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離家有多遠,除夕之前,在外打拼的游子都會踏上回家的路,無論是否掙到錢,也無論在夢想的路上走了多遠,委屈,苦痛都不算什么,一想到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遠方的親人,時刻牽掛兒女的父母,在歲末,一心只為回到溫暖的家,傾訴和歡笑的地方。而唐代詩人崔涂在除夕還在蜀道,《除夜有懷》是他客居途中的思鄉(xiāng)之作 ,在這家家團聚的日子,漂泊的游子是怎樣的心境?
除夜有懷
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崔涂是浙江富春江人,字禮山,生于854年,卒年不詳。光啟四年(888年)進士。因其終生漂泊,漫游巴蜀、吳楚、河南、等地,所以他的詩多以漂泊生活為題材,情調(diào)蒼涼悲壯。除夜就是除夕之夜。“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迢遞,形容遙遠。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就是指四川。羈危,流落在危險的蜀道上。蜀道艱險,詩人就是走在蜀道上,冒著生命危險行走,三巴的路多么的遙遠,我走在艱險的蜀道上離家越來越遠。這句交代了詩人客居旅途的地點,也悄然說出了思念家鄉(xiāng)的心聲,仿佛在告知家人我路途艱難,“萬里身”就是指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離家有萬里之遙了。到底是什么信念讓詩人這樣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呢?“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xiāng)人”,心情不好的時候,美麗的景色在作者眼里就變味了,“亂山”、“殘雪”是多么的不堪,其實是雪后的山,白雪漫漫,在詩人心情不悅時就成了亂和殘,自己是孤獨的異鄉(xiāng)人,在這寒冷孤獨之夜,這樣的環(huán)境更使人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這樣的字句是此時內(nèi)心的寫照。
“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人都是感情動物,在外漂泊,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孤獨的心距離家人越來越遠,和僮仆的日夜相處慢慢有了感情,彼此相互照顧愛憐,在這除夕之夜只有僮仆的陪伴,詩人在字里行間道出了無奈的舉動“轉(zhuǎn)于僮仆親”,僮仆只是仆人,在那個封建時代,是低人一等的外人,自己轉(zhuǎn)而和僮仆親也屬于不得已。最后一句“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那堪,怎么能受的了,歲華,年華的意思。如何經(jīng)受這樣的困苦不堪的漂泊,因為明天將是一個新歲月的開始。詩人這樣千辛萬苦的漂泊到底是為了什么?他心中的信念毫不動搖。詩人是有夢想的人,盡管條件如此惡劣,詩人沒有退縮。就像最后寫的“明日歲華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詩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自信。未來心中的夢想,永不回頭!(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