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龍光
(照片由Andrei Linde提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弗朗克·韋爾切克(Frank Wilczek,因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4月出版的《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未來100年的物理學》[1],預測了對稱性、多元宇宙、軸子、引力和算法等的發(fā)展,以及諸多大項目帶來的學科發(fā)展,如引力波天文學、系外行星天文學、量子計算等。
超對稱和統(tǒng)一的思想已成功預測了非零中微子質量,決定這一思想的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重子數(shù)破缺過程,包括質子衰變和超對稱伙伴的存在。無論是質子衰變還是超對稱伙伴,都將開啟一個新的世界。100年內它們應該能被發(fā)現(xiàn)。
在多元宇宙理論下,人類觀察到的宇宙只是整個宇宙系統(tǒng)的其中一個宇宙,正如太陽系只是眾多行星系統(tǒng)中的一個。100年內人類將能更好地理解這一理論。
軸子是理論物理學家假設存在的一種粒子,質量很小、相互作用很弱。軸子是構成暗物質的候選者之一,探測軸子的實驗正在不斷增加中,100年內,或者很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這些實驗會成功。
下一個百年對引力的研究包括3個重要的問題:
為什么引力的強度與其他的力不成比例?
空間的質量密度為什么遠小于理論預測,而且是非零的?
廣義相對論直接量子化后的方程為什么在極端條件下會失?。?/span>
弦理論緊密聯(lián)系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如果弦理論能有一個更加固定的形式,那么在100年內它將能很好地闡釋許多引力問題。
螞蟻的視角指的是人類通過意識及時感知各種事物,把對世界的認識分為各種定律,上帝的視角指的是把現(xiàn)實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根據(jù)相對論,上帝的視角顯得更自然。相對論使人類把時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考慮。韋爾切克認為,未來100年基礎物理最深遠的挑戰(zhàn)是從螞蟻的視角提升到上帝的視角來考慮物理現(xiàn)實。
算法的發(fā)展將成為理論物理的焦點,計算機能運行的概念和方程能得到廣泛利用,不能轉化為算法的概念和方程將被認為是有缺陷的。但這并不意味不用動腦的數(shù)字運算將取代創(chuàng)新的洞察力,相反,對普適性、對稱性和拓撲的創(chuàng)新理解將成為算法思想的前提。
大項目將為人類帶來特別大的機遇,但要實現(xiàn)這些項目將需要大量資源的投入。
(1)引力波天文學已經開始打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為了充分利用引力波天文臺的潛力,人類應該在太空部署跨越數(shù)百萬公里的精密儀器陣列。
(2)系外行星天文學將系統(tǒng)地調查銀河系,收集數(shù)以百萬計的行星的質量、軌道、地質和大氣層的信息,以及生命在這些行星上有多罕見和生命存在的條件。
(3)隨著機器人探測器、虛擬遠程呈現(xiàn)和合適的生物種子的發(fā)展,觸覺天文學(Tactile astronomy)將變得輕而易舉。人類文明將擴展到太陽系之外。
(4)量子計算將要求和實現(xiàn)日益復雜的量子裝置的算法。100年內,量子計算將成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核心方法。
未來100年,除了物理儀器之外,思維方式也有兩個方向將獲得變革性的進展:自然化的人工智能,如三維、容錯、自修復的計算機,自組裝、自再生、自治的創(chuàng)新機器等;擴展的感知系統(tǒng)。
-----------------------------
[1] Physics in 100 years.
http://scitation.aip.org/content/aip/magazine/physicstoday/article/69/4/10.1063/PT.3.3137
(內容來源于中國科訊,科學大院已獲得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