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郭印曾寫詩云:三蘇皆天人,著作浩篇簡。而蘇家這三位'天人'除了令后人交口稱贊的千古之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的金堅之情更為人動容,至今為后人津津樂道,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古代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一段手足之間的佳話。
1. 生活之良伴
既是至親手足,也是良師益友,這句話便是蘇軾與蘇轍二人關(guān)系的最佳寫照。蘇家兄弟常共游山水,是生活中的知己和良伴。有一次蘇家兄弟與好友佛印結(jié)伴同游,佛印隨口對句:無山得似巫山好,妙在'無''巫'同音,蘇轍對答'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也對答'何水能如河水清',果然蘇轍更加贊同,認(rèn)為較自己的更合轍押韻些。蘇軾早年在劉巨門下讀書時也常做對子,一同窗做'庭松偃蓋如醉',另一同窗對'夏雨新涼似秋',蘇軾對'有客高吟擁鼻',蘇轍則對'無人共吃饅頭',眾人皆大笑不止。文采上彼此欣賞,生活中互為知己,蘇氏兄弟的手足之情早已超過了尋常的血脈之情了。
2. 會詩之佳友
除了生活中的好朋友,蘇軾與蘇轍還是詩文之友。蘇軾一生創(chuàng)作詩詞高達(dá)兩千七百多首,可謂是宋代文學(xué)史上一朵熠熠閃光的奇葩,而在這些詩作中,有229次提到了弟弟子由,即蘇轍。除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大醉之后'兼懷子由'的,蘇軾還在人生的許多重要時刻寫詩贈予這位至親兄弟。蘇軾在《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中寫道'似二陸初來俱少年',以陸機(jī)、陸云兄弟比況,希望蘇轍仕途通達(dá),胸襟開闊;蘇轍奉命出使遼國時,蘇軾知他內(nèi)心屈辱,便鼓勵他'不辭驛騎凌風(fēng)雪,要使天驕識鳳麟',將蘇家男兒的豪氣帶到異國,以震國威;即使是在獄中性命難保之時,蘇軾仍不忘'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人間未了因',蘇轍為救兄長,寫下了一篇言辭懇切的《為兄軾下獄上書》。這種兄友弟恭的深厚感情最終感動了神宗,蘇軾也免得一死。
3. 文采之擁躉
常言道'文人相輕',蘇氏兄弟同為流芳千古的文學(xué)家,卻是彼此欣賞的一對知己。蘇轍說哥哥'扶我則兄,誨我則師',蘇軾則認(rèn)為弟弟'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甚至說弟弟的文章勝過自己,'子由之文實(shí)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據(jù)《宋史·蘇轍傳》記載,'轍與兄進(jìn)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其二人的兄弟之情甚篤,甚至約定'風(fēng)雨對床眠',共聽瀟湘夜雨。與二人同時期的曾鞏、蔡京等人皆因政見不合鬧得不可開交,而蘇氏二兄弟儼然是宋史上兄弟和睦的別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