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則孝 ]
古時父子異室而居,進到父親住處稱“入”。
孝,是對父母孝順。孝字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兩親,能順其意。
怎樣才能算孝順?本篇講了許多規(guī)矩。有些是好的,有些就過分了。
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叫你,要及時答應(yīng);父母有要求,要立刻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懶。
父母有教誨,應(yīng)該恭敬地聆聽;父母有責備,應(yīng)當虛心接受。
看似平常的要求,其實很不易。
一是對父母的要求也高了——你們的要求,你們的教誨,你們的責備,都合情合理嗎?
現(xiàn)在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之高,簡直令人發(fā)指,孩子能做到嗎?
如果父母的要求錯了,教誨錯了,責備錯了,孩子需要分辨嗎?需要逆來順受嗎?
父母天然的權(quán)威,對父母無條件的服從,缺乏合理性。
至于說青春期的心理逆反,是完全沒有考慮了。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凊,音jìng,清涼;省,音xǐng,問安。
《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鄭玄注:定,安其牀衽(chuáng rèn,床席)也;省,問其安否何如。
寒冬為父母溫被,炎夏讓父母清涼。早晨給父母請安,傍晚要為父母鋪床。
外出要告訴父母,回來要當面稟報。日常起居要合常規(guī),做事堅持不變。
關(guān)心父母的生活條件,經(jīng)常給父母請安,外出和回來時都打招呼,日常生活有規(guī)律,做事有恒心,都是很好的習慣。
但是也不要過分,不要鉆牛角尖。
比如,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溫被,常人做不到,父母也不忍心?,F(xiàn)在可以買電熱毯,裝暖氣或空調(diào)。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妄為;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的本分。
縱然是小東西,也不能據(jù)為己有。如果私吞公物,父母就會傷心。
在現(xiàn)代,一個好父母,應(yīng)鼓勵孩子勇于嘗試,保護他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的創(chuàng)造力,而不必過分擔心孩子出錯。
“擅為”這一條,是地地道道的糟粕。當然,豆粕是可以喂豬的,不辯論。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父母親喜好的,盡力去具備;父母厭惡的,謹慎去除掉。
身體受到傷害,會讓父母親憂慮;品德發(fā)生敗壞,會使父母蒙羞。
父母寵愛的孩子,孝順不是難事;父母厭惡的孩子,孝順才難能可貴。
這里有一個假定,父母所好,所惡,所憂,所羞,都是對的,都必須維護,必須實現(xiàn)。
萬一父母錯了呢?比如,父母厭惡你呢?你還是要孝順他。
這是圣賢的道德。因為你是圣人的門生。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fù)諫,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有過錯,應(yīng)勸導(dǎo)其改變。但要和顏悅色,話語柔和。
不聽規(guī)勸怎么辦?要等父母高興時再勸。即使痛哭流涕,遭到責打,也無怨無悔。
除了唯命是從,還要有是非,有主見,有勸諫。因為父母也是人,也會有過錯。
但是要謙和,要選擇時機,也要執(zhí)著不悔。
要求有點高,可以學。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生病時,湯藥要先嘗,要晝夜服侍,不離床邊。
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要常追思感懷。改變起居習慣,戒絕酒肉。
父母喪事要合禮節(jié),祭拜要誠心誠意,對待逝者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現(xiàn)在,孩子能在床前盡孝,已是父母的一種幸運;一些地方葬俗奢靡,亦令人匪夷所思。
除了居喪三年不現(xiàn)實,禁絕酒肉要求過高,其余都是本分。
[ 出則弟 ]
弟,音tì,通悌。本意是敬重鄉(xiāng)長,后專指敬愛兄長。
常與“孝”并列,稱為“孝悌”。
《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可見孝悌是儒道之本。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為兄長之道要友愛,為弟之道要恭謹,兄弟和睦相處,孝道自在其中。
把財物看輕,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包容忍讓,忿怨會自然消失。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去用餐,去就座,去走路,都應(yīng)讓長者優(yōu)先,幼者在后。
長輩有事叫人,要代為傳叫;如果不在,自己應(yīng)該先去。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稱呼長輩,不要直呼其名;面對長輩,不要炫耀才能。
路上遇到長輩,應(yīng)該上前問好。長輩沒說話時,應(yīng)該退后恭立。
騎馬的要下馬,乘車的要下車,目送長輩離去,要過百步之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長輩站立時,晚輩不要落坐;長輩坐定了,叫你坐才坐。
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放低,低到聽不清,也不適宜。
有事面尊長,應(yīng)快步向前;完事了退回,要緩慢一點。
長輩問話時,要起身對答;眼睛看著對方,不要游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對待叔伯尊長,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同族兄長,要像對待兄長一樣。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