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年-1652年)
王鐸(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jìn)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xué)士。1644年滿清入關(guān)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xué)士,加太子少保,于永歷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于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鐸博學(xué)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關(guān),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 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guān)紐。間作蘭、竹、梅、石,灑然有物外趣。他的畫主要繼承了五代 荊浩和關(guān)仝的風(fēng)格,王鐸的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同時他也吸收 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王鐸的人物畫極少見,而且畫法比較簡略、寫意。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fēng)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 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yīng)說是一流的。王鐸一生,獨尊羲獻(xiàn),兼習(xí) 鐘繇、 顏真卿、 米芾等大家,故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于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王屋圖并詩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
清 王鐸-王屋圖并詩 紙本 縱29.9厘米 橫639.8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清 王鐸-王屋圖并詩局部欣賞
↓
王屋圖并詩局部-1
王屋圖并詩局部-2
王屋圖并詩局部-3
王屋圖并詩局部-4
王屋圖并詩局部-5
王屋圖并詩局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