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是一種古老的武器。最初,人類為了增加棍棒的殺傷力,將木頭削尖就成了長矛。18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曾有效運用這種原始的矛來殺死猛犸。由于削尖的木頭太軟,進入石器時代之后,古人用磨尖的石塊替代削尖的木頭尖端,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長矛。之后的幾萬年,長矛的構(gòu)造和外形都沒有什么改變。
從武器和作戰(zhàn)方式來看,長矛手是殺傷力最大的步兵兵種之一。在作戰(zhàn)的時候,槍頭如林、方陣如山,巨大的沖擊力是很難抵擋的。
《考工記》中記載,古代步兵用矛長3.8米,戰(zhàn)車兵用矛長4.6米,但以出土情況看,矛的長度一般在165~220厘米之間,最長為297厘米。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藏保留了很多中國古代武器的制造工藝和風格。當?shù)氐拈L矛保留了漢代長矛雙血槽矛的風格,在矛身開有正反兩道血槽——這種設(shè)計使得長矛刺入人體后可以更容易拔出,而且利于減重。
很多人搞不清楚矛和槍的區(qū)別,事實上這兩種武器基本可以視為一種武器的兩個變種。與矛相比,槍的前端鋼刺長度比較短,更利于刺入。因為在槍刺后方帶有紅纓,所以槍又被稱為紅纓槍。紅纓的主要作用就是刺入人體后阻擋血液順著槍身流下來,因為槍桿如果有血,會握持不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