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晚起+無陽光=透支陽氣
宅在家80%的時間都給了手機與電視,一動不動、日夜顛倒 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常態(tài)。時間一長,各個都變成了葛大爺。
很多人都覺得:日夜顛倒有啥可怕,補足覺不就行了?
1、日夜顛倒,傷陽又傷血
我們都知道,熬夜會耗傷陽氣,不過它的危害可不僅止于此,還會導致失血。留心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熬夜的人,大多有血虛無力的癥狀。這是為什么呢?
撇開脾胃因素不談,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談——腎主骨,骨生髓,髓生血。也就是說,造血由骨髓系統(tǒng)負責,而骨髓由腎所主。
腎什么時候工作效率最高呢?就在晚上9點到凌晨3點,造血基本都集中在這個時候。此時不睡覺,腎就沒法兒主骨、生髓、生血,時間長了,肯定血虛。
長期熬夜危害有多大?有人對此做了形象形容——3天熬夜,體虛脫形;10天熬夜,脫發(fā)尿頻;3年熬夜,氣虧血損,百病纏身,起碼少活20年!
中醫(yī)也從睡眠的角度對此予以論證:精于此道者,氣足而體健;暗于此道者,血虧而色衰。還有過這樣一個調查: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亥時入睡,卯時起床。
2、晚睡+晚起=雙殺陽氣
老子講“一陰一陽謂之道”。
通俗來講,晚上睡覺就是充電(補充陽氣)的過程,白天工作就是放電(消耗陽氣)的過程。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古人將一天的時間按照春夏秋冬來劃分,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
卯時(5點-7點)人體陽氣開始涌動,此時起床少陽(指初生的太陽)得以生發(fā),是調動陽氣的最佳時機。一般而言,春夏晚睡早起,建議在5點-6點起床。
3、睡眠之貴,貴在有時
睡眠不是想怎么睡就怎么睡,而是貴在“有時”。什么是“有時”呢?簡單來說,就是做到兩點:
1、亥時(21點-23點):進入睡眠狀態(tài)。
此時入眠,百脈才能得到濡養(yǎng)。因為天地之間的陽氣在晚上潛藏,天人相應,人體在這個時候也需要藏。人體最好的藏的狀態(tài)是什么呢?就是睡眠。在正確的時間睡眠才能養(yǎng)精蓄銳,讓陽氣得到補給。
2、子時和丑時(晚上23點-凌晨3點):進入深睡眠狀態(tài)。
子時膽經(jīng)當令,中醫(yī)理論認為:“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于膽”,“膽為少陽,少陽不升,天下不明”。
如果子時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少陽之氣就無法升起,還會造成膽汁新陳代謝不利,誘發(fā)貧血、供血不足。膽虛上不明目,血虛下不養(yǎng)筋,就會出現(xiàn)目倦神疲、腰膝酸軟之癥。
丑時肝經(jīng)當令,白天人體工作、學習、思考,耗費氣血,到了晚上肝臟就需要回血,怎么回血呢?——“人臥則血歸于肝”,唯有在深睡眠狀態(tài)下,回血效率最高!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晚上9點到凌晨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yǎng)生息、推陳出新的最佳時間段。此時睡眠,才能讓身心得到充分休養(yǎng),才會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可見,無論是傳統(tǒng)中醫(yī),還是西方醫(yī)學,都證明:睡眠質量與時間段密切相關。一旦錯過了這個“金不換”的時間段,怎么補也補不回來。
在家補陽
最佳選擇就是艾灸
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命門穴——督脈上的陽穴,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也是腎陽藏身之處,灸之能培元補腎、強健腰脊、補陽通絡、防治百病。
神闕穴——任脈上的陽穴,與命門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灸之能益氣補陽、溫腎健脾、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
膈俞穴——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主管全身血液,是真正的“補血之王”,長期熬夜導致血虛,必灸膈俞!如果能搭配艾灸血海和三陰交,補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