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是什么一個世道呢?孔子說“禮崩樂壞”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春秋一開頭,鄭莊公就與周天子交惡了,射王中肩(鄭國跟周天子打仗,射了周天子一箭)、周鄭交質(zhì)(兩國互換人質(zhì))。
自從周天子中了一箭,他的地位越來越?jīng)]落了,各個大國諸侯開始瞧不起他,但是幾百年留下的名氣還在,于是那時候諸侯們都打著擁護周天子的名號稱霸,叫做“尊王攘夷”。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在諸侯壯大的過程中,諸侯國的卿大夫也壯大了,于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三桓分魯,都出來了,而且周天子還被別人逼著承認田氏和韓趙魏的諸侯地位,周天子更不行了。
那時候是實行分封制的,天子封諸侯,諸侯封大夫,大夫下面就是士。原本是層層效忠,天下大亂了有實力者得天下,沒人再去管所謂的效忠了。
而且這些國家的當政者也發(fā)現(xiàn),這樣分封下去,搞不好有一天自己也會被別人給代了,于是各國開始搞變法,其中重要的就是廢除分封制。
血緣貴族開始沒落了,最先受到打擊的就是這些士人,鐵桿莊稼沒有了,上層的人因為當初權(quán)力太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士人直接瘦死了!
既然現(xiàn)在諸侯不鳥天子,大夫不鳥諸侯,憑什么這些士人要鳥他們呢?他們就出來搞游說,誰能認可自己,自己就跟著誰干!看看那時候有名人物的身份:孔子宋國貴族后裔,張儀魏國貴族后裔,孫武齊國貴族后裔,白起楚國貴族后裔!他們都是好幾個國家來回走的!為的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平臺
公孫衍當然也不例外,你看他這名字里有“公孫”就知祖上不一般!當然了公孫衍更不一般,他是別稱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人!
秦惠文王繼位殺了商鞅,秦國失去了一個大人才,就要有新的人才補充,公孫衍就是這個人他在秦國做了大良造,天天兒帶著秦兵攻打當時魏國的河西,最后奪了河西,魏國把公孫衍的老家陰晉割給了秦,之后公孫衍又大敗魏國在河西的主力部隊,使魏國再也無力經(jīng)營河西!
公孫衍挑平臺,其他人當然也挑,于是公孫衍遇見了自己的老鄉(xiāng)張儀。
俗話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為啥要哭呢?因為他要捅你刀子,不捅你他怎么能在這個平臺上立足呢?
張儀原先是待在楚國的,但是因為一次偷盜事件,被別人冤枉打了個半死,于是選擇跳槽來到了秦國。
張儀來到秦國帶來的是連橫的計策,當時秦惠文王手下還有一個人叫做陳軫,這人跟楚國關(guān)系比較好,張儀說他:
“軫重幣輕使秦楚之間,將為國交也。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
最終將陳軫排擠出秦國。
那么張儀是怎么排擠公孫衍的呢?
我們不得而知,后人根據(jù)《史記》如下記載,得出公孫衍收魏惠王的賄賂,派兵去打義渠,然后被張儀抓住把柄,說公孫衍延誤了秦國滅魏國。
五年,陰晉人犀首為大良造。六年,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秦。七年,公孫衍與魏戰(zhàn),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納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會應(yīng),圍焦,降之。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義渠君為臣。更名少梁曰夏陽。
事實上,這只是張儀和公孫衍在政見上的不同。當時義渠國已經(jīng)是秦國的內(nèi)臣了并且內(nèi)部發(fā)生動亂,秦國應(yīng)該去平定。
兩者的主要矛應(yīng)該集中在功勞上!
秦惠文王七年,公孫衍打敗了魏國在河西地區(qū)的主力部隊,八年魏納河西地,這都是公孫衍的功勞。
但是秦惠文王九年張儀提出助魏攻楚的計劃,這就是為什《史記》記載有“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會應(yīng),圍焦,降之”。十年,張儀攻下魏國蒲陽,向秦惠文王提了這樣一條建議:讓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zhì)!然后他跟魏王說“秦王對你們這么好公子都送來當人質(zhì),你們得表示表示”,于是魏國把少梁給了秦國,而張儀做了相邦。
這應(yīng)該是大良造公孫衍和相邦張儀矛盾達到頂峰的時候!之后在張儀排擠下公孫衍去了魏國!
跟張儀的斗法,公孫衍失敗了,于是他來到了魏國,做了將軍!
公孫衍來到魏國,張儀也緊跟著來到了魏國,但是張儀做的是魏相。
當時魏相惠施,聯(lián)合齊楚的策略正處于低谷,張儀來到魏國提出了聯(lián)合秦國的主張,順利成了魏相,被他排擠下臺的惠施差一點就死于張儀之手,《呂氏春秋》說惠施喬裝打扮,還差一點沒有逃出魏國。
張儀在魏國還是高公孫衍一頭。
在張儀的鼓動下,秦國借道韓魏出兵去打齊國,齊國的大將軍匡章第一次做大將,擊敗了秦軍(趙括你看看)
張儀的連橫受阻!公孫衍的合縱開始嶄露頭角!
公孫衍順利的坐上了魏相,于是他搞了韓、趙、魏、燕、楚,五國相王。
五國開始合縱,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然而實際上和秦國交戰(zhàn)的只有韓、趙、魏三國。
攻打函谷關(guān)的三國,遭到了秦國猛烈反擊,三國大敗,魏國損失慘重。
第二年秦國趁勢出擊,攻打韓國,斬首八萬兩千!
為了阻擋秦國的攻勢,公孫衍秘密聯(lián)合義渠,讓他出兵擾秦。
合縱失敗后,魏國開始考慮拉攏齊國,找來齊國人田需,這人和公孫衍有矛盾。
于是公孫衍聯(lián)合齊國田嬰,要求田文作魏相,自己做韓相,再次合縱攻秦。
然而這次合縱沒有任何的反響就消失了!
秦本紀: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
這一戰(zhàn)之后,張儀的連橫策略徹底的打敗了公孫衍的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