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xué)家最喜歡研究一些有價值的古代墓室,對其進行挖掘,在挖掘古墓中考古學(xué)家往往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除了能挖掘出各種珍貴的歷史文物外,也能夠最大限度的貼近歷史,從而還原很多歷史真相。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古墓是坐落在山東省東阿縣城魚山的曹植墓。很久以前,魚山還不叫魚山,它只是一個82米的小山丘,毫無特色極為普通。
但是因為它的外形酷似大甲魚,因此得了魚山之名。魚山雖然海拔不高,卻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因為他與泰山,黃河以及華北平原相鄰,而且魚山內(nèi)還有三國時期名人曹植的陵墓。
上世紀50年代,有官員到魚山周圍的村子進行考察,這位官員以前在文物部門工作,因此對于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他在村子考察的過程中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玩一把青銅劍。
而這把青銅劍上刻著曹子建三個字,曹子健正是曹植,這讓官員大吃一驚,覺得這把劍來歷不簡單,于是他特意找到了這個小男孩的家長,花了20元將青銅劍買下。
在得到青銅劍以后,這位官員馬不停蹄的找到了考古隊和文物鑒定的專家對這把青銅劍進行考察,果不其然,這把青銅劍被所有的考古專家認定是三國時期曹操兒子曹植所用的佩劍。
早在以前,就有關(guān)于魚山埋藏著曹植墓地的傳聞,并且傳聞曹植的陵墓中埋藏著大量的奇珍異寶,如果一旦將曹植的墓挖掘開,這些寶貝將會讓九州十府都富裕起來,現(xiàn)在又在魚山的附近發(fā)現(xiàn)了曹植的佩劍,更是讓此傳聞變得真切。
不久后山東的考古隊便火速的趕往魚山進行勘察,在魚山也確確實實地發(fā)現(xiàn)了由甬道,前室以及后室組成的墓室,一般來講墓主人都是放在后室當(dāng)中,但是考古隊卻在前室發(fā)現(xiàn)了一具腐朽的棺材以及20片骨骸。
根據(jù)對這骸骨的考察研究,判定死者的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這與史書中記載曹植的死亡年齡相符,且考察隊還在墓室中發(fā)現(xiàn)了陳王陵三個字,曹植死后曾被自己的侄子追封為陳王。
因此,考古學(xué)家十分確定此陵墓正是曹植的陵墓,而前室的遺骸很可能就是曹植的遺骸。與傳聞中不符的是在曹植的墓葬中,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太多珍貴的物件。
反而像陶器和石器比較多,這可能與當(dāng)時曹操推行的薄葬制度有關(guān),天下尚未安定,墓葬實在不宜過于奢華,故而在曹植的墓室中并沒有太多珍貴的陪葬品。
在確定曹植的墓室后,專家對其進行挖掘,但是,專家剛剛打開曹植的墓門就開始下雨,而且這大雨一連持續(xù)了15天,極為不尋常。在魚山有一種傳聞,說扒了曹子建的墳要淹了方圓數(shù)百里。
不知道是不是帶有迷信色彩,這不尋常的大雨最終還是讓考古隊不得不停止工作,最終驚動中央,從而工作停止,后來,曹子建的墓室便被封鎖至今,其中再沒有考古隊前往。
因此有不少人斷斷當(dāng)年挖掘墓地時,很可能還出現(xiàn)了其他不尋常的事情導(dǎo)致沒有考古隊對其進行二次挖掘,但具體是什么不得而知。曹子建的棺材放在前室而非后室亦是不尋常,至今考古學(xué)家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
反而在民間有一種傳言說前室的遺骸并不是曹子建本人的遺骸,真正的曹子建的遺骸還在后室中,后室直接通往魚山腹地,而且在魚山腹地有一口深井,曹子建的棺材就吊在深井中,百年不腐。而這種說法是否可信,還有待科學(xué)家進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