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母儀天下之道
五岳盟主/編輯
武則天和唐高宗同仇敵愾,對外朝進行血腥清洗,一個個元老大臣都倒下了,外朝官員只能唯高宗和她馬首是瞻。那么,穩(wěn)固了皇后之位的武則天,還會有哪些非同一般的表現(xiàn)?這個鵲巢鳩占的新皇后,又將如何處理親子和庶子、娘家和婆家這兩對敏感的關(guān)系呢?
為了肅清反對派,顯慶四年(659年),武則天和唐高宗一起,炮制了長孫無忌謀反案,終于將永徽年間左右政局、在廢王立武問題上將不肯合作的元老重臣集團一網(wǎng)打盡,為寒門新貴打開了權(quán)力的大門。武則天這一系列舉動,讓滿朝文武逐步認識到新皇后的厲害?,F(xiàn)在,“破”的工作已經(jīng)基本完成,妨礙她的舊勢力已經(jīng)從眼前消失,武則天該考慮“立”的工作了。她要樹立一個新的形象,名副其實地母儀天下。
提高家族地位
武則天出身小姓,在爭奪后位的過程中,她的出身曾經(jīng)受到元老大臣的輕視,成為她謀取后位的嚴重障礙之一。這是她心中的隱痛?,F(xiàn)在,她已貴為皇后,豈能容忍自己的姓氏再受人輕視!那么,怎樣做才能改變武氏作為小姓的定位呢?武則天遵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一個傳統(tǒng)做法,推動唐高宗頒行一本書,重新確定世族的等級。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貴族社會,世族在社會上的影響非常大。一個人是否出身世族,或者是哪一級的世族,對于他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什么影響呢?簡而言之,它決定了人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婚,二是宦。就是決定了你和什么樣的人結(jié)婚,當什么級別的官。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僚的制度被稱為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成九個品級,根據(jù)人物的品級來決定授予他什么樣的官爵。舉一個例子,比如你在人物的品評中被評為二品,你就可以從七品官做起;你被品評為第三品了,你當官可能就得從八品官做起。人物的品級和做官的品級之間有一個對應(yīng)性。而評定人物品級的最重要條件就是家世背景。在這種制度下,世族子弟含著金鑰匙出生,一生享受榮華富貴;而平民子弟無論怎么努力,也很難得到認可。正所謂“郁郁澗底松”,在地勢上永遠比不上“離離山上苗”。這是典型的血統(tǒng)論,很不公平。另外,當時門當戶對是一種絕對的原則,世族只能和世族通婚,也正是有了這種世族內(nèi)通婚的原則,世族才能夠穩(wěn)定下來,成為一個有固定成員的特殊群體,高高在上。因為世族制度決定了一個人在做官和婚姻兩方面的命運,所以全社會對世族的等級劃分都非常敏感,國家也會編訂這方面的書籍,給人們作參考。比如說,人們要想結(jié)婚,就可以先查查書,看哪一家和自己家的地位相等。這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通行做法。
但是到了隋唐時期,社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首先,九品中正制已經(jīng)被廢除,科舉制開始實行。它確定了選取人才的標準應(yīng)該是評價一個人本身,而不是看他出身于什么樣的家族。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從此,國家選拔人才從注重家世轉(zhuǎn)為注重個人才能。另外,世家大族本來受的是精英的教育,在家族起步階段確實曾經(jīng)英雄輩出,但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發(fā)展后,本身也是氣數(shù)將盡,他們的子弟喪失了奮發(fā)有為的精神,變得大腦空虛,身體脆弱。舉個例子,當時有一個世家大族子弟,一天在屋里待著,聽著外面有馬叫,不由得渾身抖得像篩糠一樣。別人告訴他這是馬,無需害怕,他說,能發(fā)出這么大的叫聲的一定是傳說中的老虎,馬怎么會是這樣叫的呢?還有的貴族隨著政治的變遷離開了自己的家園,跑到中央做官,因此漸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總之,這個時代,世族制度正在衰落之中,皇權(quán)逐步得到伸張。但是,社會風氣的轉(zhuǎn)變是很漫長的事情,盡管舊貴族在現(xiàn)實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可還保持著舊日的社會威望。甚至連當朝皇帝也不入他們的法眼,更不要說什么文武大臣了。唐太宗李世民是個驕傲的人,見此情景,覺得十分不爽,想要打擊一下舊世族的氣焰。于是,在貞觀年間,他下令修訂《氏族志》,編訂一個唐朝版的社會等級索引。李世民給《氏族志》規(guī)定的原則是推崇當朝冠冕,也就是把唐朝的帝王將相放到高等級中去。沒想到大臣中毒太深,第一次呈上來的版本居然又把山東高門博陵崔氏放到了第一等。這讓唐太宗大為光火,在他的干預(yù)之下,《氏族志》做了修改,李唐皇族為第一等,外戚后族為第二等,原有的山東高門崔氏為第三等。這個分等方式,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在當時修書人的心目中,崔氏還是第一等,只不過為了照顧皇帝的面子,才把皇族和后族放在前面。所以,唐太宗打擊貴族政治的目的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
到了顯慶年間,這種狀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元老重臣已經(jīng)被鏟除,剛剛當了真天子的皇帝急于壓倒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的舊勢力,小門戶的新皇后想要抬高本家聲威,而寒族出身的新官僚也渴望得到社會認可。三方一拍即合,重修《氏族志》馬上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新修的《氏族志》改名為《姓氏錄》,完全貫徹了尊重當朝官僚等級的原則。以皇族和后族為第一等,其余都按照當時的官階高下來排座次,一共分成九等。五等以上就是世族。這樣一來,即使你原來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只要立了戰(zhàn)功,做到了五品以上的官,就可以名列《姓氏錄》,過一把世族癮。而任憑你是幾百年的舊貴族,只要當時家里沒有人做到五品官,也就與世族無緣了。這對舊門閥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呀!因此他們把新的《姓氏錄》叫“勛格”,也就是功勞簿。他們很不滿意,然而有很多人卻是衷心擁護的。誰呢?廣大寒門子弟。原來他們被世家大族擋住了晉升之路,現(xiàn)在,只要憑自己的努力,他們也可以躋身仕途。所以說,《姓氏錄》的編訂加快了士庶合流,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chǔ),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從武則天本人的角度講,她也實現(xiàn)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實質(zhì)性轉(zhuǎn)化,文水武氏成了天下第一等高門,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提高了自身門第還不算完,武則天再接再厲,又追封亡父為周國公,母親楊氏為代國夫人,后來又改封為榮國夫人,品級第一,位在王公母妻之上。武則天父母的封號并不匹配,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誥命夫人的封號應(yīng)該和丈夫保持一致,她父親封為周國公,母親應(yīng)該封為周國夫人才對。那為什么封為榮國夫人了呢?這就是武則天在提高自己家族地位的同時,也要抬高自身聲望,她是故意做給天下人看:我母親得到如此尊貴的封號,不是因為她嫁了一個多么了不起的丈夫.而是因為她生了一個杰出的天才的女兒——武皇后。
打造公眾形象
可是,僅僅提高門第是不夠的,當年,王皇后的門第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無懈可擊,可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廢的命運。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永遠保住皇后的位置呢?武則天決定進一步提高自身聲望,讓大唐的臣民知道,她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做他們的女主人。為此,她承擔了兩項大的禮儀活動。
第一個就是躬行親蠶之禮。中國古代以農(nóng)業(yè)立國,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chǔ)是男耕女織。皇帝就是天下農(nóng)夫的表率,因此在國家典禮中有親耕之禮,就是皇帝親自種田,顯示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同樣,皇后也有親蠶之禮,就是親自養(yǎng)蠶,表示對家庭紡織業(yè)的重視,做天下婦女的表率。這個禮儀是國家大典,非常隆重。在舉行典禮之前要先行齋戒五天。真正行禮那天,皇后天不亮就要起床,在儀仗隊日護衛(wèi)之下出宮,到提前安排好的先蠶壇,所有的內(nèi)外命婦均須隨行。因為這個儀式太復(fù)雜、太累人了,所以沒有多少皇后親力親為。唐高宗的王皇后好歹也當了六年皇后,卻從來沒有履行過這個職責。但是,要想出風頭,就不怕吃苦頭,從顯慶元年(656年)開始,武則天共五次行親蠶之禮,比唐朝任何一位皇后都更加盡職盡責。皇后出行自然要有內(nèi)外命婦跟隨。在她們面前混個臉熟,彼此增進感情。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提高了她在公眾前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武則天要出的第二個風頭是衣錦還鄉(xiāng)。楚霸王項羽說得好,富貴而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當年楚霸王因為非要衣錦還鄉(xiāng),還要把都城遷到故鄉(xiāng),所以吃了大虧,還落下了楚人沐猴而冠的笑柄。可是世易時移,武則天此時還鄉(xiāng)卻大有收效。就在顯慶四年十月,在處置完長孫無忌案件之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前往東都洛陽散心,次年二月又從東都北上,巡游并州。并州是李唐龍興之地,當年李淵就是從這里起兵,一路打到長安,當了皇帝?,F(xiàn)在李治到來,當然要緬懷一下先烈。但是對于武則天來講,并州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這里是她的祖籍,父親死后,她在這里度過了人生中最暗淡的歲月?,F(xiàn)在時來運轉(zhuǎn),終于輪到她大顯威風了。武則天大擺酒宴,歡會親鄰?;实劾钪我步o足了她的面子,特別下詔并州八十歲以上的婦女版授五品郡君,給老太太們一個榮譽頭銜。并州當年好風光,兩個人足足旅游了兩個月才打道回府,武則天的親民形象一下子大放異彩。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武則天的人望空前提高,一位美麗大方而又和藹可親的國母形象樹立起來了。
理順家庭關(guān)系
從國家的角度講,皇后是天下之母,但是,這個位置來源于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家庭之中,她是李治的正妻、皇子的嫡母,此外,她還是李家的媳婦和武家的女兒。她要同時處理好多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只有確立了在家族中的地位,有安定團結(jié)的大后方,才能順心如意地當好國母。武則天聰明過人,她在努力打造自己公眾形象的同時,也花了大量心思處理紛繁的家庭關(guān)系。從大的方面講,當時有兩對關(guān)系對她至關(guān)重要。哪兩對呢?第一對是親子和庶子的關(guān)系;第二對是婆家和娘家的關(guān)系。
顯慶年間,武則天已經(jīng)有三個親生兒子,老大李弘、老二李賢和老三李顯(儀鳳二年,即公元677年,改名李哲)。對他們,武則天不遺余力:
第一,給他們加宮晉爵,讓他們都居高位、居重位。顯慶年間,除了李弘被立為太子以外,李賢被封為雍州牧,李顯被封為洛州牧。兄弟兩個,一個洛州一個雍州,把大唐帝國的東西二都都占上了。
第二,舐犢情深,切切實實當好慈母。顯慶四年冬天,唐高宗和武則天巡幸東都洛陽,把八歲的長子李弘留在長安監(jiān)國。李弘雖然聰明伶俐,畢竟還是個孩子,晝夜啼哭思念父母。唐高宗和武則天知道后馬上停下來,把兒子接到身邊,一家人一同前往東都。老三李顯小的時候更是得寵,因為生他的時候難產(chǎn),武則天乞求佛祖保佑,剛剛滿月就交給高僧玄奘當徒弟,法號“佛光王”。這是一個多氣派的法號啊!比《西游記》中唐僧的三個徒弟威風多了??梢钥闯?,母親當時對兒子有著何等殷切的希望。李顯小的時候多病多災(zāi),武則天還在洛陽的龍門給他開鑿石窟建造佛像,為他祈福消災(zāi)。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和天下所有的母親并沒有兩樣,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溫情。
第三,對他們進行嚴格管教。除了《禮記》、《尚書》等儒家經(jīng)典之外,武則天還發(fā)揮自己長于文史的特點,組織文人自編教材,教育兒子。諸如《青宮紀要》、《少陽政范》、《孝子傳》、《孝女傳》等一系列道德教材紛紛出爐,希望把兒子們都教育成為德才兼?zhèn)涞目!o@然,對于親生兒子,武則天是極盡溫柔,又嚴加管教,同時,還給兒子們的將來都做好了長遠打算。
那么,對庶子呢?武則天則是以防范為主,同時在關(guān)鍵時刻不忘作秀,維持嫡母風范。永徽六年后,唐高宗的其他兒子都被貶往地方擔任刺史。其中,曾經(jīng)當過太子的李忠和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jié)尤其被嚴加防范。面對嚴厲的嫡母,李忠的神經(jīng)首先承受不住了,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常常男扮女裝以防刺客,又經(jīng)常噩夢連連,胡言亂語。顯慶四年的長孫無忌謀反案結(jié)案后,馬上就有一個在李忠旁邊擔任“服務(wù)員”的女人阿劉,告發(fā)了他的種種不正當行為。當然,考慮到武則天搞情報工作的能力,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人可能是武則天安插在李忠身邊的“特務(wù)”。無論如何,李忠罪在不赦,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yīng)該判處死刑。但是,這個時候武則天出場了。她在唐高宗面前涕淚交流,再三懇求唐高宗饒李忠一命。唐高宗也是個明白人,馬上準許了皇后的請求,把李忠廢為庶人,同時在詔書中表彰了皇后的仁慈。這樣看來,武則天當時還是很在乎人們對她的評價,愿意把自己打扮成一個仁慈的嫡母,而不是一個惡毒的后媽。這是她處理嫡子和庶子之間關(guān)系的所作所為。
那么,她是怎樣處理婆家和娘家的關(guān)系呢?武則天在這方面的作為就更加可圈可點,堪稱表率了。在婆家這面,武則天很注意和太宗的妃嬪以及公主們搞好關(guān)系。當時活著的太宗妃子,像越國太妃燕氏、紀國太妃韋氏,和武后的關(guān)系都很好,其中紀國太妃韋氏的女兒臨川公主因為喜歡書法,崇尚佛學,更是成了武則天的“閨密”。高陽公主因謀反被處死,公主的封號也被剝奪了,此時,武則天重新給了她一個封號,叫“合浦公主”,以此來改善和大小姑子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了婆婆級別的太宗妃嬪和大小姑子的贊譽,武則天在李家的地位就顯得相當牢靠了。對娘家這邊,武則天則顯得頗為嚴格。武則天當皇后的第二年,就親自編寫了《外戚戒》,顯示自己裁抑娘家勢力,彰顯美德。以后,又對她的娘家兄弟施行了切切實實的打壓。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本來,武則天當皇后以后,兄弟都被加官晉爵。兩個同父異母哥哥中.武元慶由右衛(wèi)郎將遷為司宗少卿,武元爽由安州司戶參軍事遷為內(nèi)府少監(jiān),兩個堂兄弟武惟良由始州長史遷為司衛(wèi)少卿.,武懷運由瀛洲長史遷為淄州刺史。不是從小官到大官,就是從地方到中央,各個超遷。提拔皇后娘家的親戚也是當時慣例,新外戚的前景應(yīng)該說還是比較光明的??墒?,意外發(fā)生了。一天,已經(jīng)是一品夫人的楊夫人設(shè)家宴招待子侄,撫今追昔,不免有一番感慨。她問武元慶等人:你們當年看走眼了吧,你們今天的榮華富貴是誰給的?還不是拜我們母女所賜!你們現(xiàn)在是什么想法呀?楊夫人等著他們的奉承呢。面對楊夫人這樣直白露骨的問話,武元慶兄弟本該承認錯誤。順便表示感激涕零,歌頌一下皇后的恩德。沒想到他們又臭又硬,全不領(lǐng)情。哥兒幾個之中武惟良是老大。武惟良說:我們?yōu)槭裁茨墚敼伲且驗槲覀兪枪Τ甲拥?,不是靠皇后。我們也不希望當什么大官,所以皇后提拔我們,我們心里惴惴不安,并不以此為榮。居然一點也不領(lǐng)情。這話說得多讓人生氣啊,簡直是不識抬舉!
楊夫人聽了他們的話,勃然大怒,馬上進宮跟武則天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說什么呢?她讓武則天收拾收拾他們,把他們貶到地方去。但是,還要安一個好聽的名目,叫做“謙讓無私,裁抑外戚”。所以說,楊夫人也是有政治手腕的。武則天依計而行。武元慶兄弟的前程頃刻之間如肥皂泡一般破滅,幾個人都被發(fā)配到老少邊窮地區(qū),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慶和武元爽很快就死去了。武則天這樣做可謂一石二鳥啊。一方面,報了小時候的被虐之仇;另一方面,也樹立了自己公正無私的形象。當時一般皇后上臺都會提拔自己的本家,此前王皇后在位,也讓舅父當上了中書令,武則天反其道行之,這讓高宗覺得自己沒看錯人。長孫無忌的教訓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現(xiàn)在新皇后對娘家人不感興趣,唐高宗真是由衷地欣慰和感激。
經(jīng)過這樣一番努力,武則天在李唐王室家族中樹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什么形象呢?按照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個能干媳婦的形象。不錯,她是比較厲害,但是她對李治有忠有助,對孩子有慈有威,對李唐王室的本家優(yōu)禮有加。對娘家則從不姑息。這樣能干的媳婦,放到歷史的任何時空都是模范。她的丈夫怎么會不寵愛她,家族地位怎么能不穩(wěn)固呢?
顯慶年間,武則天就是這樣維持著一個模范媳婦和稱職國母的形象,李治對她也相當滿意。在生活上,她是李治的伴侶兼姐姐,在政治上,她是李治的參謀和戰(zhàn)友。兩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打擊著共同的敵人,也享受著共同的甜蜜生活。武則天這時候還安于做一個好皇后,唐高宗也一心要當一個有職有權(quán)的好皇帝,彼此之間恩恩愛愛,沒有任何的猜忌和防范。就是在這種氣氛中,顯慶六年(661年)初,他們特派道士郭行真赴泰山祭祀,為帝后二人祈福,并立起了一塊雙石并立的碑,這塊石碑看似鴛鴦并棲,俗名“鴛鴦碑”,見證著皇帝與皇后童話一般的愛情。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泰山鴛鴦碑。但是,再長的蜜月也有盡頭。這種內(nèi)外有別而又琴瑟和諧的帝后關(guān)系,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彎。
一朝理政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生病了,染上了風疾,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合稱。當年,唐太宗就是因為風疾,才搬到翠微宮養(yǎng)病,最后死于翠微宮。而唐高宗的母親長孫皇后,也是被這種疾病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這是李唐王室的一種家族遺傳病。得了風疾的李治經(jīng)常頭痛難忍,目不能視,無法正常處理朝政。怎么辦呢?太子還小,而自從清除了元老重臣之后,李治對于大臣也喪失了信任。在此情況下,高宗把國事交給行政能力出眾而又主動裁抑娘家、表現(xiàn)得大公無私的武皇后處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也就是說,武則天聰明能干,又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就因為這次偶然的人生際遇,她被推上了政治舞臺。通過在唐高宗患病期間協(xié)理朝政,她獲得了寶貴的參政機會,加上一位隨時在她身邊指點迷津的老師,她的羽翼日漸豐滿,政治智慧和執(zhí)政能力就這樣一天天逐步積累起來,成為日后君臨天下的資本。(《資治文摘》文/蒙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