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洞見·朱麗葉
我愛你,但你是你自己。
01
女主角凪總是小心翼翼看別人的臉色做事,從不敢有自己的意見。
下班后,也時刻關(guān)注社交網(wǎng)絡(luò),只要同事一發(fā)朋友圈,立刻點贊;
為了男朋友,每天早起2小時,將天生的卷發(fā)拉直。
努力成為所有人喜歡的樣子,就是凪的人生目標(biāo)。
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看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因為老家刮臺風(fēng),凪回家看望獨居的媽媽。
可是,站在家門口,卻完全沒有要與媽媽久別重逢的喜悅,猶豫再三才按下門鈴。
一見到媽媽,馬上堆出營業(yè)式微笑。
“因為臺風(fēng)的影響,把家里翻新一下比較好。女兒在東京這么有出息,何不讓女兒來盡盡孝心呢?”
她的錢,只夠交這家店的押金。
她鼓起勇氣,求媽媽將裝修推后。
“沒關(guān)系,我會試著低頭到處借錢,搭上我這條老命一點點還錢的。
去追求你的幸福吧。畢竟,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span>
而她朝思暮想的洗衣店,無法開業(yè);自己也陷入了無存款無工作的狀態(tài)。
故事的開頭,覺得總是堆著一臉假笑、處處委曲求全的凪,好無趣啊。
看到此處才明白,原來她的自我意志早已經(jīng)被媽媽用感情的繩索,一點一點地凌遲了。
“情感勒索能深切擊中我們內(nèi)心的要害。 他們深知我們十分珍惜與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我們的弱點,更知道我們心底深處的秘密。 一旦無法達成某些目的,他們就會利用這層親密關(guān)系迫使我們讓步?!?/strong>
02
“你是媽媽的一切!
媽媽從來沒有覺得,你離開了媽媽的身體。
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們倆的人生理想,應(yīng)該是一樣的呀!”
宋倩不僅經(jīng)常向女兒表白,甚至?xí)蚺畠号c前夫在一起更開心而吃醋大哭:
“你現(xiàn)在是不是喜歡你爸,不想跟媽媽在一起了?”
為兒女犧牲了一切的父母,生活中找不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只好不斷向兒女索取愛,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洞,緩解自己的憂慮和恐懼。
世上沒有一種情感,比父母之愛更綿密。
也沒有一種關(guān)系,比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恨糾葛,更復(fù)雜。
曾經(jīng)有一則“賣房送女留學(xué)卻嫁老外,父母崩潰”的新聞。
父母賣房湊錢送獨生女兒出國留學(xué),并與女兒約法三章:不能和外國人交往,不能嫁給外國人,畢業(yè)之后就要回國。
結(jié)果女兒不僅留在美國工作,更要同外國人結(jié)婚了。
父親傷心欲絕,揚言如果女兒不回國,就與她斷絕父女關(guān)系。
旁人相勸:孩子有出息,是好事啊。
老父親哭出了心聲:
“辛辛苦苦幾十年,給別人養(yǎng)了一個女兒。
唯一的女兒遠走他鄉(xiāng),以后日子怎么過?”
原來,這位老父親最憤怒的是:我為你操勞一生,你卻不聽我的話,侍奉左右。
蘇珊將這種行為非常形象地定義為“情感勒索”。
無論是威脅還是感動,當(dāng)父母把付出或要求擺上臺面的時候,孩子就已經(jīng)陷入勒索之中。
所以,朱雨辰只好天天喝媽媽凌晨4點半起來熬的梨汁,盡管他更想喝白開水。
當(dāng)袁姍姍爸爸說,“她不結(jié)婚沒關(guān)系,只是我走的時候會很遺憾就是了”,在場的子女無不恐慌。
父母用愛困住孩子,令他們動彈不得,只能以“順”為“孝”,回報父母的恩情,寬慰這一顆“我這輩子都是為你活”的心。
03
有個女孩,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生活起居,樣樣打點得無微不至。
用媽媽的話來說:“自從生下你,媽媽再也不是自己,而是個媽媽了?!?/span>
媽媽不工作,將所有的精力和時間花在她身上,無時無刻不在監(jiān)視她,操心她的成績,盤查她有沒有談戀愛。
“我最怕聽到媽媽的聲音,天知道我有多想逃離她??墒俏姨硬坏?,會有罪惡感。 我不是不愛她,不是不想陪伴她,可是每次我看到她時,我的心就會揪成一團,生怕呼吸都是錯的?!?/strong>
“為什么,她把我生出來,又要用盡全力把我吞噬進去?”
多么悲傷的疑問。
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不再是自然流淌的愛,而是以兒女扭曲壓抑、犧牲自我來成全的回報。
被圍困的人生,哪怕看上去再完美,也是千瘡百孔,華麗之下,虱蟲遍地。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xué),女孩。
從小到大,每次父母吵架之后,母親就會哭著對她說: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你一定要孝順?gòu)寢尅⒙爧寢尩脑?,知道嗎??/span>
女孩說,這樣長年累月的哭訴,讓她將快樂當(dāng)成罪過。
從小到大,每次當(dāng)自己被逗笑的時候,回頭看到媽媽不開心的樣子,她就覺得特別罪惡,自己的笑容簡直不可原諒。
她不敢快樂,因為她覺得自己過得好,是對媽媽的背叛。
慢慢地,她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盡管成年后,她學(xué)業(yè)有成,工作順利,可是風(fēng)華正茂的她,卻時常感到人生倦怠,甚至了無生趣。
她掛念媽媽,但不想回家;她渴望掙脫,卻心甘情愿戴著媽媽給她套上的枷鎖。
在這場情感的拉鋸戰(zhàn)中,沒有贏家,只有傷痛。
04
“若父母對孩子抱怨:我為你付出了一輩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輩子都沒有愛過你?!?/span>
沒有壓迫感的付出,才叫愛。
作家劉娜采訪過一個女孩。
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重點大學(xué),畢業(yè)后和愛人一起創(chuàng)辦公司,身價數(shù)千萬后又投身公益事業(yè),常年資助貧困的山區(qū)孩子。
這個活力無限的女孩,在單親家庭長大。
7歲那年,母親和出軌的父親離婚。
在那個視名分高過一切的年代,主動提出離婚的母親,安撫女兒:
“這不是你的錯,你不必為此難過?!?/span>
單親母親,生活種種艱辛,為了照顧女兒,原本前途大好的她,一次次放棄升職的機會。
女孩覺得是自己耽誤了母親的發(fā)展,母親笑道:
“不是因為你,是我壓根兒對當(dāng)官沒興趣?!?/span>
長大后,她以為母親一直單身,是怕她受委屈,母親卻笑了:
“我沒有再婚,不是為了你,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不想隨便遷就。”
最終,女孩也長成像她的母親一樣平和又努力,溫柔又慈悲的人。
有一句話:比遇到愛難得多的,是遇到理解。
父母與子女之間亦是如此。
孩子,是自帶熱望的生命,他們有他們的路。
愿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懂得:
愛一個人,是幫助他成為自己的君主,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將他捆綁成自己的奴隸。
我愛你,但你是你自己。
這才是關(guān)于愛,最迷人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