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明出現(xiàn)以來,戰(zhàn)爭就從未停止過。而這些戰(zhàn)爭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土地、人口等資源,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戰(zhàn)爭幾乎在南極洲之外所有大陸的每個角落都有發(fā)生。
阿富汗也不例外,不過這里人口不多,國土面積不大,而且?guī)缀醵际巧降?,最重要的是,這里沒有為他國帶來價值的大量資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毛之地,從古至今就是戰(zhàn)爭高發(fā)區(qū),大唐帝國也曾將勢力擴展到這一地區(qū)。
有意思的是,雖然阿富汗貧窮落后,但歷史上想要征服阿富汗的國家卻相繼敗下陣來,阿富汗由此獲得“帝國墳場”的光榮稱號。
不過即使能讓世界強國有去無回,阿富汗仍然沒有避免被他國入侵的厄運,尤其是蘇聯(lián)和美國。
那么阿富汗就奇了怪了?到底是怎樣的魅力,讓世界大國對阿富汗情有獨鐘呢?關(guān)于這一點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位置太過險要
阿富汗國土面積并不大,只有不到65萬平方公里,但是他的位置卻太過特殊。
因為今天的阿富汗,北部是中亞,東部是東亞,南部是南亞,西部是西亞,是亞洲各大板塊的交界處。
唐朝時期,帝國就與阿拉伯帝國在阿富汗周邊展開激烈爭奪;13世紀蒙古西征時也是迅速攻占中亞和阿富汗,打開了通往東歐和西亞的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說,哪個板塊擁有了阿富汗,就等于打開了通往其他板塊大門的鑰匙,所以阿富汗最大的價值絕對不是可憐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而是其險要的地理位置。
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爭奪阿富汗的勢力主要來自東西方向。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各國走上殖民擴張道路后,爭奪阿富汗的勢力轉(zhuǎn)向南北方向,也就是沙俄和英國的爭奪。
而無論哪個方向的勢力,對阿富汗地緣位置的認識都是準確而深刻的,這使各大國即使折戟阿富汗也選擇義無反顧。
2、另類價值突出
多山的地形條件,使得阿富汗的國土幾乎沒有吸引力,但各大國仍然不愿放手,究其原因,是因為阿富汗的另類價值。
這個另類價值就是,增加他國的戰(zhàn)略縱深。
我國封建王朝在前期之所以不斷向外開拓,絕不是稀罕長城以外的不毛之地。之所以對這些土地如此上心,是因為中原王朝如果不占據(jù)這里,北方游牧民族就可以以此為跳板,對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威脅。
所以中原王朝占據(jù)這些邊疆區(qū)域,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周邊勢力的威脅,同時增加中原王朝的縱深。
為什么蘇聯(lián)和美國都對阿富汗情有獨鐘?是因為如果他們不出手,阿富汗很可能被對方拿下進而成為對方進攻自身的跳板。
所以即使蘇聯(lián)深陷阿富汗戰(zhàn)爭泥潭,死傷慘重,入不敷出,也一定要保持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而今天的美國,為了使阿富汗不被東方大國,甚至俄羅斯所用,即便大量燒錢也在所不惜。
所以世界大國想要征服阿富汗,不是因為阿富汗本身有什么價值,而是因為阿富汗相對于世界大國而言更有用處。
都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