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場,刷了《綠皮書》,情緒很復(fù)雜。當下自我安撫:也許是因為最近看心理學的書,所以對影片中人物以及人物關(guān)系的刻畫看到了些不一樣的感受。到家后,打開電腦,把電影里關(guān)于心理學分析的字碼了一堆,想著寫東西也許會用。寫完后,仍有一種情緒像暗流,在心里涌動。
第二天,開車在路上聽到《最佳損友》,情緒又被翻動,淚流不止...
《社會心理學》關(guān)于友情的產(chǎn)生是這樣寫的:
人們因為某點的相似,產(chǎn)生傾向性,彼此吸引。
因為相似而相互喜歡,
但也會因為彼此的接近,發(fā)現(xiàn)彼此的不同,
從相似到不同,再從不同找到更深層的相似。
理論簡單分明,可總有人都在這個過程,
從親密無間到漸行漸遠,是常態(tài)。
《綠皮書》故事不復(fù)雜。
一個粗鄙的意大利混混為一個上流社會的黑人鋼琴家的巡演擔任司機兼保鏢。
鋼琴家肖利熱愛古典音樂,但卻為了更加迎合主流社會的需求而投入流行音樂領(lǐng)域,帶著職業(yè)性的假笑,裝點著上流社會人們的茶余飯后。
服過役的托尼思維簡單行事沖動,可以為了打賭贏得100美元吞下26個熱狗,在捉襟見肘的生活中混沌度日。
粗鄙的托尼欣賞肖利的才華,卻也不屑肖利看似華麗卻那不堪一擊的“被尊重”。肖利需要托尼的膚色以及保護,卻又無法忍受他的粗俗不堪。
原本兩個世界的人,不得已撞出了交集。
我跟她的友誼,也是如此。
在她轉(zhuǎn)學空降之前,我是班上學習最好卻最不合群的。大家看言情小說,我看紀伯倫,大家聽流行我聽古典音樂和搖滾,實在不知道女生們扎堆在一起嘰嘰喳喳有什么意思,只能用所謂的“酷”來掩蓋自己格格不入的孤單。直到她空降,打破了我全學年獎學金的記錄,我開始偷偷注意她,發(fā)現(xiàn)她也總是一個人,有點酷。
下課后我喜歡去天臺上躲清靜,十次總有七八次會遇見她。兩個裝酷的小女孩兒,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結(jié)果,竟然發(fā)現(xiàn)我們喜歡一樣的書籍和電影......一起讀紀伯倫和盧梭,就這樣,從在天臺上聊天,到一起下課、看電影看書、甚至放假都膩在一起,形影不離。
我喜歡她對事物比同齡人冷靜深刻的思考,她覺得看似心思細膩的實則簡單到非黑即白的我很有趣。我喜歡她做事情有條不紊的理性,她欣賞我為了喜歡的事情的沖動和熱情......我因為她對宗教和身心靈有了興趣,她因為我喜歡上了詩歌和搖滾樂,就這樣,兩個不一樣的人,一起做別人眼里的“怪人”。
遇見她才知道,原來友誼可以這樣:
你不必說,她自都懂;她眼神所及,你心領(lǐng)神會。
一個下過大雨的午后,我們仰著頭看被火燒云染紅的天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不知怎么的就聊起了感情,我們做了個小約定:此生親情已經(jīng)是無法選擇的了,余生絕不接受“將就”的友情和愛情。
后來,我在西安上大學、談戀愛,拍照片折騰的不亦樂乎;她在北京學油畫、讀法律,跟男友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我們基本上一周都要有至少兩次書信,分享著彼此的生活,遇到假期會約著一起旅行。直到畢業(yè)后我去了北京工作,又聚在了一起。
一個哥哥跟我說過:“北京很大,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我聽后笑笑,覺得跟自己沒關(guān)系。
哪怕加班兩周才休息一天,我都會坐三個小時的車從最南邊去最北邊找她,陪她遛狗,給她做飯......暈車的她,能陪著我在北京城各大輔料市場,忍著不適晃悠一整天陪我找需要的素材.....
一切都像以前一樣,這份友情會伴隨我們一輩子。
北京真的很大,隔著條馬路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每天在CBD快進一般的節(jié)奏里靠近著自己的夢想,她在郊外的小院子里堅守著自己的烏托邦。她守著她的田園牧歌隱居生活,我闖蕩在光怪陸離的時尚圈。我不愿意她的一身才華就這樣在所謂田園牧歌里消失殆盡,她也不理解最討厭偽裝的我為什么要在那個都是面具的圈子里證明自己.....
漸漸地,我和她被各自的世界原地按住,動彈不得.....看著原本的交集原來越小,都想努力的讓對方停在自己的世界不走,卻找不到抓手。
有些變化,就如同鍋中燒著的熱油,表面平靜,實則一滴水就足以讓場面失控。
我們都察覺到了些什么,在一起的時候盡量不提自己的事情,聊無關(guān)痛癢的話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原先的暢所欲言互相吐槽,變成了小心翼翼和刻意取悅,對方身上曾最欣賞的特點,變成了最扎心的刺.....
終于,因為一件無關(guān)痛癢的小事,從不曾爭吵的我們有了爭執(zhí),以各自負氣回家結(jié)束。
那天我一夜未睡,第二天5點多她發(fā)來了短信,寥寥幾個字:
“我和你,就到這里吧。”
那一瞬,心臟像偷停了一幀,手抖到拿不住手機。
我知道,這幾個字的背后一定也是她的一夜未眠。
深呼吸了很久,手不抖了,我回了:“好”。
曾經(jīng)說過絕不要將就的感情,但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彼此的“將就”,同樣不拖泥帶水的個性讓這段友誼結(jié)束在了那個帶著寒意的春天。
在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件事:
時間空間未必能分開兩個人,
但不同的“世界”,可以。
《綠皮書》里,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一年半的巡演中,從互相不屑到相互支持、欣賞和理解,美好的有點不真實。
托尼吞下26個熱狗的100美元,好勝的背后是把錢給了妻子交房租。
肖利自降身價迎合上流社會,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為同膚色的人發(fā)聲。
肖利的“城堡”里琳瑯滿目的名貴物件掩飾著一個靈魂的清冷寂寞,托尼破舊的公寓像樣的沙發(fā)都沒有,卻充滿了暖暖的煙火氣。
肖利最動人的演奏是托尼帶著他走進黑人的酒吧彈奏的那首肖邦,托尼最帥的一次意氣用事,是為了抗議演出方不平等的待遇帶著肖利離開……
不同的世界,會有些相同的東西拉近彼此,
但需要時間。
可往往人們都不想等。
分開到現(xiàn)在,13年了,從未聯(lián)系過。
在倔強這件事上,我們還是很相似。
......
清晨開車路上,一首《最佳損友》帶我穿越回了13年前,
看著兩個負氣的女孩,卻是另一個畫面:
她甘于平淡生活的勇氣難道不是你佩服卻無法面對的么?你對人對事全情投入的熱情又何嘗不是她想要而不敢試的?你那上進激勵的言辭何嘗不是在提醒自己,她冷靜苛責的語氣也不過是在說給自己聽.....
都希望對方能向自己的世界走一步,
卻都沒有向?qū)Ψ降氖澜缱咭徊健?/span>
現(xiàn)在的我好想跟她說:
“你看,那個直率簡單的女孩并沒有變成我們都討厭的人,張牙舞爪后還是在平靜生活里守護著自己的小世界。我想,你一定也找到了讓你能熱著腦門放棄冷靜付出的人和事兒,變成了我們都喜歡的那種人.....”.
每當有火燒云時,我都會在想,你是不是也正在抬頭看著同一片天空.....
“You know…
你知道么…
The world's full of lonely people af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我們踏出了第一步,卻沒有走下去。
愿有伴兒的人在往后的歲月都能相守如初。
(靜,愿你余生安好)
我是雅珺,全職做自己,專業(yè)過生活。
如果喜歡,不妨關(guān)注。
如果認同,不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