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者,必學王陽明。王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中很重要的一個實踐的道理。王陽明圣學只是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就是認為知性的本體,不是先知后行,或者是把知和行分開,而是在知和行的運用中,把這兩件事情作為一件事情去做。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學習的過程中,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知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想要做成一些事情,有一些細節(jié)是不可忽略的,王陽明有兩句話,對于我們正在創(chuàng)業(yè)或者做事的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所謂汝心,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
不知道你們用在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體驗?有一些人想做成一些事情,但是卻好高騖遠,不愿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總是看不上這些小事,想要一炮而紅,想要有一番大的成就,卻從來看不上身邊的小事。不愿意從自己身邊的小細節(jié)去做,他認為大丈夫就應該做大事,不應該做小事。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連一點小事都做不了,那么你怎么能做大事呢?在做小事的精神上,就能看出來,做大事的氣概,不要小看那些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事業(yè),都應該從小事開始做起來,慢慢的打好自己的基礎,這樣的事業(yè)成長起來才是堅固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很難成大事,他的世界只有一個五彩斑斕的泡沫,他的理想也是一個五彩斑斕的泡沫,很難付諸實踐,很難腳踏實地的去專注的做一件事情,欲成大事者,先從小事做起。
與其為數(shù)傾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shù)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
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源頭的一潭死水,就算有數(shù)千頃也沒什么用,到頭來也逃不過兩個結局,要么干枯,要么發(fā)霉發(fā)臭,那樣的話有很大的一潭死水,還不如有幾尺的井水,因為井水是活水。
這就好比我們在學習工作的時候,說你的技能很大,你認為技能很大。就不再學習了,你的知識就像是那一潭死水,雖然有很大的面積,但是最后只會發(fā)霉發(fā)臭。你要學會做井水,哪怕只有一口井的面積,也是一個活水,也會源源不斷的涌出來,就像是你學習東西一樣,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你的知識變成活的,活學活用,這樣你的人生路才會平坦。
孔子曾經也說過: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真正有學問的人,就像孔子說的那樣,總覺得自己學的還不夠,要慢慢的充實,慢慢的學習,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這樣的一種求學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做學問,都不要驕傲自滿,放下自我,才能容納新的知識。
每個人在工作或者生活的時候,都有一種惰性,很容易,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里面,比如說我們學習一件技能,當學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這個技能剛好能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后的工作需求,很多人便止步不前。
而且,最常見的是,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用這一種模式生活了幾十年,一直沿用一個模式,等到自己這一種模式被時代淘汰的時候,還不自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突破自己,去學習一些新的更有用的知識,如果你不知道學習的話,讓自己固步自封,在一個固定的框架里面活動,那樣你只會被時代淘汰。
王陽明的這兩句話,結合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做事的時候,首先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且也要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讓自己成為一潭活水,這樣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更加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