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到一個震驚的故事。
說是陳年八卦,其實,更該被稱作一樁丑聞......
而丑聞的主人公,卻是向來低調(diào)的演員,也是鄧超妻子,孫儷。
很感嘆,原來一位不炒作,不營銷,不愿在鏡頭前過多暴露自己的好演員,還有過如此難堪的往事。
而這件事的曝光,也不禁讓人開始思考:人性的惡,究竟可以到什么程度——
現(xiàn)代版“農(nóng)夫與蛇”:你憑什么不養(yǎng)我了?
2002年,孫儷偶然看到一檔節(jié)目《希望在山區(qū)》。其中有個學(xué)生叫向海清,家境貧窮,面臨輟學(xué)。
才上高一的孩子,衣服破爛,饑一頓飽一頓,眼里滿是被生活打壓后的苦澀。
孫儷不忍心他的命運就這樣定格,當(dāng)即下了決定:我要助養(yǎng)他!
孫儷是陪伴著這孩子度過高中三年的,定期給他資助。
第一次高考,向海清落敗,心灰意冷,打算放棄。
孫儷看著他落寞的面孔,說:“別擔(dān)心錢。你好好復(fù)讀,其他一切我擔(dān)著。”
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向海清最終考上大學(xué)。之后孫儷又為他置辦手機,承擔(dān)生活費、學(xué)雜費。
那一年孫儷23歲,只比向海清大1歲。她把向海清當(dāng)成真正的家人,希望弟弟能好好讀書,去真正改寫命運。
但是向海清伸了整整4年的手,早已忘記什么是體面,什么是感恩。
2005年的物價很低,包子5毛一個,吃一頓好的3塊錢,一個月400綽綽有余……可他整日談戀愛、打游戲,漸漸對每個月500元的資助感到不滿。
短短10天之內(nèi),他打電話向?qū)O儷索取了1000余元。一次次的依賴和伸手,讓孫儷無奈、失望,選擇停止資助。
向海清憤怒了,他寫了一篇6000字長文,來控訴孫儷停止助養(yǎng)的“罪狀”。字里行間,寫盡自己的委屈:
——每個月花費至少500元,孫儷給的生活費只夠剛好維持。
(當(dāng)年大學(xué)生的普遍生活費是300-400)
——學(xué)校組織乙肝注射還花了將近200元,可是孫儷都沒有給錢。
(認為孫儷應(yīng)該包辦一切)
——我競選了學(xué)校的學(xué)生干部,阿姨卻打電話要求我解除職務(wù)!
(事實是向海清在職期間花錢如流水)
這篇長文發(fā)布后,孫儷直接被推上了風(fēng)口浪尖。之前,她從來都是偷偷地“助養(yǎng)孩子”,不求回報。如今,卻因此反遭嘲諷。
在知道向海清“反咬一口”之后,孫儷沒有去找他理論,一個人默默地哭了……
輿論壓力下,她不得不出來公開澄清。
原來,向海清一年就要換好幾個手機,還都是最智能的新款;他還隱瞞了學(xué)校給的6000元助學(xué)貸款,花錢像個“富二代”;光是打電話,就能花掉其他人小半個月生活費。
她以為自己做得夠好了,卻沒想到對方卻絲毫不領(lǐng)情,把她的贈予當(dāng)做理所當(dāng)然。
可明明,幫他是情分,不幫才是本分??!
因為“捐助門”事件,在此后數(shù)十年,孫儷不敢再輕易資助他人,轉(zhuǎn)而致力于救助小動物……
而這期間,孫儷除了必要的澄清,沒有任何多余的解釋——
生就玲瓏的人,比起辯駁或不滿,早就學(xué)會了放下與寬容。
好的愛情,是“你不必說,我就懂了”
其實孫儷會偷偷助養(yǎng)高中生4年,這件事情一點都不意外。
因為孫儷,太懂那份苦了。
她的原生家庭很辛酸,12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她跟著媽媽過,兩個人身上加起來只有2000塊錢。
白天,媽媽在商場做售貨員,下班了,還要去公司當(dāng)清潔工。
與此同時,孫儷的父親卻娶了新的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看著媽媽辛苦操勞,孫儷的心中是對父親有著怨恨的。
而哪怕成名了,那種不安和惶恐也如影隨形。在長久的闌珊與苦悶里,鄧超的到來,成為她生活里意外的光。
很多人都說,鄧超太“皮”了!總看他對孫儷插科打諢,讓人覺得摸不透真心。
——其實不是的。
鄧超,才是最懂孫儷的人。
一個從小沒有體會過父愛、時時刻刻被辜負好意的女孩,在不安全感中裹挾著走了20多年。
她需要的不是潤物無聲的安慰,而是有人能用耀眼又張狂的方式,大聲地告訴她:
放心,我在。
所以鄧超會想出各種鬼馬招數(shù),有時候稱呼她“儷”,有時候叫她“孫姑娘”,還總是“天上有地下無”地夸獎她。
他很清楚,一句贊揚也許不算什么;但被肯定,真的能讓她開心一整天。
他也不吝土味情話,無論圍觀群眾有多少,都要響亮地喊出來。
這些夸張的表述,其實是鄧超想讓她安然,讓她不再為此擔(dān)驚受怕的良苦用心。
而當(dāng)孫儷逐漸放下心結(jié),原諒了父親、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鄧超為她做的另一件事請,就是給了她一個渴望已久的、完整的家。
兒子等等,女兒小花。
用一家四口的圓滿,去忘懷曾經(jīng)的遺憾。
——我在,我陪伴,我們深愛。
鄧超變成一個有點“窩囊”的父親,甘心成為女兒奴,讓她給自己做亂七八糟的造型。
他變成一個有點“柔軟”的丈夫,約好和孫儷一起,帶著孩子,每年都去海邊看日出日落。
孩子的到來,讓他們之間多了一份愛,而這絲毫沒有取代他們原本的愛情。
所以他依然會在工作間隙,去陪孫儷玩她喜歡的陶塑。
攝于2016
又在三年之后,與孫儷故地重游,享受夫妻二人的幸福時光。
攝于2019
因為鄧超,孫儷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明亮,她更加快樂,也變得寬容了,大方選擇與過去的痛苦和解。
不僅如此,她重新找回了年少時丟失的勇氣,熱烈地擁抱世界,去幫助更多曾經(jīng)的“自己”。
愛是成全,也是化解。世界以痛吻她,而她報之以歌。
最完美的家庭,是1 1=4
有一次,孫儷的經(jīng)紀(jì)人被各大媒體在文章里,用“胖”“丑”來形容。
平時一直都很低調(diào)溫和的她,卻在經(jīng)紀(jì)人受委屈后,霸氣發(fā)文:
即便被原生家庭傷害、被人背叛過,依舊選擇相信并幫助別人的,恐怕也只有孫儷了吧。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她,大概就是“恬淡”。
她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yè),不炒作,不營銷,用演技征服觀眾。同時,她也不忘記挖掘生活中的甜。
孫儷的狀態(tài),總是“剛剛好”。既不依賴丈夫,又不忽略家庭,游刃有余地平衡著生活、工作、興趣。
她有自己的愛好,喜歡抽空做陶藝,有時候是畫畫。
興致上來了,也會寫寫毛筆字,心中安寧。
做瑜伽也是她的必備娛樂。
盡管作為明星,工作忙碌,孫儷對子女的教育卻有目共睹。
她有一個以兒女命名的“等花開雜貨鋪”,以低價賣出家里的閑置,再把所得款用作慈善。
孫儷不喜歡“說教”,而是用細微無聲的行動,告訴自己的孩子們——“去分享、去幫助、去愛別人”。
和傳統(tǒng)教育有點不一樣的是,孫儷總是喜歡把孩子帶到外面去“撒野”。
去陪孩子滑雪,去遠足踏青,去旅行,領(lǐng)略大自然的好風(fēng)光,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蒙。
上:鄧超孫儷 下:等等小花
養(yǎng)育小動物,陪伴它們成長,讓孩子在關(guān)心呵護中學(xué)會尊重生命。
孫儷還會帶孩子去看展覽,欣賞話劇、音樂劇,陶冶藝術(shù)情操。
雖然很忙,但孫儷還是堅持參加等等小花的幼兒園活動,讓孩子擁有真正的家庭歸屬感。
可能正因如此,等等才會和小花吵架,堅持世界上沒有比媽媽更美的女人,還寫信和孫儷表白:
她的積極、陽光、向善,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感染到身邊的家人與朋友。
就像鄧超說的:孫儷讓他感到安定,讓他從一個天天熬夜煙酒不離的鼴鼠改變作息,運動健身,成為一朵向日葵。
好的家庭不是夫妻間相互妥協(xié),而是在相處與磨合里進步,讓孩子也沐浴在幸福中。
所以孫儷變成最好的孫儷,鄧超變成最好的鄧超,而等等和小花,正在勇敢無畏地長大。
生活不難。
難的是在柴米油鹽的繁瑣里,依然對生活保持新鮮感,去創(chuàng)造小小的浪漫情懷。
還沒結(jié)婚的時候,鄧超在采訪里說過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和孫儷去流浪動物保護基地,看到很多被棄養(yǎng)、被虐待的小動物。
當(dāng)時孫儷在基地里待了很久,不停安撫它們,心疼它們的遭遇,還因為受傷的小動物偷偷躲在角落流淚。
鄧超無意間看見了這一幕,心里想:這真的是一個內(nèi)心很柔軟的女孩啊。
從初遇至今,他們走過了10多年,被誤解、中傷過,也曾委屈、放棄過。
世間的偏見和不公義太多了,明明他們已經(jīng)遍嘗人間冷暖——
可是,當(dāng)他回頭望向她。
她還是那個善良、體恤,在目睹傷痛之后,于無聲處落淚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