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部西游記。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頻
最近,因為《天真派西游記》的上線,爆紅網(wǎng)絡的“小戲骨”再次登上熱搜。
這群孩子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時,也有不少網(wǎng)友感慨道:
《西游記》其實是一部暗黑神話,那些人性最黑暗的部分,只有成年人才能真正看懂。
01
李碧華說:“不要考驗人性,千萬不要,它根本不堪一擊。”
《四圣試禪心》一回,黎山老母帶著觀音、普賢、文殊三位菩薩下凡,設下美人計。
說是測試師徒四人,無非就是看看豬八戒能否度過色戒。
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八戒貪圖美色,被掛在樹上一整夜,遭受眾人嘲弄。
常言道:“人,不可太滿;事,不可太盡。”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同時具有偉大與渺小的特征,就像磁鐵有兩極,世界有光暗,人心必有善惡。
02
之前和一個朋友聊起西游,他說:
“小時候喜歡孫悟空,善惡分明,敢做敢當,長大后才知道自己是豬八戒,趨利避害,察言觀色。”
其實我這位朋友并沒有仔細讀過原著,當孫悟空還不是齊天大圣的時候,歷盡苦難,拜師菩提時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
“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個人想要生存,就必須學會看人臉色。
03
佛曰:眾生平等。
但是《西游記》說的不是佛,而是人。
黃獅精一回中,唐僧說:
“我教你見了人打個問訊,不曾教你見王子就此歪纏。常言道,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貴賤?”
一語道破人生而不平等的真相。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
你必須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某些不可逾越的差距。
04
《西游記》中有兩個數(shù)字經(jīng)常被人提及。
一個是“十萬八千里”,契合的是人生修行圓滿需要的周天數(shù)“十萬八千周。”
另一個是“九九八十一難”,數(shù)大莫過于九,九九之難寓意修行路上劫難多。
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什么好命天賜,比起羨慕他人的成功,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走好自己的路。
每個人可以收獲的,都是一個跟自己努力匹配的人生。
05
唐僧的至善在《西游記》中,有目共睹。
但是物極必反,善良過了頭,也是一種惡。
由于唐僧無條件的堅持出家人的“不殺”論,導致取經(jīng)路上,他不是被妖怪抓,就是在被妖怪抓走的路上。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心太軟未必是好事。
你總是原諒,就容易被欺騙,你總是幫助,就容易被辜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該拒絕就拒絕,該狠心就狠心。
06
《西游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不解,為何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只猴子。
其實看過后文的我們都知道,不用那些大神出手,他們手底下的一頭坐騎或者一個童子,都能擋住師徒四人的去路。
而且原著中,玉帝安坐凌霄寶殿,大圣壓根就沒打進去。
五百年前那一戰(zhàn),不過是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對于眾仙家來說,贏了沒啥好處,輸了丟了臉面更不值當。
《警世通言》中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管閑事”。
07
師徒四人在踏上取經(jīng)前的經(jīng)歷,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大圣大鬧天宮失敗,在五行山下日夜以鐵丸銅汁果腹;
沙僧無意打碎琉璃盞,被罰在流沙河中受七日一次的萬箭穿心之苦;
堂堂北極四圣之一的天蓬元帥酒后失態(tài),竟不由分說被貶豬胎;
金蟬子打了一個瞌睡,就要經(jīng)歷十世輪回,才能在沙僧的“口”中生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撕裂傷口,然后不斷愈合的過程。
08
很喜歡《悟空傳》對《西游記》的一段解讀:
“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西游記》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場又一場的“打怪升級”之旅。
但是對其中的主角而言,卻是一次又一次接受痛苦的生命歷練。
當大圣帶上金箍不再反抗,當八戒露出妖身出走高老莊,當沙僧受封羅漢絕口不提卷簾大將......
沒有人在意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什么,你必須沿著漫漫前路不停地生長。
09
若說《西游記》中死的最冤枉的一個神仙,你一定會想到一個名字:涇河龍王。
明明只是為了拯救治下的子民,卻偏偏和袁守城斗氣,私自修改降雨規(guī)格,觸犯天條,白白丟了自己的性命。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麻煩無處不在,壞情緒人人都有。
但是,越是沖動越是急躁的時候,越是要提醒自己冷靜。
要知道,每一種壞情緒都是要我們買單的,逞一時之氣的暢快淋漓,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10
《西游記》第50回說過豬八戒的一件糗事,因為天氣冷,八戒拿了一座廢棄洞府里的三件納錦背心。
沒想到這里居然是魔王設下的陷阱,由于大圣外出化緣未歸,導致師徒三人毫無抵抗之力,只能束手就擒。
馬云說過:“免費的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貴的東西。”
世界上 1% 的人是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 99% 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虧。
11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天生天養(yǎng),除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孫,他鮮少能交到朋友。
但是他也曾有過幾位義結金蘭的兄弟,曰“七大圣”。
可這七大圣不僅沒有在他抵擋天兵天將時出場,甚至后面遇見紅孩兒,以及過火焰山的時候,還被牛魔王一家坑了一把。? ? ?
經(jīng)歷的多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無論曾經(jīng)有多么頻繁的來往,隨著時間的流逝,橫在彼此之間的便是漸行漸遠的距離與陌生感。
現(xiàn)實總是以殘酷的方式告訴你:
對情,看得越重,心就越痛;對人,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12
《西游記》里有一位深諳說話藝術的出色外交家——太白金星。
一次,天庭要招安大圣,武曲星君平白阻撓,太白金星沒有直言反駁,而是暗示道:
“星君叫他去管馬?只怕他不肯。”
但武曲星執(zhí)意使絆:“已經(jīng)不小啦!”
太白金星聽完,即便知道兩人矛盾必將激化,也不再勸解。
俗話說,交淺莫言深。
我們總是懊惱認錯了人,其實我們最應該后悔的,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嘴。
13
在網(wǎng)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人生就像《西游記》,真正可怕的不是上來就要吃唐僧肉的紅孩兒,而是那些偽裝成楚楚可憐的人形的白骨精。”
可怕的不是真壞人,而是那些隱藏在你背后的假好人。
因為他們會利用你認為他是“好人“的信任,麻痹你的警惕心,讓你失去自我保護的防范之心,去順利行使他內心的邪惡。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要被第一印象蒙蔽雙眼,更不要輕易評價一個人。
14
《西游記》里有一個詞出現(xiàn)頻率極高:不看僧面看佛面。
魯迅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
但凡孫悟空肯去“賣臉”,縱使遇見無法匹敵的妖魔,也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幫手。
只是很多人都不曾明白,面子的交易永遠都是等價交換的,你有多少分量,別人才會賣你多少面子。
孫悟空的面子大的前提,是靠他在九重天上一棒一棒打出來的。
15
《西游記》里面有太多因果循環(huán)的故事:
孫悟空打碎八卦爐,化作火焰山;
唐僧沒有完成對老黿的承諾,便有了第九九八十一難......
天道有輪回,因果不負人。
人與人之間有來有往,事與事之間也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命運有時就是因為一件接一件的小事,最后讓你的生活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部西游記。
正如吳承恩在開篇中寫的那樣:“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只要讀懂了西游記,你就看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