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訪問中國的時候,在成都跟大廚學習了宮保雞丁這道菜品的制作。這個消息也引發(fā)了貴州、山東和四川網(wǎng)民的“口水戰(zhàn)”。四川網(wǎng)民驕傲:德國總理都來學做四川菜!山東網(wǎng)民委屈:這道菜明明是山東巡撫當年在濟南發(fā)明的,是正宗魯菜。貴州網(wǎng)民更不解:巡撫是俺貴州人,宮保雞丁這道菜是貴州菜。宮保雞丁四川、貴州、山東三地做法有什么不同呢?
各地的宮保雞丁名字相同,做法卻有不同:
川菜版的宮保雞丁用的是雞脯肉,由于雞脯肉不容易入味,炒出來雞肉容易嫩滑不足,需要在碼味上漿之前,用刀背將雞肉拍打幾下,或者放入一只蛋白,這樣的雞肉會更加嫩滑。川菜版宮保雞丁原料中必須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干辣椒節(jié),味必須是辣型荔枝味。辣椒節(jié)炸香,突出糊辣味。
魯菜版的宮保雞丁更多采用雞腿肉,為了更好地突出雞丁的口感,魯菜還添加了筍丁或者馬蹄丁。宮保雞丁的做法和川菜做法大致相同,但是更注重急火爆炒,目的是保留雞丁的鮮嫩。
貴州菜版的宮保雞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和川菜、魯菜版本不一樣。貴州版宮保雞丁咸辣略帶酸甜,請注意這個“酸”字,酸辣是貴州菜區(qū)別川菜的重要標志之一。
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深入到了美食里面,怪不得連外國人都這樣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