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號快速巡洋艦是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的日本海軍主力艦,是其聯(lián)合艦隊第1游擊隊旗艦。甲午海戰(zhàn)中,就是它在逃跑中僥幸躲過了中國民族英雄鄧世昌所指揮的“致遠”艦的撞擊,后者不幸被其他日艦的偷襲的炮火擊沉。甲午海戰(zhàn)后,它又參加了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zhàn)爭??梢哉f“吉野”艦欠下了中國人民筆筆血債。那么這艘曾經“幸運”過的日艦最終的下場如何呢? ■日本搶購,“吉野”易主 “吉野”艦原為清政府洋務大臣李鴻章向英國訂購的當時最先進的快速巡洋艦,目的是用來增強北洋水師的實力??杀緛碛糜谫徶脩?zhàn)艦的銀子卻被慈禧太后挪去修頤和園,李鴻章只好被迫放棄購買該艦。而當時的日本為了從火炮和速度上壓倒北洋水師,達到占領朝鮮、侵略中國的目的,19世紀90年代以后,便把建設和擴充海軍力量的著眼點放在添購速射炮和購買快速巡洋艦上。于是,那艘本來屬于中國的戰(zhàn)艦被日本搶購了去。 1891年,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在海軍擴張案中正式向英國提出訂購“吉野”號巡洋艦。該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制造,1892年1月3日開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吉野”號巡洋艦排水量為4150噸,水線長109.73米,寬14.22米,吃水5.18米,甲板裝甲厚113毫米,載煤1000噸,雙軸推進,航速23節(jié),續(xù)航力4000海里/10節(jié),編制385人,是當時世界上艦速最快的巡洋艦,艦上裝有各類火炮40門、魚雷發(fā)射管5具,其中152毫米“阿姆斯特朗”型速射炮4門、120毫米“阿姆斯特朗”型速射炮8門、47毫米速射炮22門。首任艦長為日本海軍大佐河原要一。
“吉野”號是當時日本海軍最快最強的戰(zhàn)艦
■難逃懲罰,葬身黃海
1904年5月10日,日俄爭奪旅順口的戰(zhàn)爭爆發(fā)。這時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zhàn)的“吉野”號已在日海軍中服役12年了。由于整個艦艇的狀況較為陳舊,顯然不能再擔急先鋒、充當主角了,而是被編進了防護巡洋艦戰(zhàn)隊,配合主力艦隊參加對旅順口俄國艦隊的圍攻和封鎖,默默無聞地做點雜事。因此其最后參戰(zhàn)的這段歷史就鮮為人知了。
在事后被日本稱為“帝國海軍災禍日”的1904年5月15日的上午,日本聯(lián)合艦隊“初獺”、“八島”等5艘軍艦在旅順口外側擺開陣勢,用所有炮火向港內的俄國軍艦進行猛烈炮擊。中午1時,封鎖旅順的5艘日艦開始返航。返航途中它們遇到濃霧,更讓它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濃霧中,軍艦竟駛進了俄國人布的雷區(qū)。夜晚22時50分,日“初獺”號巡洋艦首先觸雷爆炸。其他各艦紛紛放下舢板去搶救艦員,并冒著危險向“初獺”號靠近。不久“八島”號巡洋艦在“初獺”號觸雷線上連觸發(fā)兩枚水雷,海水大量涌入。兩艘日艦同時燃起了大火,艦上日軍亂成一團。
中國巡洋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艦上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