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寫下此文一周前有位媽媽完成首次徒步回到家,她兒子覺得她的精神狀態(tài)一改從前,贊賞有加。實際上,這是非常中肯的評價,因為在我自己剛開始接觸徒步的時候,也感受過相似的反饋,且不止一人。
如果要說徒步的槽點的話,那就是這項活動可能需要點時間。
至此,我依舊只是徒步活動的實踐和分享者。
言歸正傳,在前述三篇中,已經(jīng)分享了徒步準備的基本情況,后續(xù)建議大家做的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盡量去實踐和體驗,找到屬于你自己的行動邏輯。
同時,由于在進階階段(重裝徒步)將面臨更復雜的戶外環(huán)境,后續(xù)篇中將按照我認為的重要性逐步展開更深入一些的討論,而不會像之前那樣傾倒式的分享,一方面為了避免乏味;二方面由于方案選擇的代價會更大,從而分享過程也要慎之又慎,盡量避免誤導。
壹.心理準備
……續(xù)前
徒步是旅行而非旅游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專業(yè)戶外徒步組織以全面深刻的體驗為出發(fā)點來安排整個行程,而不是打卡式的到訪為主要目的。前篇中,也提及徒步是一種對以前生活方式的回顧,過程中包含了人類進化的奧義、行走的機動原理、心流的愉悅感、認知自我和深度自由的過程等等(雖然這些看起來有點晦澀,但最終你將在不斷的深入體驗中感受到這些),因此盡最大程度體驗徒步原來樣子的全過程是重要的。
以我觀察,在我重裝徒步的過程中,以下幾點可能是在初期的時候會遇到的情況,需要預先作好心理準備(團隊約定或者團隊成員自愿情況除外):
1,途間背負過載
釋義:途中背負重量超過可承受背負極限(完成行程所能承受的最大背負重量),無論是因為過度攜帶、途間配裝或者體力下降引起的,導致無法完成行程的情況。此時團隊成員的援手相助并非是理所應當,因為重裝徒步對背負重量都進行嚴格計劃,額外的背負重量可能給他Ta帶來潛在的受傷及其他風險。
2,途間救援
釋義:在徒步過程中,因為自身受傷也好或者惡劣天氣也罷,適時選擇救援或許是不可避免的,團隊組織者有義務協(xié)助聯(lián)絡完成救援,并將受傷隊員安排至安全環(huán)境,而救援工作本身應該由專業(yè)救援隊伍來完成。
3,途間裝備(含食品)借用
釋義:途間裝備借用與背負分擔類似,隊友的雪中送炭也不能視為理所當然,Ta可能因此需要擔負額外安全風險、無法完成行程的風險等,同時還要關注裝具使用者的安全。
4,途間環(huán)境的變化應對
釋義:戶外環(huán)境時刻都在發(fā)生不測的變化,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很多時候應該抱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tài),接受、改善、享受當下,更利于良好的體驗。
5,最好的期待,最壞的打算
釋義:就我而言,一般出發(fā)前準備會按照可能出現(xiàn)的最壞情況去做一切準備,包括心理、生理和裝備等,且都是以“如果出現(xiàn)落單的情況下也能應對”為目標。如此,途間得到一些額外的幫助或者遇到好的天氣,對自己來說都將是饋贈。(尤其重裝)
上述內容并非吐槽,且之所以將他們放在本節(jié),主要是考慮到與心理認知有最大的相關性,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困難的發(fā)生及有利于對其妥善處置。同時,我想說這其實是一種習慣,幫助我們獲得更長久的良好體驗。
以我參加數(shù)十次戶外團隊的體驗來說,個人認為幾乎沒有向導或領隊可以確保線路不出現(xiàn)誤差,主要是因為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當然這也并不表示我認可帶隊出錯,只是每個隊員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各司其職,共同達成完滿行程。
互相幫助是很重要的,但首先保護好自己。(請參照飛機安全講解員關于氧氣面罩的使用流程之原則)
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戶外徒步是非常好的驗證自己選擇的環(huán)境,你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關于選擇對錯的答案,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決定(尤其在重裝徒步的過程中),因此你也會成長很快。
貳.行前準備
進階篇
……續(xù)前
重裝徒步:前篇提及輕重裝徒步主要以是否攜帶露營裝備來區(qū)分,從另外的角度上來說則是有氧融入無氧的一種不同運動體驗,其中差異各自體會;同時,重裝徒步更接近徒步完整體驗。當然它更區(qū)別于現(xiàn)在流行的“精致露營”。
于我個人而言,重裝徒步過程中取得的收獲是滿滿的,最直觀感受有二:1,從來沒有想象過依靠數(shù)公斤的背負物資,可以讓我在野外享受生活數(shù)日(并未讓我感受到生活質量的跌落),從而讓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2,對取舍重視由來已久的我來說,讓我意識到自己之前就是一名極簡主義者(非“不享樂主義者”),更近一步了解了取舍的意義和樂趣。(當下對于極簡主義還存在著巨大的誤解,有機會可以后續(xù)開篇分享)。3,生命存在感強烈
對于重裝徒步,并不想在這里強調它適合或不適合哪些人群,實際上在當下的輕量化趨勢的加持下,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參與其中的,只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線路。
(一)自我準備
……續(xù)前
由于露營將是踏入重裝徒步的關鍵一步,后續(xù)內容將針對性地圍繞露營作部分展開。
戶外睡眠的適應:戶外睡眠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將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行程。在此之前都要評估自己睡眠對于包括舒適度、雜音及環(huán)境變化等在內的適應能力,這個需要提前嘗試。我們要知道在重裝徒步中,每一個隊員的狀態(tài)可能都會對整個團隊產(chǎn)生影響,因此這不僅僅是關乎自己。
個人衛(wèi)生的容忍度:戶外環(huán)境中不具備良好的衛(wèi)生條件,這個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要將此內容考慮在內。當然,關于這一點我們需要倡導環(huán)保,因為基本上所有非自然的添加物對自然環(huán)境都是有害的。
戶外露營的持續(xù)性:我們同時也需要評估好自己對于露營方式持續(xù)性,包括在何種環(huán)境下自己可以忍受的戶外露營天數(shù)是1天,2天,3天,還是更多天...
重裝徒步的料理:通常,重裝徒步要求我們自身具備一定的料理食物的技能,在我看來這是決定體驗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我們不是苦行。
(二)環(huán)境認知
……續(xù)前
露營季節(jié)一般選擇春夏秋(三季露營),而鑒于植被氣候等問題,冬季通常不太適合徒步露營(冬季露營一般主要是雪線露營)。我們主要針對三季露營展開。
對于長線重裝,基本所有標題都可以成就一篇大文章來單獨討論,在這里主要分享關于露營地選擇的個人心得:
盡量避免選擇排水不良的坑洼位置,包括硬泥地及大塊石板洼地,避免積雨泛濫
盡量選擇旁邊有安全低矮掩體(切不可選擇會產(chǎn)生塌方或者落實的掩體)的平坦位置,增加安全性、便利性和遮擋風雨,同時要注意地面的預處理(排除石頭和尖刺物雜物等)。在有熊出沒地區(qū)還應當做好食物與帳篷的隔離措施,不可將食物放在帳篷內。
盡量選擇可以采用地釘固定的地面類型,抗風還是主要依靠地釘?shù)墓潭橥?無論是塔賬還是自立帳篷)
盡量選擇離開水源地一定距離(個人選擇300m~500m)的位置,一方面防止水源污染,同時也可以避免對附近動物飲水的打攪
盡量選擇不易燃的區(qū)域(通常是周圍沒有易燃物的石板)進行明火料理(如果必須明火的話)
環(huán)保
俗稱:環(huán)境保護
之所以在這里對此進行詳述是因為重裝徒步過程中,環(huán)保顯得更為重要,通常前期輕裝一方面由組織方提醒。二方面每日天可以清空垃圾。
相信,多數(shù)人在行程中看到很多野外垃圾都會嗤之以鼻,在此并不想對此過多評論,而只是與大家分享方法和認識:
目標:在戶外,不留下任何非自然原有的元素,包括:
1,常規(guī)的垃圾,主要是不可降解的或降解時間長的,同時個人并不贊賞野外的垃圾焚燒行為,最佳的還是自行帶出。
2,被忽略的化工產(chǎn)品,例如牙膏、洗手液、洗面奶等。
3,過度嘈雜,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嘈雜對同營地其他人或者甚至其他動物造成了打擾。
做這些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自然是也是祖祖輩輩每個人的歸處和來處。
同時也倡導:根據(jù)個人能力,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盡量每天都帶一件額外的垃圾,無論大小,出山帶出,其中山林深處的難降解垃圾優(yōu)先。
(三)裝備配置
……續(xù)前
前篇中已經(jīng)說明了裝備選擇的基本觀點:
功能性>可靠性>便攜性>趣味性 or 顏值
*還要加個前提: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選擇在中到大雨或夜間環(huán)境中行進,因為這與安全性、體驗感和持續(xù)性相悖,此處就不再展開論述。
同時,每個徒步者會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對裝備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選擇方式,一直奉行“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只是在此專述自己的心得體會而絕不是某種公式或者規(guī)則。
出發(fā)點:強調我個人一直以持續(xù)良好的體驗感為目標,因此選擇輕量化徒步裝備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同時也認為輕量化正在成為這項活動的裝備配置必然趨勢,需要提及的是裝備的輕量化不只關于重量,更是安全、可持續(xù)性、體驗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一種平衡選擇而不是一次裝備比輕或者大力士競賽。
同時輕量化裝備也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這就好比認為徒步是一種體驗和生活方式,實際上我們并不需要通過苦行僧或者競技體育的方式去完成此項活動也可以獲得愉悅。
對于裝備的配置,我目前的結論是:最大極限背負重量為 20kg(基礎重量約為6.5~7kg,20kg包含攝影像器材),續(xù)航可以滿足4-5天無中繼能量補給。僅作參考。
考慮到裝備的整體統(tǒng)籌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后續(xù)升級、擴展以及高效投入,建議在開始購置裝備之初就進行適當規(guī)劃。所以,根據(jù)我對徒步裝備的了解,大致可以分為如下的幾個部塊:
由于在重裝徒步前需要做一些上述的前期工作,因此并不建議即刻購入大量重裝裝備,包括三大件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個人建議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找機會租用包括帳篷、睡袋(可自購一個隔臟睡袋)、料理爐等進行戶外露營嘗試(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練習帳篷的搭建等技巧),從而評估自身適應情況再行鋪張不遲。
因此,本篇不會專門針對重裝的某個裝備進行更新分享。只是提供如下參考原則:
1,首先確定目標重裝路線,了解行程時長及大致氣候問題等狀況,有針對性作前期準備。
2,裝備選購順序:睡眠系統(tǒng)>料理系統(tǒng)>重裝包
疊包系統(tǒng)
重裝包(暫略)
沖頂/輕裝包(<30L)
用途:一方面可作為沖頂包;同時可以滿足1~2日裝載需求(無途間補給);亦可作為重裝包的內隔袋使用;再可兼顧日常使用。
配置建議:
.包外部需配有登山杖掛載點
.有防水功能為佳(如沒有的話,可以配置內膽防水袋)
.輕度背負系統(tǒng)(主要為了便于壓縮和背負能力的平衡,背負重量宜控制在5kg以下)
.可輕度折疊壓縮
.無須復雜隔艙
胸/腰包(10L左右)
用途:隨身包;容量擴展;內包。
配置建議:
.防水
.防盜輕便為佳
.選個性且靚麗顏色
肩袋
用途:用于放置隨取物品,比如水、充電寶、途間零食等,對提升行進效率幫助較大。
配置建議:
.輕量、速干、便利
分隔袋
用途:用于將包內物品分類隔開
配置建議:盡量根據(jù)物品大小,選擇合適容量的超輕防水袋,且根據(jù)防水及取用頻率選擇束或卷口形式。
疊穿系統(tǒng)
頭部:遮陽帽+絨線帽+魔術頭巾
用途:防護、遮陽、保暖
著重說一下遮陽:在戶外環(huán)境中要面臨到很多日曬的情況(尤其在空氣條件特別通透的地區(qū)),個人觀點認為,防曬須以物理遮蓋為主,方便且環(huán)保。不提倡防曬霜,因為實際上防曬霜在徒步的戶外環(huán)境收益并不優(yōu)異,主要是由于其相對遮蓋式防曬的時效性短、防曬力度低、影響環(huán)保、額外的重量和便利性等都沒有優(yōu)勢。
配置建議:
.遮陽帽,建議速干透氣鴨舌帽,可以搭配后續(xù)的連帽上衣起到更和諧的遮陽效果;
.絨線帽則可起到保暖作用,當然也可以考慮抓絨帽;
.魔術頭巾作用較多,不作一一展開,主要也是用于臉部防曬,所以選擇防曬指數(shù)相對比較高和透氣性好的速干面料即可。
上身:內層+中間層+中間層+外層
用途:內層用于保暖、排汗、減少運動束縛及緩解肌肉疲勞;中間層保暖;外層防風水。
配置建議:速干長袖緊身衣+速干長袖t恤(帽衫)+羽絨服(帽衫)+薄抓絨(帽衫)+輕量化雨風衣(帽衫,防水指數(shù)日標20000mm水柱且?guī)L透氣設計)
下身:內層+中間層+外層
用途:內層用于保暖、排汗、減少運動束縛及緩解肌肉疲勞;中間層保暖;外層防風水。
配置建議:(內內不表)速干緊身長褲+兩截式速干長褲(無腰帶)+輕量化雨風褲(防水指數(shù)日標20000mm水柱且?guī)L透氣設計,無腰帶)
腳部:鞋子+襪子
用途:鞋子讓我們在這項以走路為主要方式的活動中得到良好的保護,包括緩沖、防滑及磨損等。襪子主要讓雙腳保持干爽、起到部分固定關節(jié)和緩沖防止磨腳等作用;
配置建議:
關于鞋子
防滑+透氣+輕量
防滑,盡量選擇防滑性能優(yōu)異的鞋底,其中以某V品牌防滑技術為代表,同時要明白就目前實際應用中還沒有可以適應所有路況環(huán)境的單一防滑技術出現(xiàn)。
透氣,個人體驗在三季輕量化徒步過程中,透氣相對防水更加重要,可以淌水也可以速干,且提升行進效率。
輕量,在日常中,腳部加載重量可用于腿部力量訓練或者輕功😄,而腳部重量的減輕則可以增加靈活性和大幅度節(jié)省體能,也就是提高安全性和可持續(xù)性,因此配置腳部重量非常重要。
結論,選擇一雙厚底中低幫的防滑底鞋足以應付大多數(shù)路況環(huán)境,本節(jié)僅至此不再作展開。如有需要將可在后續(xù)篇章,進一步分享觀點。(至今為止,我所完成的線路均選用低幫透氣網(wǎng)面鞋,僅作參考。)
關于襪子
可選購較厚的專業(yè)徒步襪,同時在一些情況下也可以考慮疊穿方式。
手部:內層+外層
用途:內層手套主要用于基本的皮膚保護及遮陽;外層則需要考慮到局部攀爬路段使用及良好的防水保溫功能。
配置建議:內層手套主要講求舒適和貼合,外層手套則主要講求保暖、防水防風及耐磨。
上述,疊穿系統(tǒng)主要考慮內外層搭配的靈活性、速干性、舒適性和輕便性,可在使用過程中進行自由搭配。
濾水系統(tǒng)
用途:在戶外環(huán)境中保證我們的生命之源的飲水需求,減輕儲備水量
配置建議:可靠性>出水速度>耐用度>維護便利性>適配度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過濾器的可靠性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出行安全,而出水流速則會影響我們的行進效率,耐用度、便利性和適配度則關系到這種易耗品的使用成本,因此濾水器的選擇可以說是在裝備選擇中最重要的,且濾水器是在戶外無論何時都建議隨身攜帶的裝備之一。
技術裝備
登山杖
用途:節(jié)省體力、分配受力和節(jié)省關節(jié)機能
配置建議:體重較大建議選擇外鎖鋁合金或者碳纖維材質;體重較小建議選擇更輕的折疊碳纖維Z杖。
使用建議:登山杖的使用僅以垂直壓向受力支撐為主,不提供杖桿切向支撐,因此在使用期間也要特別注意,防止安全事故;同時,由于登山杖的結構緣故,并不能用于拉拽牽引用途,需要謹慎注意。
用途:可能的弱光環(huán)境行進及營地燈
配置建議:輕便,200流明以上,最高亮度續(xù)航4~5小時
護膝
用途:幫助膝蓋進行支撐力的分散
配置建議:選用綁帶可調式,且可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性。
使用建議:個人體驗是上坡過程可以強化膝蓋肌群,無需佩戴;護膝僅在下坡的時候使用,幫助提升支撐分散受力。當一段時間后,掌握了比較良好的下坡技術和節(jié)奏則可以脫離護膝使用。(因人而異)
冰爪(略)
多功能小 dao
用途:多用途
配置建議:推薦小 dao+指甲刀的組合
料理系統(tǒng)
爐具(略)
餐具(略)
睡眠系統(tǒng)
庇護所(略)
睡墊(略)
睡袋(略)
應急\常備品
潤唇膏
止疼藥
其他應急類物品
應急通訊設備
衛(wèi)星通訊設備的作用:用于在無常規(guī)電信網(wǎng)絡覆蓋區(qū)域的日常報備聯(lián)系及緊急求援。
衛(wèi)星通訊設備配備的現(xiàn)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高專業(yè)級的主要用于探險、科考及遠洋等,具備完善的導航、勘測及通話功能等,多為機構在使用。另一類則是普通戶外比較常用的,僅具備文本信息聯(lián)絡和緊急聯(lián)絡功能的設備。由于衛(wèi)星租用費用昂貴,個人用戶即便是選擇后一類設備也存在費用過高的情況,因此在很多出行過程中都不配備。
然而,在我看來這也就成為了戶外SW事故高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以下2種情況是必須要配備的:
1,探線過程中
2,單兵長線徒步
電子設備
關于電子設備,根據(jù)自身需求攜帶,但也均以輕便多功能為原則。
娛奢設備
一般建議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能力攜帶1~2件娛奢設備。比如一個舒適的枕頭、一個隔臟睡袋、一本電子書、一個按摩球等等。
寫在后面:
多數(shù)時候,輕量化是在不犧牲安全性的前提下以舒適性和相對高投入為代價作出的配置。
另,關于裝備的打包方式,也會在后續(xù)篇中涉及分享。
(四)餐食
用途:途間能量補充。
配置建議:
路餐,在輕裝階段,一般以即食脫水類干糧為主,例如面包、蛋糕、速食面等
能量補劑,一般選擇能重比高的品類為主,例如巧克力能量棒或運動類能量劑。
零食,以便攜輕量喜好選擇為主
飲料,以高能量功能飲料?飲用水為佳
儲備應急食品,壓縮餅干+小罐可樂為佳
使用建議:通常在進行過程中持續(xù)補充是比較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行進效率控制行進節(jié)奏,同時也可以良好的保護機能避免過度肌肉流失和其他臟器性的損害。
叁.行進方式
……續(xù)前
通常,我們經(jīng)過幾次活動參與后,的確可以感受到行進節(jié)奏的帶來不同的體驗感受,而一些比較優(yōu)化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持續(xù)不間斷的慢速行進或不卸負重短間歇式的慢速行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在行進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迷路的情況,如果與跟團隊情況下,比較建議的方式是:
1,原地等待同伴回來找你(一般來說團隊成員很快會發(fā)現(xiàn)隊伍里面少了成員,再多方確認后會回頭找人),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現(xiàn)更大的危險(墜崖、受傷等情況)。
2,如果可以確認來路的話,無論多遠按原路返回。
肆.徒后恢復
……續(xù)前
作為一種運動方式,徒步以后的飲食是很重要的,雖然不會有太多禁忌。個人體驗尤以適當碳水+高量優(yōu)質蛋白+適量維生素補充為佳,或許也可以幫助你得到更好的恢復,進行后續(xù)的行程。
另外,從完成一次徒步(尤其長距離徒步)后,心理上大多也會產(chǎn)生一種莫名“失落感”,主要是由徒步非??捎^的沉浸感引起的,回顧和記錄或許是不錯的疏解方式。
徒后恢復除了飲食非常重要以外,良好的睡眠也非常重要,前述的娛奢裝備正是為此刻準備。
上述內容僅一家之言,供參考,歡迎善意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