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寫作者來說,閱讀是最好的老師。許多著名作家都十分注重閱讀,閱讀對于他們來說,是除寫作之外最大的樂趣,有時閱讀的樂趣甚至可以超過寫作。比寫作更重要的永遠是閱讀。
閱讀不僅能幫助我們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收集素材、積累經驗、提高審美,還能更系統、更全面、更直接地教會我們如何去寫作。
對于初學寫作的人來說,一定要主動去閱讀,并且要像作家一樣去閱讀,要學會將泛讀、精讀和重讀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泛讀?泛讀就是什么都要讀,讀各種各樣的書籍,讀各種各樣的信息,要有充足的閱讀儲備。
閱讀儲備能幫助我們增長知識、培養(yǎng)習慣、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提升素養(yǎng)、升華氣質,同時也能讓我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深邃的思想和更獨特的審美。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好作家必備的基本功。
閱讀經典的作品,能夠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文學趣味和文學審美,讓我們更容易判斷什么樣的作品是好作品,好的作品應具備什么樣的特質。
具備一定的閱讀儲備后,寫作者才能知道什么樣的文字是好文字,如何才能寫出好文字。
提高閱讀儲備量的關鍵是學會選書。選書主要有幾個原則:
一是選擇大家都公認的經典書籍。比如中外經典名著,這些名著經過多年的檢驗,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其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趣味性都很強。讀這些經典著作,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和收獲。
二是選擇一些在豆瓣或網上書店評分較高的書籍。這些書籍之所以得分較高,自然有它的道理,讀這些書,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三是根據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選擇一些對我們有益的書籍。比如最近想解決什么問題,就可以選擇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去讀。
當然,對于讀書目的不是很清楚的人,或者剛開始閱讀的人,可以先讀一些大家都公認的好書,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
同時,還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找書,最好有幾個自己特別喜愛的作家,然后認真地閱讀他們的書籍,了解他們的寫作軌跡,找到他們寫作的大致方向。當我們把這些書融入自己的靈魂后,書中的內容就會變成我們的思想和認識。
精讀,就是以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理解文章內容、積累知識為目的的讀書方法。即精細深入地閱讀,仔細地閱讀,認真地閱讀,做到字求其訓,句索其旨。
精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對于那些與專業(yè)相關的書籍、名篇佳作、或者我們特別感興趣的作品,就可以采用精讀的方式。
精讀就是要做到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反復琢磨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然于心、吸取精華。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深,愈研愈精。
精讀就是要深入作品之中,與作者進行深度的思想交流,觀念碰撞。同時要關注作者的語言技巧、情節(jié)設置、線索埋設、人物描寫、寫作風格等,找到對自己寫作有幫助的東西。
精讀一定要多讀幾遍。第一遍可以單純以讀者的身份、以欣賞的角度,憑興趣和感覺去閱讀,幫助我們篩選出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
如果作品讓我們愛不釋手,能從中得到很多益處,就要繼續(xù)讀第二遍、第三遍。
這時可以用寫作者的身份去讀,去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本書,對自己吸引力最大、幫助最大的是哪些章節(jié),作家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哪些對寫作有很大幫助。
精讀能讓我們從寫作者的角度體會寫作的奧秘,發(fā)現一些無法在寫作課程或寫作書籍里看到或體會到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一個寫作者最好的老師是書籍,而精讀能幫助寫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參透書中的一切。
對于一些經典作品,一定要不斷地重讀。經典作品的價值,就在于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同一本書的理解是不同的,每讀一遍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把一本好書讀十遍,和讀十本好書,你學到的東西不一樣;同樣,把一本好書讀一個月和一個月讀三十本書,你獲得的知識也會有天壤之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本已經不單純是一本書,而包含著我們對過往的回憶,讀書就變成了讀回憶,讀人生,讀感覺。
當我們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培養(yǎng)起了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讀書就變成了深度閱讀,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覺。
閱讀不是目的,思考才是最終目的。
閱讀的目的不是閱讀,不是你對別人說“我看過這本書”,也不是你知道了所謂的故事框架……
閱讀的真正目的在于思考,在于將讀到的東西內化于心,變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知識,自己的覺知,自己的觀點。
學習寫作,首先要去寫,然后要去閱讀,去精讀。把自己當成一個寫作者,站在寫作者的立場去閱讀,這時的閱讀就不只是被動的吸收,還要有主動的批判。
我們要不斷地問自己,書里有什么優(yōu)點,怎樣運用到寫作中?書里有什么缺點,該如何去規(guī)避?
總之,我們要像作家一樣去閱讀,學會自主閱讀、主動閱讀,消化和吸收創(chuàng)作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才是閱讀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