擇幼兒的啟蒙師,才不致受到誤導,壓抑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一般以為,孩子到了四歲,已具備握筆畫大線條的能力,耐心、注意力也較能集中,可以選擇參加啟發(fā)性較高的畫班習畫。
但專家一致提醒家長:假如你真想讓孩子學畫畫,最重要的啟蒙師,乃是父母本身;而美術教育的最佳時機,從孩子第一次握筆涂鴉即開始。
******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安全的環(huán)境
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可能在偶然的機會里握筆「作畫」。他的第一張「空前創(chuàng)作」,或許在客廳雪白的墻上,或許在爸媽攤開的書頁里,也可能在沙發(fā)、甚至床單上。這時,父母如果心疼才粉刷的墻壁或心愛的書本,而急急責備:「小搗蛋!看你畫得亂七八糟,下次不可以了!」對于因發(fā)現(xiàn)新經(jīng)驗而興奮不已的幼兒而言,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起點即已受到挫折。
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多年的黃才郎老師表示,想讓孩子繼續(xù)「畫志」的父母,此時應設法讓孩子明白:畫畫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應選擇恰當?shù)牡攸c。同時也得為孩子準備充足的材料和安全的環(huán)境。
黃老師說,根據(jù)對幼兒繪畫心理的研究,一、二歲的孩子抓著筆亂畫,其實只是幼兒在無意識中,手臂自然運動的結果,稱作「涂鴉期」。這時期圖畫的本身并無意義,可是這個過程卻是向下一階段發(fā)展的重要「踏板」。家長除應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要注意不讓幼兒將色筆含入口里。
******畫紙宜大,畫筆宜粗
由于此時孩子手掌的小肌肉尚未發(fā)育完全,父母提供的畫紙不宜過小,隨便撕些質(zhì)料太差的日歷紙更不理想。最好給他四開以上的圖畫紙,讓他揮動手臂力量畫畫。有些家庭甚至辟出一面墻,讓孩子站著盡情揮灑,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其他像使用美耐板,或在墻上釘上大白報紙,也十分理想。
畫材選擇方面,削尖的鉛筆太危險,且會刮紙;蠟筆易斷,孩子的力量拿捏不準,容易生成挫折感,而失去興趣。因此,最好采用較粗的彩色筆,讓孩子用手掌握著作畫,才不會傷害小肌肉的發(fā)育。
彩色筆的優(yōu)點是:干凈、方便、顏色飽滿、上色容易,很能滿足涂鴉期幼兒的表現(xiàn)欲。至于一些慷慨的父母,為孩子買上卅六色、四十八色的彩色筆,則嫌浪費了。因為畫畫對這時期的幼兒言,滿足動作經(jīng)驗的成份大于作畫本身,顏色的組合對他來說尚無太大意義,只要選擇顏色清晰明朗、運筆容易、又經(jīng)濟的色筆就可以了,通常二、三枝至十二色已屬足夠。
******兩歲以后,幼兒漸漸會解釋筆下的涂鴉,進入所謂「象征期」。
在爸媽眼中,小手下的作品不過是單純的涂鴉,但孩子卻會認真地指著歪七扭八的線條說:「這是爸爸」,「這是小白兔」……。這表示幼兒的想像力漸漸發(fā)展了,畫畫對他不只是手臂運動,同時還能想像他所畫的形體而怡然自得。
******四歲以后,可以送入繪畫班
父母在此時千萬別啞然失笑:「爸爸那是這個樣子?!」
在臺中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程延平老師指出:從無意識的橫線、直線、點、圈圈,到模糊的輪廓,這些過程在成人眼中可能只是「亂七八糟」的線條,對孩子而言,則是一點一滴努力的成果。父母應耐心聽幼兒說明,并給予贊美、鼓勵。
孩子在四歲左右進入所謂的「圖式期」,所畫形象漸漸具體,畫法也較安定。但可能十分主觀地夸張他們特別注意的形象。比如畫人物畫時,「臉」可能畫得特別大,沒有身體,只有兩條細線代表腿;媽媽拿洋傘的手又粗又長,拎皮包的手卻細而短。這表示孩子的感受力、觀察力漸漸萌芽了。
這時候,父母最好多鼓勵他觀察周遭事物的變化,讓他了解:一朵小花除了盛開,還有凋謝的時候;樹葉也有發(fā)芽、卷縮和枯落之別。此外,不要操之過急,忙著捉刀代筆,設法讓他「畫得像一點」;或購買坊間著色畫給孩子當范本。過早要求像大人般控制比例大小,或讓他在小范圍內(nèi)涂色,對視覺與手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猶未成熟的孩子,是強其所難。尤其著色畫限制孩子的想像力,早已為專家們否決。
從這時候起,孩子的想像和觀察會愈來愈豐富、敏銳;他開始有同伴意識,愿意與人相處;他需要各式各樣新鮮的刺激,來滿足小心靈對這個大世界的好奇心。這就是送孩子進入繪畫班的最佳時機了。
******美術班良莠不齊,得好好觀察選擇
對于忙碌的家長而言,面對滿街五花八門的美術班、畫室、才藝中心……,常覺無所適從。萬一孩子誤入觀念老舊、純?yōu)闋I利的畫班,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事前務必慎重選擇。
當前市面上的繪畫班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幼兒園或小學附設繪畫班。
二、美術老師家中開辦的繪畫教室。
三、美術科系畢業(yè)的畫家所開設的私人兒童畫室。
四、新近興起企業(yè)化經(jīng)營的兒童才藝中心。
******師資重于設備
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畫班時,務必實地去觀察,并且親自與老師談談,才能真正了解畫班的實質(zhì)。
拜訪畫班時,首先應注意它的環(huán)境。寬敞、明亮、空氣充足,是畫室的基本要求。孩子畫畫的桌椅也應合乎幼兒人體工學。如果并無專門畫室,只讓孩子聚集在老師家的飯廳里,趴在適合大人高度的餐桌上畫畫,而老師的家人、訪客來回走動,電話不斷……,像這樣不具專業(yè)精神的畫班,敬而遠之為宜。
也有的畫室,以一大列畫架來吸引外行的家長。事實上,利用畫架的作畫方式有限,對于應從事剪貼、黏土等多種習作和游戲的幼兒而言,仍以簡單的桌子為宜。
從畫室的布置,也可看出主持者的用心。蘇振明老師指出:墻上掛滿獎牌與獎狀來吸引家長的畫室,可能太過功利,并不足取。此外,注意看看畫室所陳列展示的作品,是否活潑、多樣?有無老師捉刀痕跡?一般而言,孩子們表達的差別愈大,愈能見其因材施教的成果。
蘇老師說:「好的數(shù)學老師,教得出全班答案一致的孩子;但是兒童美術教育,講求的是老師能教出想像力豐富、表現(xiàn)各異的孩子?!?nbsp;
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兼顧平面與立體造型
環(huán)境之外,課程安排是表現(xiàn)畫室觀念的重要依據(jù)。專家們多認為,以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標準來說,只從事平面繪畫,絕對不夠。特別是某些僅讓孩子使用彩色筆的畫室,尤不足取。
程延平老師表示,彩色筆有不少優(yōu)點,適合涂鴉期的幼兒。但它的色彩過于濃艷,失之呆板,且不能調(diào)色;經(jīng)常使用,易造成孩子色感遲鈍,失去對顏色的鑒賞力。他認為平面作畫還是以色階變化細膩的水彩、廣告顏料為宜,也鼓勵以兩種以上畫材混合作畫。
健全的畫班,應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除了繪畫,還包括撕貼畫、木刻版畫、石刻版畫、油土成型、紙雕、保麗龍立體切割、燒陶……等所有可能的造形活動,讓兒童有充分的機會,接受不同的刺激和經(jīng)驗,以激發(fā)其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近年來啟發(fā)式教學逐漸替換過去填鴉式的臨摹教學,成為各畫班競相標榜的教學法。
所謂啟發(fā)式教學,乃是將美術知識、原理、技術,不著痕跡地轉(zhuǎn)化成輕松有趣的游戲,使孩子在快樂的活動中,體會種種可能的表達方式。但程延平老師指出,如果畫班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責任心不夠,那么這種不拘形式的教學,很可能成為漫無目的的嬉戲,而沒有實質(zh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