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圖,洛出書
《周易.系辭上》中記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傳說虞舜時,舜習堯禮,沉璧于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電負圖書而出。接著一卷甲黃龍,舒圖書于云畔,將赤文篆字以授舜,這就是傳說的“黃龍負書”。傳說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萬民稱頌,上天賜瑞洛河出神魚,龜長1-2尺,龜背上有65個赤文篆字。
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和”或“差”的數(shù)理關系是它的基本內(nèi)涵。它與算盤和“萬字符”有一定的聯(lián)系。據(jù)說,陰陽八卦就是由它推演而出。
河圖
河圖是由55個黑白點構成的,代表天地之數(shù),其中,白點為奇數(shù)1、3、5、7、9,代表陽,代表天,稱為“天數(shù)”,天數(shù)之和為25;黑為偶數(shù)2、4、6、8、10,代表陰,代表地,稱為“地數(shù)”,地數(shù)之和為30,河圖之中,1~5稱為生數(shù);6~10稱為成數(shù)。生數(shù)代表萬物的生長趨勢,成數(shù)代表萬物的成熟趨勢。生數(shù)和成數(shù)為相生相成的關系。單雙數(shù)之和為55,代表“天地之數(shù)”,由它可以衍化出萬物之數(shù)。
這十個數(shù)字排列成一個四方形。北方—白和六黑代表玄武,屬水;東方三白和八黑代表青龍,屬木;南方二黑和七白代表朱雀,屬火;西方四黑和九白代表白虎,屬金;中央五白和十黑代表時空的奇點,屬土。
洛書
洛書共有1~9九字數(shù)字,其中奇數(shù)1、3、5、7、9為陽,象紅天道;偶數(shù)2、4、6、8為陰,象征地道。
洛書這樣表示天道運行:陽氣由北方出發(fā),按順時針方向左旋轉,經(jīng)由東方漸增,到達南方后極盛,然后向西方漸漸減弱。
洛書這樣表示地道運行:1在北方,表示“一陽動生”;3在東方,表示“三陽開泰”;9在南方,表示“九陽極盛”;7在西方,表示“夕陽漸衰”。陰氣由西面角發(fā)生,以偶數(shù)2表示,以逆時針向東南方旋轉,東南角以偶數(shù)4表示,陰氣至此逐漸增長;東北角以偶數(shù)8表陰還氣到這里達到極盛;西北角以地數(shù)6表示,陰氣至比逐漸消滅;數(shù)字5在中央,象征三天二地之和
“陰陽”的概念起源很早,最早只是用來代表事物的屬性,向光為陽,背光為陰。后來不斷引申,夏朝《連山》一書中,有卦象;陰爻和陽爻。周朝后,陰陽發(fā)展成為一種學說理論。
陰陽學說把宇宙萬物分為陰、陽兩類,認為一切事物的活動,都在于陰陽兩氣的運動。陰陽互根,互相對立,互相轉化,互相依存,互相為用。“陰在內(nèi),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如:天有日月、地分南北、人為男女,山有陽背,磁有正負極……
風水學的目標就是尋求達到陰陽平衡的居住區(qū)。古人認為,陰陽在互動過程中,有兩個趨勢,一是和順,二是雜逆。在風水學上,陰陽和順為吉,雜逆為兇,陰陽和順則日月為明,四時合序,聲聲合鳴,風調(diào)雨順,物生依時,草木茂發(fā),精神旺盛。陰陽朵逆則萬物異常,日月不明,四時錯亂,寒暑雜混,出現(xiàn)旱、澇、地震、瘟疫等災難,這樣一來自然生態(tài)失去平衡,遭到破壞,自然引起天災人禍。
陰陽與中醫(yī)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陰陽已被人們用于中醫(yī)學,指導診斷和治療。它那文主要廣泛用于四個方面:人體的組織,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藥物性能、。如:在人體組織結構上,背為陰,腹為陽,六腑為陽,五臟為陰;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精、血、津、液為陰,氣為陽。生理機能上,陽盛傷陰,陽盛傷陽 陰虛則熱,陽虛則寒。在診斷上,表實在藥物上,溫、熱、辛、甘類藥為陽;寒、酸、苦類藥為陰。
風水學信奉陰陽論
陰陽最早是指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后來古人發(fā)現(xiàn)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的兩面。如山有陰面和陽面,人有男和女,月有圓和缺,日有白天和黑夜,年有寒冬和炎夏……現(xiàn)代科學又發(fā)現(xiàn)磁場有南極和北極,電子有正極和負極……這些事物雖然相對,都此消彼長,此進彼退,而且在某些條件下一方還可向對立面轉化。熱屬陽,里寒虛屬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