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古代詩歌載體簡介 (主講:李全勝)


    文 上善 指導 魏奇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最主要的形式。它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載體多樣。從體裁方面講,從先秦到晚清,大體經(jīng)歷了隋唐前古體詩,唐代古體和近體詩,詞,曲等主要形式。
一 隋唐前的古體詩
    1 .概述。 古體詩又稱古風,在所有詩歌體裁中,它的歷史最悠久。格律詩產生前,它是唯一的詩體。它講究押韻,但不講究平仄。押韻也比較靈活,可押鄰韻,可以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删渚溲喉?,也可隔句押韻,甚至隔三四句一押。一篇之中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途換韻,而且不避重韻。
  古體詩每句字數(shù)也不固定,常見的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等,也有三言、六言的詩,但比較少見。從趨勢上來看,是句子從短發(fā)展到長?!对娊?jīng)》的作品以四言為主,漢以后作者漸少。五言來源于漢代民歌,其后文人仿作,日漸繁盛,成為唐以前的詩歌主體;七言現(xiàn)在可見到的最早的完整作品是三國曹丕的《燕歌行》,唐以后成為主流。
  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古體詩也經(jīng)歷了不同的形態(tài),影響大的有《詩經(jīng)》,《楚辭》,兩漢和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三國時期曹操父子,竹林七賢,晉陶淵明的詩歌等。

    2 . 《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对娊?jīng)》詩歌的押韻比較靈活,但以隔句押韻為主;句式以四言為主,也有二言、三言、以至于五、六、七、八言的。按傳統(tǒng)的說法,詩有六義,賦、比、興、風、雅、頌,可以說概括了《詩經(jīng)》的主要特點。風、雅、頌說內容,賦、比、興講表達手法。《詩經(jīng)》的內容包括以十五國民歌為主的《國風》一百六十篇;以西周王室貴族作品為主,敘述周人歷史和歌頌周人祖先功績的《大雅》三十四篇;產生于西周晚期和東周初期的《小雅》七十四篇。小雅的作者多是貴族文人,也有少量民歌,小部分為宴會樂歌,大多為政治諷喻之作。此外,還有《頌》詩四十篇,其中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頌多為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歌舞曲。就表達手法上來說,賦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具體說,賦是鋪排辭藻文采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比是比喻,借他物襯托自己的感情;興是觸物生情,借用某一物,引出自己的情感。
《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頌,對整個詩歌史影響巨大。
3. 《楚辭》
楚辭是繼《詩經(jīng)》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詩歌總集,由西漢末年的劉向編成。它包括了屈原、宋玉的作品,漢代效法屈原的作者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及劉向本人的作品,共十六篇。后來東漢王逸給《楚辭》作注,又增加了自己的作品一篇?!冻o》的主體是屈原的作品,包括了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還有一些與屈原關系密切,但不是屈原寫的作品。
  楚辭,本意指楚地的歌辭,后逐漸成為一種詩體和詩歌總集的專用名詞。作為詩體,楚辭的最大特色在于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貌,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與《詩經(jī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與《詩經(jīng)》相比,楚辭句式比較活潑,適合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使用楚國方言,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它涉及了當?shù)卮罅康臍v史傳說,神話故事,風采時尚,想象豐富。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形象,比喻自己的情懷、思想。楚辭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一  楚辭與漢代的賦作,有著直接的深淵關系,故屈原的作品又成屈賦。
4 .樂府
樂府原為漢武帝劉徹設定的音樂機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和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后來人們把這類由樂府收集,配樂,帶有音樂性的詩歌叫樂府詩。著名的兩漢樂府,就是一種繼《詩經(jīng)》、,《楚辭》后而興起的新體詩。
    兩漢的樂府詩多為民間歌辭,語言樸實自然,回旋反復,形象鮮明,音調和諧,文字活潑,保持了口語的特色。樂府詩句長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為主,形式自由變化,參差錯落。押韻靈活,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的。漢樂府詩中,抒情詩,敘述詩而且敘述詩描寫深刻,敘述詳盡,情節(jié)為完整,人物形象也比較具體,生動。除兩漢樂府民歌外,南北朝民歌也多具特色。后世人們把漢代的《孔雀東南飛》、北朝的《木蘭辭》稱為樂府雙壁。
    樂府詩經(jīng)歷魏、晉、南北朝到隋唐,范圍逐漸擴大。一些雖未合樂但襲用古樂府舊題或模仿樂府體裁的作品也稱為樂府。
 樂府詩種類很多,北宋郭茂倩把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編成《樂府詩集》一書,把樂府歌辭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樂府詩最為完備的典籍。
樂府詩的題目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歌、行、曲、辭、調、怨、嘆以及篇、章、樂等。

5 永明體格律詩

中國的詩歌形式到南北朝齊梁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段時間內由于音韻學的發(fā)展和形式主義文學的興起,詩人們開始脫離現(xiàn)實,專在詩歌的形式上下功夫,在詩的聲律上大大地前進了一步。齊永明年間,周颙(yong)著《四聲切韻》,提出字分平上去入四聲,而沈約則將四聲的區(qū)辯同傳統(tǒng)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guī)定了一套五言詩創(chuàng)作時在聲律上應遵循的原則和應避免的毛病。其原則是:“音聲迭代,相襯相顯”,即在一句詩中要平仄相間,在一聯(lián)兩句詩中,平仄相間聯(lián)續(xù),交叉成書,以突出音調高低的詩句節(jié)奏。應避免的八種毛病是,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傍紐,正紐等。在此基礎上產生五言絕句和律詩,它們雖然不夠完善和成熟,卻是唐代近體詩的直接源頭。
二 .唐代詩歌的體裁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最高峰。一方面,唐人拋棄了南朝形式主義的詩風,把詩歌引上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同時又在南朝五言律詩的基礎上,構建了五言和七言近體詩的體系。從此,格律嚴密的近體詩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正宗。與此同時,唐代的古體詩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唐代的詩人們循著這個道路創(chuàng)作了大量思想藝術兼優(yōu)的不朽之作,使詩歌成了唐代文學的標志。
唐代詩歌可分為近體與古體兩大系統(tǒng):
1 近體:五絕、五律、七絕、七律、五言長律、七言長律。近體詩在平仄,押韻,字數(shù),句數(shù),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是我們今后學習研究的主要對象。

2 古體:唐人在繼續(xù)創(chuàng)作五言古體詩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七言古風。并一改古體詩不講平仄的習慣作法,開始在古體詩中講求聲律,一種情況是使古風格律化,另一種情況是盡量避免律句,最常見的是大量使用三平調的句子。
在樂府詩創(chuàng)作方面,李白曾用樂府舊題寫了大量的樂府名詩;白居易更與元稹等一起,采用“首標其目,卒章顯志”的方式,寫了大量的樂府詩,掀起了“新樂府運動”,成為其宣傳政治改革的有力武器,在當時和后世都發(fā)生了深刻的影響。而杜甫則成為擅長各種體裁的集大成者,被稱為詩圣,其他成績顯著的詩人則多不勝舉。
三 .詞
詞是隋唐時代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等,后來也稱“樂府”,長短句,詩余等。

詞起源于民間,從《敦煌曲子詞集》可以看到隋唐時民間詞的風貌。中唐的張志和、王建、白居易、劉禹錫等也開始寫詞,至晚唐溫庭筠,詞的格調基本固定下來。晚唐五代文人們開始大量寫詞,詞在藝術上也逐漸成熟,產生了最早的詞集—《花間集》。到兩宋,詞的發(fā)展空前繁榮,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后來詞逐漸衰落,至清代復興。
文人詞的內容起初很狹窄,往往是集會、佐酒等應景之作,以后逐漸擴大,至蘇辛則到了無事不可寫的程度,北宋末年和南宋出現(xiàn)了大量的愛國詞作。

傳統(tǒng)上將宋詞分為婉約與豪放兩派,實則很難完全分開。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初時是倚聲填詞,一便歌唱,后脫離音樂,成為詩的一種。
每首詞都有自己的曲調、樂譜、這就是詞調,詞牌是這些調詞的名稱。這些詞調有的來源于民間,有的來源于西域胡樂,也有的來自音樂機關。詞調的名稱最初是與內容有關的,后來失去了聯(lián)系,作者因此在詞調下另標一個標題,作為本調的題目,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詞按字數(shù)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 ,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為《鶯啼序》有240字。
詞的段叫闕(曲)、或片,按片分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

詞從音樂性質上分有令、引、近、慢及犯調,移宮、換羽、添聲、攤破、偷聲、促拍、轉調、添字、減字等。

詞的格律與詩律有密切關系。

五 散曲

1 散曲是繼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是元代韻文的主要形式。它同詞相似,也是在民間樂曲的基礎上產生的。

散曲是曲的一個分支。曲有散曲和劇曲之分,劇曲是戲劇所用的套曲,除唱之外還要有表演對白,而散曲在于歌唱。

一本戲是有幾個套曲聯(lián)綴在一起而成的,可即所謂不散之套。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小令又稱葉兒,多用來寫景抒情,可以是單曲;也可以將同一曲牌連用幾次,合起來表達一個復雜的意思,叫“重頭”;也可以將兩三支音樂上相近,音律上便于首尾相接的曲牌連在一起吟詠同一體裁,叫“帶過曲”。此外還有“摘調”,即從套曲中摘取謀一牌調,用來單寫小令。
套數(shù),又名套曲,是在同一宮調內聯(lián)接許多曲牌成為一組曲來歌唱同一內容,可寫景抒情,也可講一個故事片段。套數(shù)長短不限,可以聯(lián)三四支,七八支曲牌,也可以聯(lián)綴幾十支曲牌,都要求一韻到底?,F(xiàn)在見到的最長的奎曲由三十四支曲子組成。一般套數(shù)都有尾聲。散曲的套數(shù)和戲劇的不同,不加說白,只供清唱。
2 曲同詞一樣,也是依譜填詞,但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是句式靈活多變,伸縮自由。依譜而伸縮自由,其原因在于曲可用“襯字”,而且襯字多少,沒有限制。其二 語言以俗為尚和口語化。其三 審美上明快顯豁,自然酣暢,與詩詞的含蓄,蘊籍,大相徑庭。(散曲在聲律上也有自己的特點)。
六賦
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中間的一種文體,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由楚辭衍生而來,也繼承了《詩經(jīng)》的諷刺傳統(tǒng)。

它講求文采韻律,在語句上追求駢偶鋪排,要求押韻諧調,文辭上講究藻飾用典;講求在鋪采摛文的基礎上“體物寫志”、賦與詩的一個重要區(qū)別,詩多以抒情為主,為情而造文;賦以敘事狀物為主,為物而造情。

    賦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包括漢騷體賦,散體大賦,抒情小賦),六朝排賦,唐宋律賦,中唐以后散文化的文賦等階段。
    1 騷體賦,屈原、宋玉的作品,沒有一定限制,比如:《宋玉 風賦》。

2  漢賦a 漢騷體賦,防屈宋作品。如賈誼《吊屈原賦》。 b散體大賦,篇幅較長,多采用問答形式,韻散夾雜,其句式以四、六言為主,也有五、七言,甚至更長的句子。喜歡堆砌詞語,好用僻字,極盡鋪陳排比只能事,被后人稱為賦體正宗?!镀甙l(fā)》、《子虛賦》、《上林賦》等。 C東漢抒情小賦,東漢中期以后,以張衡《歸田賦》為發(fā)端,賦體創(chuàng)作向著貼近現(xiàn)實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發(fā)展,主要有紀行,述志,托物言志,愛情等內容,其特點是,字句溫婉,感情真實,篇幅短小,精煉,耐讀,引人入勝。如:東漢張衡《歸田賦》,《刺世疾邪賦》。

漢賦在結構上一般分序,本文和被稱作“亂”的結尾。
3 六朝的排賦:是東漢抒情小賦的變體,它一般篇幅短小,句式整齊,通常對仗,多四言,六言 駢偶;講究平仄,通篇押韻;溶詞煉典,漸近律賦,與駢體文不同之處在于它要求押韻,名篇如曹植《洛神賦》;陸機《文賦》。瘐信《小園賦》《哀江南賦》等。
4 唐宋律賦:題目,字數(shù),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較俳賦更嚴,是科考的文體,劉禹錫,蘇東坡等均有律賦流傳至今。
5 中唐以后的文賦:是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韻律,詞采,典故,句式錯落多變押韻比較自由,甚至大量運用散文句子;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秋聲賦》,蘇東坡的前后《東壁賦》皆為名篇。

2017.06.2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0年古代詩歌鑒賞全案(二.古代詩歌體裁常識)
《詩經(jīng)》《楚辭》《漢樂府》詩集,唐詩宋詞原曲
淺談詩歌的寫作
中國古典詩詞的發(fā)展歷史簡介
《古詩詞知識講座》
古代詩歌常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