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細致地準備著過年。
我想以全新的面貌、充滿干勁的姿態(tài)去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過年儀式的準備之外,新的一年少不了制定計劃、養(yǎng)成習慣。
怎樣在新的一年讓“兔”飛猛進成為現(xiàn)實,這就得請出“福格行為模型”。
封面及正文圖片:紀錄片《徒手攀巖》
周五
思維 ??
全文共3925字,閱讀時間10分鐘
??????
“福格行為模型”,這種方法簡單實用,卻又顛覆了人們對習慣養(yǎng)成的固有看法。
很多人借用福格研究出來的部分成果,寫出了掌控習慣的暢銷書。
福格模型還受到了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歡迎。我們使用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產(chǎn)品經(jīng)理使用的設計工具,其背后邏輯也多是源自“福格行為模型”。一些作者也在以福格行為模型為基礎,寫出了打造爆品、讓用戶上癮的暢銷書。
不過,福格認為這些暢銷書沒有把他的模型講透,于是他親自出馬把“福格行為模型”一次講了個明白。
今天的文章主要來看看習慣養(yǎng)成容易陷入的誤區(qū)。
只要有動機,習慣才能建立?
動機并不可靠,還需要能力和提示
動機是做一件事情的基礎,但是想做一件事情只靠動機那完全行不通。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有健身的動機,但是《2019運動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約有1億人買運動裝備卻很少運動,辦了健身卡卻很少去健身。
每年都有上億人參加在線課程,但絕大多數(shù)人會半途而廢。很多研究表明,最終結業(yè)人數(shù)只有不到10%。
很多人有健身和學習的動機,但是顯而易見,“動機”靠不住,動機只愛畫餅,至于怎么實現(xiàn)它可不管。
“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只要'在馬兒眼前掛上胡蘿卜’,任何習慣都能培養(yǎng)。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它是錯誤的。動機的確是行為的驅(qū)動要素之一,但問題在于,動機往往是易變的。”福格如是說。
強動機很適合一次性的行為,比如過年前的大掃除、親朋友好友來家作客前的大掃除、一次性的斷舍離等等。
但是在面對養(yǎng)成習慣的持續(xù)的行為,只依靠動機很難辦到?!霸谏婕白晕姨嵘愂聞?,比如節(jié)食、健身、創(chuàng)意項目、報稅、創(chuàng)業(yè)、找工作、策劃會議時,動機通常都不可靠?!?/p>
動機易變的一個原因就是動機很復雜,有些動機是自己的,比如想要身體健康;有些動機是外部的壓力,比如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要求而做一些事;還有些是情境的,比如直播間里的氛圍會讓你買下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
而且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動機,這些動機甚至還是沖突的。比如想健身又想吃美食。這些沖突互相拉扯,消耗著我們有限的意志力。
動機是想做一件事,但是怎樣將“想做”這種意念轉化為行動,并形成習慣呢?
這就得提到福格行為模型里的另外兩個要素,能力和提示。動機、能力和提示,只有這三樣同樣出現(xiàn)的時候,才能夠養(yǎng)成習慣。
“能力”這個詞,我覺得用得并不好,因為能力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評價體系,再或者是一種需要提高的東西。而模型中的“能力”和我們對能力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福格行為模型里的能力,是指我們?nèi)菀鬃龅降摹⒑唵蔚男袨椤?/p>
(圖片來源:《福格行為模型》)
養(yǎng)不成好習慣是因為不自律?不是
相對于意志力而言,容易、簡單更重要
我之前辦過一張健身年卡,一年只去了四五次。一年時間連健身房的器械都沒摸過。每次提到這事都覺得自己弱爆了,浪費了不少錢。
后來,我去了一家瑜伽館,因為每天都能堅持去上瑜伽課,被別人夸自律。
我心想,我這算哪門子的自律呢?只是瑜伽館就在我們小區(qū),走路用不了三分鐘,也因為只有這點距離,刮風下雨都對我造成不了任何影響。
就是因為容易到達鍛煉的場地,所以運動就成為了習慣。后來因為收入減少,就沒有再去瑜伽館了,運動的習慣倒是保留下來了,現(xiàn)在換成跑步了。
要想讓行動發(fā)生,還能成為習慣,還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我還得再舉個自己的例子。
我一直很想學畫畫,卻一直沒有啟動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的過程很艱難。不少的書和課程的介紹是零基礎可以學,但他們實在是高估了零基礎的基礎。
后來我在書店里看到一本書叫做《30天學會繪畫》。只要學過幾何,畫過正方體就能上手畫出自己的作品,真正達到了小白可以自學的簡單度。學一節(jié)內(nèi)容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正因為簡單,這本書成為了我第一本跟完的學畫書。
跟這本書學有一個困難點,就是太簡單了,有點看不上,也就不會跟著畫。但講得深的書又學不會,所以想畫畫就只能停在“想”的層面了。
這其實就是習慣形成的一個誤區(qū)。我們想做大事,不屑于做小事。大事很困難,很難啟動更別說堅持了。
簡單的行為就像是打火一樣,打上火之后就能啟動。一旦啟動了,速度再慢時間久了也能看得出距離。不怕慢,就怕停。
“設計新習慣,其實是在設計其持續(xù)性。其中的關鍵在于簡單,簡單改變行為?!?/strong>福格如是說。
直接采取行動,錯
要有提示,行為才會發(fā)生
“提示”是福格行為模型的最后一個要素。
想讓習慣堅持下去,先不要著急采取行動,要先設置提示。就像學校宣布孩子們要居家網(wǎng)課上了,家長首先要做的事情一定是根據(jù)課表,設置一長串的鬧鈴。
要讓行動持續(xù)下去,形成習慣,就得設置提示。我們可以用各種APP、鬧鐘提示,也可以讓別人提示你,不過這些都不如自己的“行為提示”來得靠譜。
“行為提示”就是在你每天的固有安排中插入新習慣,在一個舊的固定行為后面綴上一個新的行為。
比如記不住扔垃圾,但是有晚上出門溜彎的習慣,那就用出門遛彎這個固定動作來提示自己順便把垃圾扔掉。再比如把孩子送去學校后順便去跑步。
這樣的行為提示,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地就會用到。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利用“順便”的力量,那習慣的養(yǎng)成豈不是水到渠成。
我想要家里變得干凈,這就是長久的動機,也就是愿望。如果有愿望沒有行動,那就不如去做夢。所以需要找到可以實現(xiàn)這個愿望的簡單行為,并把它固定在日程里,形成順便的習慣。
我想要家里變得干凈,可我沒有清理家里灰塵的習慣。我在家里每天會擦的是餐桌。小時候餐桌總是一股子抹布味,所以現(xiàn)在我會用濕紙巾來擦餐桌。
很多時候,餐桌并不多臟,看著擦完桌子后還干凈的紙巾就會覺得浪費。所以在擦完桌子這個固定行為之后,我綴入了一個新行為,用同一張濕紙巾(前提是比較干凈的)擦擦冰箱、飲水機。
這個簡單(只擦冰箱表面、飲水機表面)、又有提示動作(飯后擦桌子)的行為很容易就成為了習慣。
怎樣鞏固習慣?“重復”創(chuàng)造習慣?
并不是,情緒才是創(chuàng)造習慣的關鍵
習慣這事會形成漣漪效應,看到落灰被清理掉之后,心情大悅,下次還會繼續(xù)清理。今天擦這件家活什兒,明天擦那件,順手的事,也就不會覺得有負擔。
所以,是重復在創(chuàng)造習慣嗎?并不是,是因為感覺不錯才會重復。
“我找不到科學證據(jù)能夠證明'重復創(chuàng)造習慣’。其他書籍引用的研究,也只能證明他們有相關關系,但并不是因果關系。真正創(chuàng)造習慣的是情緒,是我們在做一個新行為時所感受到的情緒。如果你在做這個新行為時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積極情緒,你很快就能養(yǎng)成習慣。”福格如是說。
比如手機從鍵盤改為觸屏,根本不需要適應;耳機從有線換為無線的,這些設計太好用了,根本不需要適應。
以前想讓小孩和我一起跑步,費了一些勁,也獲得了一些得意的經(jīng)歷,但是孩子還是沒有形成跑步習慣。再后來他找到了一個跑步組織,小區(qū)里有一幫小孩每天晚上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跑步。這下好了,小孩每天在吃晚飯之前就會盯著鬧鐘,時間一到就拿著手電和朋友們集合夜跑了。
我問他為什么那么惦記跑步,他說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還有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跑得快。
可以說,是內(nèi)心的喜悅讓他養(yǎng)成了跑步的習慣。就像福格說的:“習慣來自讓你感覺美好的情緒?!?/p>
怎樣鞏固習慣?
要延遲滿足,錯。要立刻開始慶祝
“在行為完成之后立刻慶祝,這里要注意的關鍵在于'立刻’。即時性是影響習慣養(yǎng)成速度的因素之一?!备8袢缡钦f,“慶祝這項技巧對培養(yǎng)習慣來說會有突破性的作用。原因就在于,通過巧妙地慶祝,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自己在發(fā)光的感覺,進而促使大腦對新習慣進行編碼。”
我們小區(qū)里小孩們的夜跑很有趣。每天會選出兩個隊長,隊員們會自己站隊。兩隊開始比拼,開始接力跑,那場面是相當激烈,隊員們會在那里吶喊助威。贏了的隊會立刻開始高喊慶祝,甚至會抱成一團。輸了的隊也不會多落寞,不服的還可以單挑,有點華山論劍的味道。
我娃跑完步,很多時候會開開心心地回家,給我們講那激烈的賽況。我們有時也會去觀戰(zhàn)。
我還試過福格強力推薦“慶祝閃電戰(zhàn)”,具體是這樣進行的:
?找到家里或辦公室里最不整潔的地方。
? 設定倒計時3分鐘。
?每完成一項清理工作之后,立刻為自己慶祝。
?繼續(xù)清理和慶祝。
? 3分鐘結束后,停下來,專注于自己的感受。你的情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學到了什么?
陽轉陰后,又過了一個星期,我的身體好了,情緒上卻是懨懨的,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我不想再被這種情緒給纏繞住了。
于是我進行了一場“慶祝戰(zhàn)”,我要收拾一下灶臺,不限時。我打開音樂,一邊搖滾一邊收拾,唱一會兒咳一會兒,甚至還會“舞動”身體。結束清理后并不累,看到巨型作業(yè)完成后,精神上振作了起來,就是吞過刀片的嗓子受到了震動。
自那天后,我單方面宣布自己要開啟三年之后的新生活。
最后強調(diào)一下,福格行為模型注重的是從小事著手,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無論你追求的是大改變還是小改變,從小事做起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今天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事,福格行為模型的應用范圍其實很廣,包括產(chǎn)品設計、團隊管理等等。
祝大家在2023年得償所愿。
從今天起,
開始經(jīng)常養(yǎng)成一個小小的習慣吧!
改變思維——影響行為——改變?nèi)松?br>
把每一個小改變變成一個小儀式,
然后立刻行動并且鞏固
在童行書院,你可以獲得什么新的改變呢?
不如來試試「不焦慮」
??????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童行的父母共學社群
景芳親自帶你,從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
自我認知、自我成長,
與家庭、生活更緊密鏈接
歡迎1元體驗
12 韓樂 兒童故事創(chuàng)作者 生活教育實踐者 互動話題 在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過程中,你遇到過什么困難嗎?你又是怎么解決的呢?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jīng)歷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