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單筆字和復筆字之分,單筆字只有“一”、“乙”兩個,其余均為復筆字,復筆字均有筆順問題。復筆字筆順安排應遵照《規(guī)范》。學習與遵守。 筆順安排的基本規(guī)則有: 1先橫后豎:十、于、豐、干、丁、 、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木、芋、艷、刊、花、羊等,也是如此。 2先撇后捺:人、八、入、木、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大、分、樹、艾等,也是如此。由于漢字中沒有捺起筆的字,所以撇與捺不論是相交、相離、相接,書寫時都是先撇后捺。 3先上后下:二、丁、立、李、昌、亨等。部分獨體字和上下結(jié)構上中下結(jié)構的字一般遵從此規(guī)則。 4先左后右:一些獨體字、左右結(jié)構、左中右結(jié)構的字,大部分是從左到右。如川、州、舊、構、部、樹、衍、樊(上部)等。 5先外后內(nèi):漢字的部分獨體字和包圍結(jié)構的字,絕大多數(shù)是先外后內(nèi)。如月、母、同、鳳、凡、用、叉、廳、歷、虱、氫、勉、毯、赴、旭等。 6先中間后兩邊:小、水、辦、承、業(yè)、率、兜、燕等。這里要注意的是“火”、“ ”和“肅”,它們的筆順不是先中間后兩邊,而是相反。 火, , 肅。此外“脊( 脊)”也是如此。 7先進入后關門(即先外后內(nèi)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圍結(jié)構的部件和字,先寫上面三框,再寫框內(nèi)部分,最后封口。如回、田、目、國、圓、面、囪、鹵等。 除了上面的基本規(guī)則外,還有一些補充規(guī)則。在我看來,這些規(guī)則更應該重視。因為基本的東西人們往往都能掌握,卻常常在一些細節(jié)上失誤。這些補充規(guī)則有時是推行漢字筆順規(guī)范的難點甚至是關鍵。 補充規(guī)則有: 8后寫右上點: 漢字中一些帶有右上點的字或部件,一般后寫右上點。如犬、術、戊、書、發(fā)、尤、求、代、械、找等。 9后寫內(nèi)部點: 內(nèi)部點是字主形內(nèi)部的點,一般后寫。如叉、凡、為、勺、瓦、麗、兔、雨、勢、玉等。但有些字如義( 義)、丹( 丹)、母( 母)、戍( 戍)、卵( 卵)、逐( 逐)等例外,必須加以注意。 10先右后左: 一些特殊的偏旁,如“ 、 ”,不是先左后右,而是先右后左: , 。含有這些部件的字如陳、陽、陂、郊、都、耶、即、叩等,也是如此。 11先內(nèi)后外: “下包上”結(jié)構的字,先寫上內(nèi),后寫外。如兇( 兇)、凼( 凼)、幽( 幽)、山( 山)、鬯( 鬯)等。 含“ 、 ”包圍結(jié)構的字,一律先寫右上,后寫 和 。如延( 延)、廷( 廷)、建( 建)、過( 過)、遠( 遠)等。 從“ ”與“丁 ”包圍結(jié)構的字與部件筆順較為特殊。既非先內(nèi)后外,也非先外后內(nèi),而是內(nèi)外交錯進行。“ ”屬左、下包圍結(jié)構,先寫上內(nèi),后寫左下。如匹( 匹)、醫(yī)( 醫(yī))、匡( 匡)、匾( 匾)等?!岸 睂儆谏?、右下包圍結(jié)構,先寫上內(nèi),后寫右下。如可( 可)。 12先撇后折: 有撇、折組成的部件和字,多數(shù)先寫撇,后寫折。如匕、 、 、 、 、 、 、 兒、幾、九等。含上面的部件或字的字,如老、旨、句、甸、欠、飯、月、用、同、內(nèi)、鳳、狐、獾、倪、元、機、旭等都是如此。 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寫折后寫撇。如刀( 刀)、力( 力)、乃( 乃)、萬( 萬)、皮( 皮)、女( 女)、方( 方)、虎( 虎)、發(fā)( 發(fā))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這些字須特別留心,不能與先撇后折混淆。 13先豎后橫: 豎筆筆末與橫筆相接時,最后一個橫筆與豎筆相接時,先豎后橫。如土( 土)、工( 工)、共( 共)等。 橫筆筆首與豎筆相接,先豎后橫。如“ (占字頭)”。 長豎與短橫相接,先豎后橫。如“ (北字旁)”、“ ”和“ ”(非字旁)。含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 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記?。撼螅?nbsp; 丑)、貫( 貫)、里( 里)、垂( 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