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明明對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寬容,卻唯獨在「正確地使用中文」這里分外嚴格。
看到分不清的、地、得的文章會難受,從一句話里一眼看到錯別字會難受,聽到別人讀錯音也會難受,和亂用標點符號的人聊天就更加難受……
這次,我們就征集了一些「文字潔癖患者」的生活日常。
看到這些,有「文字潔癖」的人真的很難受
@Asuhee
“再次”“再一遍”寫成“在次”“在一遍”。
“美麗的容顏”寫成“美麗得容顏”。
@玫瑰和星星vis
忍受不了在微信用文字以方言的讀音發(fā)出來。
@蘇影
有時候和朋友聊天,對方不分他她,講了一大段故事,我只能溫和地說,請再來一遍,這個故事太混亂了。
@言小喵
我還不能忍受書名號之間加頓號的。
@卓君
前兩天看到一個電視劇發(fā)的圖上寫著“安靜的活在不安的世界”,立刻渾身難受。官方文案還這么不嚴格?
@瑪博維斯塔
近來好多人把崩潰寫成奔潰,每次看到都渾身難受崩潰一次!
@土豆大怪
不能忍受省略號的使用法,參考薛之謙的微博。
@我在叢中笑
曾經(jīng)遇到一個人,手機屏幕上敲下每個句子的末尾,統(tǒng)統(tǒng)都是感嘆號。隔著屏幕都感覺到的似乎都是滿滿的憤怒(或強烈情緒),能震人于三尺之外。
@七分啊貴
為了表達心情,用幾個“哈”我都很挑剔,詞語一定要準確還要能表達心情,比如有時候就會想想句子結(jié)尾要不要用個“呢”。
@禾間火
打開外賣菜單,尤其是麻辣燙和燒烤,很難從頭到尾看不到一個錯字,比如今日份的宮“爆”雞丁,“趴”燒豬排……
@小黃鴨
一朋友,通訊錄里的名字大量錯別的同音字,無意中看見極為難受。
@兩棵草莓樹
見過有人用“淅淅瀝瀝”形容東西數(shù)量少,當時就想拉黑她了。
@amber wang
文身這個詞生活中基本都是用錯的,跟身邊人聊天一定會發(fā)一遍正確的給別人看。
@甜面醬好酸
我的領(lǐng)導每次在顯示領(lǐng)導帶頭作用時,都喜歡用“首當其沖”,因為是開工作例會,我并不敢當面提,但真的每次都很痛苦。
@柳
“莫名其妙”這個詞,寫成“莫明”的,寫成“奇妙”的,都讓我非常難受。大概是我名字里有“莫名”的緣故。
@superhard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個映入腦海的還是大家讀“似shi的”都讀成“si”的,每次聽到都要難受一下。啊,我現(xiàn)在打出來又難受了…
「文字潔癖患者」的一些發(fā)作現(xiàn)場
@Asuhee
自己發(fā)出的消息里有錯別字會再發(fā)一條進行更正,如果是別人的消息有錯別字,也會更正。比如:
-我得帽子.........
-的
@Yvonne
小學語文很注重易混讀音(比如“勉強”在我上學的時候正確讀音是兩個三聲),導致長大之后但凡聽到別人念錯(電視或現(xiàn)實生活里)都會自己念一遍正確的去糾正。遇到不熟的人會克制不說,但是腦海里會念一遍正確的讀法——最后的倔強。
@廿久久久久
朋友發(fā)長消息給不斷糾纏的前男友,讓他不要再來打擾她,發(fā)之前拿給我看合不合適,忍不住幫她糾正了關(guān)聯(lián)詞錯誤、因果關(guān)系錯誤……
@紅豆冰齋冰
幫人刻錄課件視頻,上交完,發(fā)現(xiàn)“滬教版”寫成“瀘教版”,沒忍住,幫他改了重新壓視頻又刻了一遍。
@蘇燦
自己有個讀書會,我定了個規(guī)矩:群內(nèi)聊天有錯別字每個10塊錢,當面聊天讀錯字10塊錢,然后罰夠500,群內(nèi)聚餐一次。
@九寶可可愛愛
看到的地得用錯的情況,都拍了下來,在一個圖片分享平臺建了個集子#用對的地得開心你我他#
@梅淵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寫“或”字漏了那一撇,我趁老師不注意跑上前去把那一撇補上了。嗯,就當沒事發(fā)生……
@你接
朋友讀錯“一語成讖”,當場逼他打開百度學習成語。
@米花
朋友在聊天中突然感嘆,“我發(fā)現(xiàn)你很神奇,你除了句尾沒有句號,每一條消息的標點符號都完全正確?!?/p>
@四姨要變成內(nèi)心強大的人
我對名字有著近乎強迫癥的執(zhí)著,認識一個人一定要知道對方的全名,連名帶姓,認真在腦袋里書寫一遍名字,絕對不能寫錯不能記錯為形近字或者同音字,不然就不能原諒自己哈哈哈哈哈。
所以我的所有微信好友都是連名帶姓的,準確得自己都害怕。
@天氣晴
約束自己比較多,常常在聊天或者發(fā)表言論時想到一個詞或成語,會先去百度一下這個詞的語境是否正確,對象是否合適,確認后才會發(fā)。
例如,打上面這段的時候我也在糾結(jié)用詞。
原本是“寫上面這段”,“寫”改為“打”。
原本是“語境是否合適,對象是否正確”。
@杏花海綿
我的朋友基本不分三個de,在微信發(fā)文字的時候總是感覺特別難受,但是之前就覺得微信是個即時通訊工具,打錯字很正常,也只是心里忍著不會說什么。
有一次面對一個特別好的朋友,我問他為什么不好好用三個de,他說分不清。我一直教他教很多遍,用上了我的畢生所學,最后發(fā)現(xiàn)這是我?guī)н^最差的一屆(微笑)。
@土豆大怪
1. 和人交流看情況使用標點符號,面對同齡人會為了顯得親和用空格代替逗號。
2. 大概是高中語文后遺癥,想到一個詞語會去百度看能不能這么用,是不是望文生義。
3.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發(fā)出的文字都會事先校對好幾遍,如果發(fā)錯了會秒刪。(其實現(xiàn)在寫這些我也校對了好幾遍。)
4. 會為因自身學識尚淺(或者說是退化)導致在用詞、造句、使用標點符號上的能力不足而自卑。會害怕用錯詞、寫病句、用錯標點符號,總覺得對不起語文老師,對不起文字。
5. 還有就是對于文字的排版也比較偏執(zhí),會害怕雜亂的段落給讀者帶來不好的觀感。所以其實到這我已經(jīng)不想發(fā)出這段話了,因為覺得語無倫次,沒有條理,都是病句。
@水月鏡花
具體的記不清了,只一件印象深刻:有一本寫德國的小書,只看了不到一半,,幾乎每幾頁就有一個。
一般碰到這種情況我會找找看出版社有沒有留郵箱然后拍照發(fā)過去,而這本書沒有。心情實在糾結(jié),于是找公眾號,后臺發(fā)了圖片過去。后來朋友說我應該告訴作者本人這出版社不靠譜,好像不太好吧。
@對你表達愛
初中最后一年的時候,班里有個復讀生,因為他們當時的課本和我們的不同,所以總要跟坐后桌的我借,也就會往我的課本上做筆記。
那是篇文言文,某個詞的注解是“形容高不可攀的樣子”,這個男孩子記成了“高高可攀”。
我因為喜歡這個男孩兒,好長時間沒舍得把他記錯的部分更正過來,尤其他的字其實挺好看的。可后來還是沒按捺得住,忍痛把第二個「高」劃掉,旁邊寫上「不」。
一個「文字潔癖患者」的自白:
在嚴于律己的基礎(chǔ)上,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說話
@柳
我和我的朋友會平和地互相指出對方讀錯的字,比如藤蔓(wàn)、打烊(yàng)、壓軸(zhòu)、舌苔(tāi)、剔(tī)透等。
出去玩遇見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人或者有意思的典故,會馬上搜索相關(guān)信息進行分享;口頭禪是“活到老學到老”。
@Asuhee
會對分得清的地得的人有好感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用文字。
@甜面醬好酸
請珍惜每一個有文字潔癖的人,上一輩子都是惡魔。哈哈哈哈。
@言于午
不打標點我們就不聊天了。
@海綿不胖
能跟所有當過語文課代表的人交朋友。
@大鯢啊
希望大家在用“的、地、得”的時候都能仔細考慮下,給文字潔癖者留一條活路。
@??
小時候我爸給我講'的地得'用法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我始終覺得文字處理傳達信息,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思維方式。
我爹當年給我舉的例子:”媽媽的鞋子,飛快地跑了,吃得開。'
@囡囡
記得是看一篇關(guān)于攝影的公眾號文章,發(fā)現(xiàn)一個錯別字,當時就直接留言指出對方寫錯字了,還好對方?jīng)]介意,還禮貌的解釋了原因,說是因為沒有了校對人員,自己沒發(fā)現(xiàn)錯字。
現(xiàn)在覺得其實也沒必要啊,因為我知道文章說了什么,不影響我理解的。
@不亂打
雖然我有一點文字癖,但同時又是顏文字重度使用者,還喜歡用。。。替換……所以,自我反省后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癖。也許不規(guī)范甚至錯誤用法泛濫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癖。
我有過一段孜孜不倦指出錯誤的時候,但現(xiàn)在基本不會了,因為沒用,而且我也沒有制定規(guī)則的資格,我所學到的規(guī)則又何嘗不是被灌輸?shù)哪亍?/p>
就把它當做一個無序的社會現(xiàn)象觀察一下下,想想背后的原因也不錯。說不定哪天文字潔癖又會變?yōu)橹髁髂亍?/p>
@windy
我思考了一下我應該不算嚴重的文字潔癖患者,對別人還好吧,因為像“的地得”這些字就算亂用也可以看出整句意思,只要表述清楚就行。
但是對自己就不行,我發(fā)每句話必須檢查一遍以上,如果有錯字我一定要在下面打上正確的再重新發(fā)。
所以說,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吧。除非別人用錯的字詞很離譜,也不用專門去糾正,反而顯得很尬。
@njinhui
我認為自己并沒有太多文字潔癖,文字潔癖是因為看書少引起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多看書就能學習到標點符號的運用手法。
現(xiàn)實生活中給對方發(fā)送信息時經(jīng)常分段發(fā)送信息、用空格發(fā)揮逗號等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寫作少,另一方面是不擅長看長句子,這個習慣其實我也有,當然我也在盡可能修正。
面對文字書寫問題我們不能一概批評和抱以成見,而是要理解對方發(fā)生這個問題的原因,盡可能去習慣、或是幫助對方改變,這樣才能減少文字和符號使用不當?shù)膯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