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情況: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一般市區(qū)公路,水泥路,碎石路,搓板路,不同的路面對油耗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然還有坡度,這個大家都知道。某車重量輕但一般在市區(qū)較差的路上跑,而某車較重但經常跑高速,也許會得到相同的油耗,有次去梅里,普桑16個油。
車速:任何人都知道每臺車都有一個最省油的速度。
風阻系數:空氣阻力是汽車行駛時最大最重要的外力,汽車行駛中車頭正面撞擊氣流會產生阻力,撞擊的阻力并不是最主要的阻力,風阻中的外形阻力又是風阻中最大,取決于車后的負壓區(qū),負壓區(qū)越大吸力約大,阻力也就越大,車速達到80公里的時候,60-70%的動力被用來克服風阻,優(yōu)良的風阻系數會非常的小以降低高速行駛時產生的風阻。
輪胎寬度和花紋和軟硬:論壇中的兄弟爭論油耗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輪胎的寬度和花紋和橡膠軟硬,任何人都知道越野胎比公路胎耗油大,任何人也知道輪胎越寬滾動阻力越大,任何人也許也知道橡膠越軟阻力越大,窄窄的公路胎確實能得到很好的加速性能和較低的油耗,但同時犧牲了抓地力和制動力,高速行駛下汽車更加難以控制,更易側滑,討論油耗的時候應該考慮下這個因素哦。
發(fā)動機工作效率:這取決于發(fā)動機的技術和性能,體現在扭矩,功率和耗油量,它們的變化會產生一個曲線,就是大家說得發(fā)動機性能曲線,不要迷信最大功率和升功率,那只是在工況最好的時候的一個瞬時值,一般使用下你的發(fā)動機很難輸出。。
離合器變速箱傳動效率:這個好理解,離合器和變速箱在運轉中會有動力損失,為了車的速度,這種損耗當然還得算到油耗頭上,變速箱不一樣,油耗也就不一樣了。
燃油質量:經常有兄弟說某某加油站的油不抗燒,劣質的燃油當然會增加油耗。
擾流板阻力:就是尾翼,體現在風阻上,一般裝在車尾提供向下的壓下增加后輪抓地力,有的車裝了尾翼車輛穩(wěn)定了,有的車裝了尾翼卻增大油耗影響車速。
駕駛習慣:這個大家都清楚,同樣的車不一樣的人駕駛,油耗可能有巨大的差異,經常看到路口變紅燈了,有的駕駛員還是大油門沖到路口,然后一腳剎車把車跺死,豈不知這一腳油門也要燒油,更不用說輪胎磨損剎車布磨損了,白白的浪費,真是SB。即使是自動檔,大腳油門和頻繁剎車照樣高油耗,當然自動檔的車在換檔前松油門提前換檔避免低檔位高轉速也會降低油耗。
個人總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