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斧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目前出土的玉斧,我所知的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龍山文化變形人面紋玉斧、山東省博物館的大汶口文化玉斧以及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斧等。大都由冠飾、斧身、端飾組成,斧身扁平呈“風”字形,圖案加工精致,但都很少有使用的痕跡,這表明玉斧在當時是一種禮器。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玉石了。其中包括具有實用性的玉斧、玉鏟、玉刀、玉戈等生產(chǎn)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裝飾品的玉環(huán)、玉鐲、玉璜、玉玦等等。玉斧是一種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縛扎執(zhí)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寬大則叫鉞。史前時期,石斧曾被作為一種實用的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lián)盟首領執(zhí)掌的王權象征物。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為多。這個時期的玉器雖然片狀較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極少,凡平面之處,中部皆微微隆起,邊緣較薄或有坡。
這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的玉斧,體大而厚重,器形完整。它上端為冠飾,中有一孔,中端為獸面紋,間飾繩紋,下端為斧身,有刃但不鋒利。這件玉斧,距今大概有五、六千年了,從玉料看,呈青白色,屬甘肅祈連山所產(chǎn)青白玉。這件玉斧紋飾精美,保存完整,無論從研究當時的社會史、文化史還是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都非常有收藏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