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文章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學中應(yīng)盡可能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利用已知經(jīng)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病⒏惺苋~老的認真、質(zhì)樸,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學習結(jié)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础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過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作者是葉圣陶爺爺,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是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讀課文。
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推薦、眼簾、刪掉、燥熱、融洽、
2、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板書:
三、品悟課文
(一)小組選擇其中一件事,合作學習,提示方法:
讀——抓——品——說
?。ǘ┙涣鳎?nbsp;
學習修改文章: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看到這么多的修改,我當時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愣住了?請用“居然”來說一句話。(我都獲得北京市大獎了,居然還能改出這么多的毛??;一個大作家修改中學生的文章居然這么認真,真是從未見過。)
2、朗讀指導:吃驚、敬佩。
3、到底是怎樣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修改方法?有幾條,請標在書上。
(1) 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除課文已經(jīng)舉到的把“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把“書皮”改成“包書紙”外,
(2) 把長句斷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guī)的王老師,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改為“我們的新班主任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guī)”。
(3) 刪去重復啰唆的詞句。如包字。
再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談?wù)勥€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4) 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
(5)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作文中寫“口里還不住地吶喊:‘沖啊,向幾何進軍!’”這個句子用詞不準確,因為吶喊是大聲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畫面是不可能出聲的,葉老改為“從口里還吐出來幾個字……”這樣就既符合畫面的意思,又表達確切。
(6) 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shù)臉它c符號。
4、總結(jié):所有這些,葉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細、認真。
5、當我讀完葉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理解:春風拂面?!胺鳌?,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
讀評語,默讀思考,為什么能樹立我寫作的信心?
6、小結(jié):同學們,正是葉老這一番真誠的鼓勵與熱切的期待,使15歲的肖復興心里充滿了對從事文學事業(yè)的信心。他這樣寫道:
出示: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nèi)外文壇的答問雪茄的指點和鼓勵,內(nèi)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
師:葉老春風拂面的溫暖讓肖復興走上了文學之路。
7、(出示肖復興的資料)。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還是我國一流的純文學月刊《人民文學》的副主編,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學》創(chuàng)建于1949年,可是與我們的共和國同齡的一種刊物??!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感受到葉老是一個的怎樣的人?認真、平和。這樣的一位老人,令我們——(佩服、敬仰、尊敬、感動)帶著對葉老的這些情感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四、研究題目。
1.課文中幾次寫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都劃出來。
2.細細的讀,每一次,都是因為什么而寫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句1: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句2: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2)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迸c題目呼應(yīng),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3.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借景抒情。
4.還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ㄒc歸納:見到爬山虎就會想起葉老的教導,應(yīng)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葉老的風范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五、感悟“非凡”影響
?。ǔ鍪揪渥樱?nbsp;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
(1)理解“意義非凡”:如果在作者15歲那年,沒發(fā)生這兩件事,你認為作者的人生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要點歸納:是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lǐng)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補充資料,感受“非凡”: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后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課件出示補充資料:
你們知道嗎?他還是我們語文教材的編寫委員會的委員呢!(提示學生翻閱語文教材中的《后記》部分)
?。?)練習說話,感悟“非凡”(課件出示):
在肖復興的的心中,他永遠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理解題意:
?。?)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jīng)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師指題)來贊葉老——(師指板書,生齊讀:“認真、平和,親切、質(zhì)樸”“堪稱楷?!钡娜~老先生?。?nbsp;
?。?)美的景色與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這時,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蘊含了更深的含義。
當肖復興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時,他忘不了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也忘不了——(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當肖復興的第一部作品獲得大獎,他再次想起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眼前又再次浮現(xiàn)——(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1988年,葉老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1992年,時年45歲的肖復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往事歷歷在目,他滿懷深情地寫下課題——(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片段。
2、推薦閱讀:《我教兒子學作文》(肖復興著)。
3. 寫話練習:
葉圣陶先生是一個 的人。
板書設(shè)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 一絲不茍 作品
請我做客 平易近人 人品
給我印象 堪稱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