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寶鑒>之第七 存心篇 凡八十三條
《景行錄》云:"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免過。"
《游定夫(游?。?053-1123),北宋學(xué)者,字定夫。)錄》云:"心要在腔子里。"
《素書》云:"務(wù)善策者無惡事,無遠(yuǎn)慮者有近憂。"
第20節(jié):存心篇(1)
有客來相訪,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擊壤詩》云:"富貴如將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即范仲淹之子范純?nèi)剩u忠宣。)誡子弟曰:"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當(dāng)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素書》云:"博學(xué)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聰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邵康節(jié)問陳希夷(陳摶[?-989],字圖南,河南真源人。宋初著名的理學(xué)家。宋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求持身之術(shù)。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處不可再往。"
得意處,早回頭。
聰明本是陰騭功,陰騭引入聰明路。不行陰騭使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風(fēng)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騭兩相扶。富貴若從風(fēng)水得,再生郭璞(郭璞[276-324],東晉文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喜陰陽卜筮之術(shù)。東晉初曾被王敦任為記事參軍。敦欲謀反,命其卜筮,璞謂其必敗,為敦所殺。王敦平,追贈弘農(nóng)太守。)也難圖。
古人形似獸,心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獸心安可測?
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從心滅。
三點如星象,橫鉤似月斜(指"心"這一個字,由三點和橫鉤組成。)。披毛(披毛,指吹毛求疵。此處指明察秋毫。)從此得,作佛也由他。
《大學(xué)》云:"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道經(jīng)》云:"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有耳常如聾,有口不會說。你自逞豪杰,橫豎有一跌。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未來休指望,過去莫思量。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有錢常記無錢日,安樂常思病患時。
《素書》云:"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
求人須求大丈夫,濟(jì)人須濟(jì)急時無。
施恩勿求報,與人勿追悔。
寸心不昧,萬法皆明。
孫思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景行錄》云:"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
小心天下去得,大膽寸步難移。
子曰:"思無邪。"
朱文公即朱熹。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素書》云:"有過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禍。"
《景行錄》云:"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動于中。"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
寧為福首,莫為禍先。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
心不負(fù)人,面無慚色。
莊子曰:"求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己。"
但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何六律條。
《說苑》(西漢劉向撰。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和傳說。)云:"推賢舉能,掩惡揚善。"
《景行錄》云:"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寬。"
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人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世上無難事,都來心不專。
寧結(jié)千人意,莫結(jié)一人緣。
《景行錄》云:"語人之短不曰直,濟(jì)人之惡不曰義。"
忍難忍事,恕不明人。
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第21節(jié):存心篇(2)
無求勝布施,謹(jǐn)守勝持齋。
言輕莫勸鬧,無錢莫請人。
寇萊公(即寇凖[961-1023],北宋政治家,封萊國公。著有《寇萊公集》。)《六悔銘》:"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精過時悔,見事不學(xué)用時悔,醉后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孫景初安樂法: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妬老即休。
《益智書》云:"寧無事而家貧,莫有事而家富。寧無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寧無病而食粗飯,莫有病而食良藥。"
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風(fēng)波境界立身難,處世規(guī)模要放寬。萬事盡從忙里錯,此心須向靜中安。路當(dāng)平處更行穩(wěn),人有常情耐久看,直到始終無悔吝,才生枝節(jié)便多端。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景行錄》云:"責(zé)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
有勢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兒叫小名。
子曰:"恭則遠(yuǎn)于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于眾,信則人任之。"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景行錄》云:"夙興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飽食暖衣怡然自衛(wèi)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曲盡其孝,以保富貴之策奉君則無往不忠。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矣。
爾謀不臧,悔之何及?爾見不長,教之何益?利心專則背道,私意確則滅公。
會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會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會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會做快活人,小事化沒事。
孔子觀周,入后稷周族始祖。之廟,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禍將及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毫末不折,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勿謂何傷,禍之門也。故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江海雖左,長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
柔弱護(hù)身之本,剛強惹禍之由。
《宣康府家訓(xùn)》:"勢利少時,莫交道釋。錢財有日,當(dāng)濟(jì)貧危。"
先儒曰:"睚眥存心,小人之淺衷;一飯不忘,君子之厚德。"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名曰仙佛圣賢,無非是個好人。可見諸般容易,惟好人難得。果爾存心天理,毋作非為,念佛誦經(jīng)也可,打坐參禪也可,若心不可問,不成人矣,誦經(jīng)念佛打坐參禪,俱屬枉然。此曰救人之生,濟(jì)人之急,憫人之過,扶人之危,遴人之才,拔人之能,獎?wù)T人之子弟,稱頌人之德義,體貼人之心行,珍重人之財物,撫育人之孤寡,保全人之家產(chǎn),完結(jié)人之婚嫁,才是世間有心胸的人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