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根據四診將痤瘡主要分為以下三型:1.肺經蘊熱怔: 主要表現為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象浮數。 治療以清肺涼血為主,常用的方劑是枇杷清肺飲,主要藥物有:枇杷葉,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濕熱證: 主要表現為粉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可以擠出黃白色碎米粒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時好時壞,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的方劑是芩連平胃散,主要藥物有:黃連,黃芩,白術,厚樸,蛇舌草,茵陳,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證: 主要表現為痤瘡日久,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量少,痛經,經期痤瘡加重等癥狀,舌暗苔薄,脈澀。型多見于長期的慢性痤瘡患者。 治療以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蟄蟲散,主要的藥物有:大黃,蟄蟲,水蛭,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生甘草等。 相關推薦:針灸療法 針灸對于痤瘡也有獨特療效。一般多選用肺經,脾經和胃經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迎香,人中,長強等。手法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交替,10天為一療程。另外也可以選用肺,神門,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等耳穴等埋穴,療效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