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在邊塞送客。寒秋蒼茫,大地蒼茫,你的別情蒼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痹陔x別的筵席上,你始終無法做到紅塵一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因為,這里的天,是碧云天。這里的地,是黃花地。因為,這里,溫一壺離愁,就能將心中的悲傷喝個夠。孤帆遠影碧空盡。終于,故人走了。留下一股烽煙,一片夕陽,一個城樓,一件馬鞍。有人說,守著它們一生的人,不知道有幾個可以生還。
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xué)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滴跏迥辏?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賞析:作者使至塞上,又于客中送客,由此聯(lián)想到長年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遂不勝悲憫和傷懷之感。上片寫客中送客,結(jié)句以景烘托“愁心”與“離顏”的苦況。下片寫邊關(guān)蒼茫凄清之景,結(jié)句點出悲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