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當中,因此才有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非洲人等各種文化群體的劃分。對于各個文化群體來說,其發(fā)展歷史不盡相同。雖然歷史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人類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只不過是在若干萬年以前分化而導致了今天的不同民族與種族,但時至今天,各個文化群體已經(jīng)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化特征。
而中國人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等級制
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們習慣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并貼上標簽,仰視權威者,鄙視非權威者。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并不總是依據(jù)事實來判斷對錯,而是習慣于服從權威者的意志,了解并不忤逆上級的想法是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立足所必須掌握的技巧。
2.構建人際關系網(wǎng),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強
復雜的人際關系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每個人都被罩在其中,離開它就無法獨善其身。每個人最重要的社會資源就是自己的人際關系網(wǎng),凡事都需要通過“關系”才能夠得到解決,正常的渠道反而顯得不通暢。由于人們認為有了足夠的社會關系就可以解決一切,彼此的依賴程度很高,因此常常忽略了對自己個人能力與素質的提高。
3.人情先于事理
如果有必要的話,人情可以先于事理,關系可以先于規(guī)則。過于講究原則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不顧人情會被周圍人看成是不通世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充滿了人情味,但卻缺乏客觀行事的精神,缺乏個性獨立的見解。
4.持中庸立場者往往最受歡迎
在處理人際沖突問題時,越是鮮明地表達自己立場的人越容易得罪人,而那些不明確表態(tài)、持搖擺立場的人則總是受到歡迎。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持中間立場,中庸之道是被人們承認的處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