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說一味中藥,對各類高血壓病眩暈、頭疼等都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
這味藥就是“天麻”,中醫(yī)認(rèn)為,天麻有平肝潛陽、息風(fēng)止痙、通經(jīng)活絡(luò)等功
效。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天麻的功效作了總結(jié)歸納:天麻“辛,溫,無毒。舊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消臃腫,下肢滿,寒疝下血。主治風(fēng)濕,四肢拘攣,癱瘓不遂;小兒風(fēng)痛,驚氣,助陽氣,補五壤七傷;風(fēng)虛眩暈頭痛,通血脈,開竅。
現(xiàn)代藥學(xué)研究也發(fā)現(xiàn),天麻對治療頭暈?zāi)垦!⒏哐獕翰∮泻芎玫男Ч?/span>
經(jīng)常用天麻泡水喝不僅操作方便,同時對于身體也有很多好處。不僅具有止痛,鎮(zhèn)靜的效果,對降低血壓有很大的幫助,對心臟也有著很好的保護作用。
天麻何許人也?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春季4~5月間采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采挖的為“冬麻”,質(zhì)量較好。挖起后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干。
中醫(yī)認(rèn)為,天麻甘,平。歸肝經(jīng)。平肝息風(fēng)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fēng),癲癇抽搐,破傷風(fēng)?!居梅ㄓ昧俊?/span>3~9g。
1.天麻燉雞
主要原料:雞1只(500克),天麻10克,調(diào)料適量。
制作方法:天麻洗凈、切片,放入雞腹內(nèi),雞入鍋加水清燉至熟爛,加調(diào)料入味后食用。
效用說明:熄風(fēng)、行氣、活血。適宜于身體虛弱、產(chǎn)后血虛頭昏等癥。
2. 天麻鯉魚
主要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條(約1500克),醬油、料酒、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各適量。
制作方法:鯉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裝入盆內(nèi),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遍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nèi),置盆內(nèi),放入蔥、姜,加入適量清水,上屜蒸約30分鐘,蒸好后揀去蔥、姜。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效用說明:平肝熄風(fēng),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宜于虛火頭痛、眼黑肢麻、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癥。
3. 天麻煮雞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雞蛋3個,水1000克。
加工方法:先將天麻片放鍋內(nèi)加水煮30分鐘后,打入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特點:清湯爽口,食用方便。具有治療頭痛、目眩的功效。
4.天麻桑果粥
【組成】天麻10克,桑葚子15克,菊花10克,粟米100克。
【用法】先煎天麻、桑葚子,后入菊花,取汁去渣,入粟米煮粥。每日服1劑,分2次服。
【主治】肝腎陰虛引起的中風(fēng)。證見平素頭痛,目弦耳鳴,突然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
5.、天麻陳皮粥
【組成】天麻10克,陳皮10~15克,粟米50~100克。
【用法】天麻、陳皮先煎,取汁去渣,再入粟米煮成稀粥。每日1劑。
【主治】陰閉引起的中風(fēng)。證見突然昏仆,靜而不煩,四肢欠溫。
6.天麻鉤藤白蜜飲
材料:天麻20克,鉤藤30克,全蝎10克,白蜜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全蝎放入500毫升水中煎煮后,取300毫升加入鉤藤煮10分鐘,去掉天麻、全蝎、鉤藤,在湯中加入白蜜混勻備服。
食法、食量:每次100毫升,每天3次。
功能:息風(fēng)止疼,通絡(luò)止痛。
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風(fēng)中經(jīng)絡(luò)、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塞、頭痛目眩等癥。
7.天麻燒牛尾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放入罐內(nèi),加清水上籠蒸透切片。用母雞、肘子肉同煮湯。將牛尾按骨節(jié)縫剁開放入鍋內(nèi),加水、蔥、姜、白酒煮開以去異味,再將已去掉異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雞、肘子湯鍋內(nèi),同時也將火腿、干貝、調(diào)味品放入湯內(nèi),用文火煨2小時。熟后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后再將天麻片鑲于盤周圍,淋上熟淀粉芡,澆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湯1—2次。
功能:祛風(fēng)濕,止痛,行氣活血。
適應(yīng)范圍:適用于頭暈、頭痛、風(fēng)濕等癥。
8、天麻干片25克,做海鮮火鍋、海鮮沙鍋或是烹飪海鮮時,在放海鮮的同時,下入天麻干片25克,做熟后,成為天麻海鮮。吃天麻海鮮,喝啤酒,可預(yù)防各種痛風(fēng)病的發(fā)生。
圖文演繹養(yǎng)生、健身、治未病知識,往下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