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人,皆常提”孔孟之道“。
孔子被人稱為”孔圣人“,而孟子被人稱之為”亞圣“。
其實這并不可當真,畢竟文無第一。
孔子講的哲學(xué)讓世人較為易懂,孟子講的則是些晦澀難懂的哲學(xué)。
孟子跟荀子的關(guān)系就很微妙了,
其實也可以說孟子成就了荀子。
荀子對孔子傳授的知識很是認可,
但是對孟子所述的任何問題都持偏見。
他覺得孟子講述的各類哲學(xué)問題太過于高高在上,
不利于世人所知。
所以荀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孟子的著作,
當然還有孔子。
就這樣,
一個古代的”杠精”稱為了儒家代表。
孟子荀子兩個人自古以來最為出名的杠,
就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數(shù)千年了,
這個問題從來沒有答案。
那么我們今天可不可以給自己一個答案?
01
一個近百人演講廳正在進行一場關(guān)于人性話題的演講,
一位名叫林寧的演說家,
經(jīng)過四十分鐘的演講結(jié)束了關(guān)于性本惡的演講主題。
臺下響起了轟鳴般的掌聲,
他們被打動了。
一個堅持性本善的演說家并不認可,
輪到他上臺的時候,
他并沒有照著他準備了一晚上的稿子進行演說,
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走下舞臺,
走到一位只有四歲的小男孩面前,
得到了小男孩的同意之后,
問了他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開著飛機,飛到了一片汪洋大海的上空,突然沒汽油了你會怎么辦?”
孩子說:”我,我,我會讓我所有的乘客都系好安全帶,然后我自己背上降落傘包,趕緊跳下去!我....“
孩子還想繼續(xù)說,
但是沒有說下去。
因為,
他的言辭已經(jīng)被現(xiàn)場所有大人們的笑聲打斷了。
在場的所有大人們都自以為是的認為,
”人性當中的惡,連孩子的天真都包不住“。
這位演說家沒有,
他依然在聽。
他好奇,
他好奇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他還被聆聽的時,
孩子繼續(xù)說:”我要從飛機上跳下去,然后我要找到汽油,然后,然后趕緊飛回來拯救所有乘客“
全場沒有人再笑了。
”我們很多時候都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惡,殊不知那只是被太陽淬煉過的童真的至善,善良“
02
我們總擔(dān)心孩子會變壞,
卻又很少去聆聽孩子的想法。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把一只麻雀綁在了竄天猴上,
然后準備點燃它。
孩子父母發(fā)現(xiàn)了特別生氣,
然后暴打了他一頓。
他們認為這孩子為什么這么壞,
為什么這么小就心腸就這么狠毒。
但是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他只是想把這個翅膀受傷的鳥兒重新送回藍天。
孩子有很時候的惡,
其實都發(fā)自于內(nèi)心懵懂的善。
03
孩子其實本性并無任何善惡之分,
因為腦海里本來就是一片混沌。
大人的言行教誨,
才是孩子性的本源。
一個孩子小時候大人問他要做什么,
他回答要做醫(yī)生,
爸爸覺得好,因為可以賺很多的錢
媽媽覺得好,好找媳婦
奶奶覺得好,收入穩(wěn)定
奶奶覺得好,夠體面
孩子只是覺得,
當醫(yī)生可以救很多很多的人,
僅此而已。
04
那么回到本題,
荀子孟子誰錯了?
其實誰都沒錯,
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是對的。
其實我們進來不是要給別人分出一個對錯,
只是想給自己內(nèi)心求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