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見到有些人泡一些藥酒,說是做藥引子用。喝其他藥的時候,同時也喝一杯藥酒,說這樣可以增加療效。其實藥引不止這些,中醫(yī)在用藥做引方面有很多的講究。
中醫(yī)用酒做藥引,那也是對癥服用,比如跌打損傷、風(fēng)寒濕痹癥,以及婦女月經(jīng)有血塊,瘀血內(nèi)阻導(dǎo)致痛經(jīng),就可以用酒,更確切地說是黃酒,也就是我常說的小米釀的酒。用這種酒送服云南白藥粉或小活絡(luò)丹等中成藥,會助藥起性,增強療效。
用黃酒做藥引的時候需要注意:應(yīng)因人而異,比如內(nèi)熱明顯,有口舌生瘡或便秘的人最好不要用;應(yīng)按量使用,一般都是15~20毫升,最多不要超過50毫升。女性用十幾毫升就可以,男性可以適當(dāng)加量;應(yīng)將黃酒加熱溫服,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米湯也是藥引,有養(yǎng)胃、護胃的作用。我們喝一些瀉下藥的時候,因為瀉藥里含有苦寒黃苓、黃連、大黃等刺激胃腸的藥,難免會引起惡心或胃痛,這個時候就需要用米湯送藥服。這樣既不致傷胃,還能通調(diào)大便。當(dāng)然,米湯要用的米就是我們常吃的黃小米。
對紅糖我們不陌生,產(chǎn)婦經(jīng)常喝紅糖水。因為紅糖是溫性的,可以補血化瘀,可以防治產(chǎn)婦的惡露、血虛,同時也可以調(diào)治女性的乳汁稀少。說到少乳,讓我想起在給一個下乳的婦女開湯藥下乳涌泉散的時候,在煎好的通草、王不留行之類的湯藥里,加入大約30克的紅糖沖服,比起正常喝藥下乳要快得多。
我們經(jīng)常在吃飯熬粥的時候放入幾顆大棗,只知道大棗可以補血,其實大棗最好的功效就是可以補益中氣健脾。身材嬌小的女性,舌苔厚而有齒痕,這種脾虛的情況可以吃些大棗。在吃補中益氣丸、附子理中丸、歸脾丸之類藥的時候,也可以用六七枚棗煎好的水送服這些中成藥,也無異于再加了一把薪。
我們都知道蜂蜜可以通便,其實蜂蜜在通便的同時還可以補肺氣,潤肺止咳。有一個叫念慈庵的蜜煉川貝膏中成藥,專治肺陰虛咳嗽,是國粹類的老藥,久用不衰,在這里蜂蜜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基于這個原理,我們在用止咳藥的時候可以用蜂蜜水沖服,比如消炎止咳片、祛痰止咳膠囊、桂龍咳喘寧等諸多中成藥都可以用蜂蜜水做為藥引。但需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糖尿病的病人,不能這樣用。
我們天天都在吃鹽,殊不知鹽也是一味很好的藥引。鹽入腎,可以助藥補腎,所以我們在吃補腎的六味地黃丸、腎氣丸、左歸丸、右歸丸之類的補腎藥時,都可以用一杯淡鹽水沖服,這樣效果更好。這也是我們在開補腎方子的時候,最后總忘不了加入一味大青鹽的原因。用鹽做藥引的時候大家也需要注意,鹽是氯化鈉,攝入的量過多了會引起血壓升高,所以患有高血壓的人不要用鹽做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