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奧爾良市,
有位名為“斯蒂芬”的先生,
姓氏為“楊”。
一張西方臉孔下,竟然有中國血統(tǒng)。
他的祖父楊持正,是100年前來到法國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
2019年7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法國國慶日,斯蒂芬·楊興奮地說:正是整整一百年前的這一天,爺爺起程奔赴法蘭西(實則1919年8月14日為輪船由上海碼頭出發(fā)時間)。
與他同行的,還有36年后成為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
“出國前的合影”
左:陳毅 中間:楊持正
“出發(fā)前攝于上海照相館”
左:陳毅 右:楊持正
楊持正護照
除了爺爺楊持正的護照外,斯蒂芬·楊還留有爺爺和好友陳毅之間的往來信件!年少的陳毅相信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毅然留法勤工儉學??墒窃诜▏娜兆訁s屢屢遭遇挫折!
“五四運動前后, 在神州大地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其目的是“學習新思想、尋求改造中國的途徑”。在五四浪潮的沖擊下, 各種社會思潮在中國廣為傳播, 思想界發(fā)生各種爭鳴, 中國究竟向何處去? 到底走什么道路? 各派有不同的意見和主張。一大批有志青年, 為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前往法國留學。
為什么要前往法國呢? “因為法國是歐洲文明中心,世界學術多由法國, 近又戰(zhàn)勝德、奧, 其人民性質(zhì)與吾國頗相似。吾人留學不但專重學術,尤在取得其社會觀感,以為本國改革之用。”
陳毅、陳孟熙
1919年4月, 經(jīng)考試, 陳毅兄弟倆和楊持正獲得官費赴法的資格。6月11日, 他們抵達重慶。19日乘船東下, 于27日抵達上海, 住進英租界三洋涇橋的全安客棧, 后因開銷過大而搬到徐家匯南洋公學宿舍, 等候去法國的輪船。
陳毅對剛剛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風暴洗禮的上海進行了認真考察, 他一方面看到了“大上海的繁榮”, 另一方面, 又引起“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憎恨”。初到這個“十里洋場”, 一些同學迷惑于紙醉金迷的腐朽糜爛的生活, 意志消沉起來, 是陳毅主動規(guī)勸他們, 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
留法生于上海出發(fā)前
8月12日, 陳毅登上了“麥浪”號輪船, 14日起航。經(jīng)過2個月的航行, 于10月10日抵達法國第一大港馬賽。由于長途海上顛簸, 船上居住條件極差, 陳毅等9名學生在途中就生了病, 上岸就被送進醫(yī)院,到年底才出院。
由于當時四川、湖南的學生先后到達巴黎已有400人左右, 一時安置不了這么多人去做工。這些沒有工作的學生就被臨時安置在巴黎西郊的華僑協(xié)社候工候?qū)W。
陳毅兄弟在華僑協(xié)社地下室找到個空隙, 安下地鋪, 自己生火做飯, 有時只能吃“冷水面包” (面包加自來水)……
從陳毅寫于1921年7月10日的《我兩年來旅法的痛苦》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勤工儉學生活并不順遂,“精神”與“肉體”經(jīng)受著雙重苦痛:
“ 我學無根底,又無有求學經(jīng)費, 住在法國工廠內(nèi), 我受的痛苦, 就是不能求學的痛苦。所以我兩年來的痛苦, 就是國內(nèi)舊社會的痛苦, 與資本制度的罪惡相加。如果工資很多, 倒可以積蓄, 求最后的勝利??蓱z, 資本家用10個法郎, 便把我苦朋友的精神、時間將來一齊買完了。凡事總要有結(jié)果, 我們既然不是奴隸, 當然以資本制度底下的生活為不正當。并且我看見那些古人遺留的學說的偉大豐富, 我知識上的需要也就膨脹極了。痛苦啊!把我少年光陰拿去兌換口糧, 這個才是精神上的痛苦??!”
1920年冬季以后,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開始面臨危機, 失業(yè)的勤工儉學生越來越多, 處境日困難。
1920年12月31日, 趙世炎、李立三等22人發(fā)出聯(lián)名信, 坦陳勤工儉學面臨十分困難的境地,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事實上有國內(nèi)的,國外的;有教育會方面的,有同學方面的”,但是“總原因就是不會作工?!?/span>
1921年,勤工儉學運動陷入停滯。走投無路的學生們先后發(fā)動了三次抵抗運動。
在這幾次學生運動事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爭回里大運動”了:
當時,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領袖李石曾和吳稚暉想要和里昂大學的負責人合作,在里昂創(chuàng)立中法大學(Institut franco-chinois)。在法學生得知這個消息后,喜出望外,都希望可以免試入學。
然而事與愿違,因為根據(jù)里昂中法大學確立的有關章程,中法大學的考試和招生只在中國本土進行,因此拒絕接受已經(jīng)在法的學生們申請。
在聽說中法大學校長吳稚暉不久將帶領國內(nèi)第一批選拔出來的學生到達里昂后,勤工儉學生們決定采取行動!
巴黎的駐法使館給學生們資助了路費,學生選出的代表團從巴黎、蒙塔爾紀(Montargis)、圣·夏門(Saint-Chamond)等地出發(fā)到達里昂,并要求當晚住在圣依雷內(nèi)堡(Fort Saint-Irénée)(中法大學所在地)里,等待校長的到來。
校方代表人莫里斯·古恒(Maurice Courant)和褚民誼無法給出回應,這100多名學生非法占領了圣依雷內(nèi)堡,沖突白熱化。
為了清除圣依雷內(nèi)堡中的中國學生,法國警察出面進行了干預,把學生們關到蒙呂克(Fort Montluc)監(jiān)獄。
學生們沒有坐以待斃!
他們晚上被迫在監(jiān)獄中過夜,白天在里昂市內(nèi)奔走呼吁,發(fā)放傳單,向當?shù)厝嗣裥鎸W生們的正當權(quán)益。
但是被驅(qū)逐的命運還是降臨到被關押的104名勤工儉學生身上。
10月13日,他們被警察送到火車站(Gare des Brotteaux),在馬賽登上了保羅·勒卡號,離開了法國……
這104人中,就有陳毅。
回到中國一年后,陳毅于1922年12月27日到楊持正家探望他的家人,隨后給留在法國的好友寄去了一封信。信上的字跡洋洋灑灑、蒼勁有力,卻述說著年輕的陳毅剛回國時雖充滿革命斗志,卻一時無措的茫然心緒:
“ 持正老兄:歸國一年余,未嘗與你單獨通信,我是異常抱歉的!如像在法國趕場二年的我,弄得毫無結(jié)果,所以歸國后仍然無聊,我回想做工情形,令我有天堂地獄之感!
……我除祝你平安而外還請你有機會給我一封信息。但是,老朋友!你還記得你一個不幸的友人名叫陳毅麼?”
這是一段陳毅與密友間的回憶,
也是一段刻骨難忘的歷史。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造就了一些青年迅速成長為引領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
歷史選擇了他們,他們也不負于歷史。
為追尋革命先驅(qū)們偉大的足跡,為建黨百年獻禮,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北京發(fā)現(xiàn)紀實傳媒制作重大主題主線紀錄片《留法歲月》。是國內(nèi)媒體第一次全景式講述了百年前1800多名留法勤工儉學生,在遠離祖國的法蘭西土地上的奮斗故事。
留法生中在歷史上留下姓名和功績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仍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留法學生,他們同樣為民族的振興付出了血汗,甚至是生命。
頭條尋人聯(lián)合紀錄片《留法歲月》劇組、全國數(shù)十家和留法勤工儉學相關的紀念館以及研究機構(gòu),共同發(fā)起#尋找留法生后人#公益項目,通過地理位置精準彈窗技術,將一些不為現(xiàn)在人所知的留法生信息,推送到他們的籍貫地。通過這種尋找,去重新還原那段激情燃燒的留法歲月。找到留法生后人以后,也將繼續(xù)通過他們的追憶和講述,去重新打撈那些被歷史淹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