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常有人走進清秘閣,問其過往。我們就會介紹說:這里曾經為清代皇家及六部衙門提供文房采買之所。又因為一直舉辦各類書畫展覽,清秘閣真的像“書畫家之家”,聚合了很多和文房有著直接聯系的好朋友。聊起文房與創(chuàng)作時,赫然發(fā)現很多書畫界人士對筆、墨、紙、硯已經沒了老輩們的講究,當然,遺憾之外也因此結交了更多文房名手及對文房視若珍寶的藝術家、藏家朋友。
年前清秘閣一行去安徽游歷,拜訪了子安兄。見面之前已經聽說到很多他和古硯的軼事,再一一欣賞他的藏品,果然是名副其實的品硯高手。當時約好一起做做硯臺的專題,沒想到真正兌現也拖了小半年。今天開始,子安兄就要將他收藏的古硯、好硯和一肚子與硯臺有關的故事講給我們。未來還有更多行家、藏家在【清秘文房】這個欄目,為我們分享文房的制作、養(yǎng)藏與品鑒,期待更多朋友能通過這些分享,對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重要品類——文房諸寶珍之重之。
古硯記
(二)
文/殷子安
殷 祥
字子安,居安齋。
1978年生于徽州歙縣。
自1998年始,造硯至今。
春風里的白玉蘭?畫家圃生攝影
涼過氣暖,處處可見白玉蘭、辛夷花開得正盛,白的優(yōu)雅,紅的艷麗,怡人心扉。站在玉蘭樹下抬頭而望,滿樹的枝椏間,朵朵白玉蘭素雅傲立,有一種高貴清冷的氣質,絕世而獨立。
十五年前,趙躍鵬老師在徽州研究古家具,常常晚上在硯藏店堂打烊后開始畫畫。我們就在邊上看,有一天晚上興致很好,畫了一組折枝花草,毛邊紙裁成很小的方塊,畫得很快,寥寥數筆一張折枝花卉已經畫完。那時完全不懂怎樣去欣賞畫的筆墨、筆性,但就剎那間怦然心動,說驚艷不為過。我說最喜歡這張玉蘭,趙老師解釋白色為玉蘭,紫紅是辛夷。這張《辛夷折枝圖》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用筆高妙,至今來看,依然動人。
趙躍鵬?辛夷折枝圖
執(zhí)筆畫玉蘭,傾心賞玉蘭,玉蘭自古就受到文人、書畫家的青睞。屈原《離騷》中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玉蘭的出塵之態(tài)倒是暗合文人心志。文人士大夫以物寄情,玉蘭硯、玉蘭花插、玉蘭水盂等文房用具的出現就是必然。以白玉蘭(辛夷花)入硯,是明清時期比較常見的樣式。安齋藏有一方清代玉蘭花端硯,硯整體琢為一朵玉蘭花,一片花瓣為硯堂,硯背花瓣交錯相疊,若一朵玉蘭含苞欲放,整體舒暢自然,形態(tài)優(yōu)美含蓄,氣息文雅。端溪坑仔巖石,溫潤細膩如紫玉,一掌之大,正堪把玩。
清?玉蘭花端硯?安齋藏
坑仔巖是端硯名坑之一,在宋代就已開采的老坑洞。它位于水巖以南之半山上。所產硯材質地細膩潤澤,石品有青花、火捺、蕉葉白、魚腦凍等,尤以石眼多而著稱,并多屬佳眼。端石的石品往往與質地的優(yōu)良、石色的斑斕有著互為因果的關系。比如此方玉蘭花硯,質地蘊青花,如波面微塵,視之無形,沉水觀之,若有萍藻浮動其中。
木蘭和玉蘭原來統(tǒng)稱木蘭,后來才稱木蘭為辛夷?!靶烈摹币幻?,更有古典氣質,亦適合端石的石色。陸游晚年病中望見窗外一樹紫色的辛夷花,做詩贊曰:“璀璨女郎花,忽滿庭前枝”。將它幻化為美麗女子,和辛夷花的氣質很合。若要說辛夷的第一知己,當屬王維。藍田終南山中,輞川別業(yè)內有一處辛夷塢,塢內栽植著無數的辛夷花。辛夷塢的主人是王維,他用辛夷花來命名自己的隱居之所。《辛夷塢》詩云:“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畫面感是那樣的傲世高潔。后世吟詠,往往也在此窠臼之中。
明?玉蘭花形瑪瑙水丞?廣東省博物館藏
漢代皇宮有“玉堂院”,后世以“玉堂”指翰林院,以玉蘭花象征玉堂。明清文房具上多見此題材亦有此深意。目前所見玉蘭硯有傳世品,也有出土器。玉蘭硯過目不少,制作看,少數簡約舒展,文氣十足。多數雕琢繁復瑣碎,花瓣上莖脈細細琢磨、花蒂處枝節(jié)交錯,看似面面俱到,其實形似神離,氣息民俗。
玉蘭花開,絢爛花期大致十天左右,若碰上雨天,就更短了。所以,韓愈感嘆:“辛夷花房忽全開,將衰正盛須頻來?!崩顫O叮囑:“故值此花一開,便宜急急玩賞,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玉蘭易逝,案頭玉蘭硯卻能隨手把玩,伴我虛度時光。
清?江介?玉蘭圖?安齋藏
江介[清]原名鑒,字石如,浙江杭州人。官廣文?;ɑ軓年惔救胧?,而上窺宋、元,雋逸疎澹,逈絕常蹊。書法歐陽詢,妙于波磔,有清峭出塵之概。勾勒花瓣用筆亦如之。間作山水,亦得元人閑冷之趣。梁同書推重之。
安齋藏有清代畫家江介繪玉蘭一紙,用筆簡放,縱橫自如,筆情墨趣無一點塵俗氣。置之案頭,亦可滿足對玉蘭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