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糾結。“怕孩子上小學后學習、生活跟不上……”家長擔憂是對的,幼小銜接過渡不好的確影響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幼小過渡?幼升小對很多家長來說,就像一場“提前學習競賽”。自己眼前的小小孩就要背起小書包,升入小學一年級,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guī)范的學習生涯了。
幼兒園到小學,是人生早期的一種重要轉折。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游戲和能力發(fā)展為主的教育,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guī)課業(yè)和靜態(tài)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diào)整來適應。這種適應的調(diào)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不當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志性階段的開始,爸爸媽媽要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為孩子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注入洪荒之力。
調(diào)整生活作息。上小學后孩子在課堂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保障學習效果,充足的睡眠是高品質(zhì)學習的保證。家長要提前幫助孩子調(diào)整好作息時間,保證10小時的睡眠。每天9點前,一定讓孩子按時睡覺。小學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兒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學只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需要在家里吃。在幼小銜接的這個階段,要盡量爭取每天在8點前送孩子到幼兒園,以逐漸適應小學的作息。
準備家庭學習環(huán)境。如果還沒有分床的家長,建議要開始分床睡了。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建立自律與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家庭住房較大的話,可為孩子準備一間小書房或一個學習區(qū),用孩子的名字來命名,并和孩子一起布置這個小天地,以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孩子學習的干擾。孩子房間需要擺放固定的書桌、椅子等,給孩子營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前給孩子準備上學所需要的學習用具(紙筆、書包、文具等等)。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入睡、整理床鋪的能力。如果孩子單獨睡覺時害怕黑暗,家長可為孩子準備一個調(diào)光臺燈,在孩子剛上床睡覺時,把燈打開,讓微光陪伴著入睡。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自己整理圖書、文具、書包、書桌、書架的能力,使孩子能獨立生活和學習。要讓孩子自己檢查準備第二天要用的書包和學習用品。
舉行儀式。從孩子準備上小學開始,可以有意識地用孩子的大名來稱呼孩子。在孩子 6 歲生日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賀卡上寫上孩子的大名;在慶祝的同時,正式告訴孩子:以后,爸爸媽媽只會在家里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場合,任何人面前都將稱呼你的大名。這是對你的尊重,更是認可和期許。孩子,從名字上你就是獨立的,你將是一個獨立的人。
讓孩子參與入學準備。在購買書包、文具,準備校服和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餐具的過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并充分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會讓孩子直接產(chǎn)生“小學學習大不同”,“我的學習我負責”的直觀感受。無論是在實體商店,還是在網(wǎng)絡上購買學習用品,都邀請孩子參與選購的過程。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細致的準備工作,孩子才會一點一滴地體會到成為一名小學生是一件多么莊重嚴肅的事情;而在選購過程中,讓孩子充分參與各種用品的選購,也會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主人翁意識;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從心里重視起來,準備起來。
提前熟悉環(huán)境。從報名登記開始,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他將要開始的新生活。經(jīng)常在小學的門口去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教孩子認讀小學的校名、門牌號,認識小學附近的建筑物、公交車站,以發(fā)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對小學的感性認識。讓孩子看一看,這是你將要讀書的校園,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圖書館,哪里是操場,哪里是體育館,哪里有洗手間,哪里有飲水間……環(huán)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F(xiàn)在的小學一年級通常會在開學前安排班級參觀,這個參觀一定要參加。在這個機會里,認識老師和同學,孩子的心就踏實下來一大半了。提前熟悉接下來的生活,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自信??梢蕴崆皫Ш⒆诱J識將要進入的小學,熟悉將要生活的環(huán)境;跟小學生接觸,了解小學一日活動的安排,這些都將幫助孩子了解小學生活的節(jié)奏。
讓孩子期盼上小學:為了使孩子期盼著早點上小學,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從正面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說:“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腳又長大了,你真的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恭喜你”、“我發(fā)現(xiàn)你現(xiàn)在變得很能干了,真像個小學生,祝賀你”?;蛘?,在家里的掛歷或臺歷上,標出孩子上學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倒計時,算一算離上小學還有多少天,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數(shù)學知識,又能激發(fā)孩子入學的心情。
講自己的小學故事:讓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學的照片,使用過的書本、文具和書包等,使孩子覺得: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高高興興地上學去。這些心理上的準備都是要讓孩子在心里了解到: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并且希望它還不錯。和孩子聊聊自己小學時候的事情,會拉近孩子與我們之間的距離,碰到問題時也會主動和我們溝通。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一些文學作品,讓孩子了解小學生活的場景,比如《神奇校車》、《小魔怪要上學》、《窗邊的小豆豆》、《同桌冤家》等,讓孩子感受別樣的學校生活樂趣。
在培養(yǎng)能力上做準備。幼兒園教育不論是目標、內(nèi)容、形式,還是環(huán)境、師生關系、考評,都與小學教育有所不同。幼兒園教育是寓教于日?;顒又械模且杂螒蚧顒訛橹饕问降?,每個班級都有保育員和教養(yǎng)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小學教育則不然,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課堂紀律,許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應對,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務不是游戲而是學習,學期結束時還要參加各種考試。幼小的孩子剛剛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進入嚴肅規(guī)范的小學校園,開始端正的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較大差異,需要家長為孩子鋪路架橋,做好銜接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孩子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上。
提高學習興趣。孩子是否有學習的主動性?對事物是否充滿好奇和探究?有沒有較強的問題意識?為孩子提供良好閱讀環(huán)境,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就生活實際經(jīng)常向孩子提問討論,并嘗試一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重視孩子與他人的互動能力。如果孩子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積極適應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好自己與他人、集體的關系,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重視孩子與他人互動交往,支持孩子主動和同伴及成人的互動交流,獲得積極的經(jīng)驗;重視社會規(guī)則,引導孩子遵守規(guī)則,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好習慣。當孩子獲得這些經(jīng)驗時,幼小銜接將會簡單許多。
培養(yǎng)孩子自我服務的能力。在幼兒園里,生活都有統(tǒng)一的安排。不論進餐、喝水,還是入廁,都會有提醒。進入小學后這些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好安排,同時還需要做好自己物品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家里要有意識地關注這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比如自己整理衣服、穿衣服,在一定時間內(nèi)自己安排時間等。發(fā)展需要時間,相信孩子能做到,請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條件不一樣,上不上幼小銜接班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要關注幼兒在過渡期的人格、性情、習慣的塑造及學業(yè)基礎的準備、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兒童學習能力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