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家2歲多的兒子最近總“找事”:
自己搭的積木倒了,哭;
鞋子沒穿好,哭;
吃飯沒用小豬佩奇的碗,哭;
讓他洗臉,不洗!
讓他換睡衣,不換!
……
“娃之前還是小天使,怎么過了兩歲就變成小惡魔了?越大越不聽話!”閨蜜一臉絕望地跟我抱怨。
我了然一笑道:“恭喜你!可怕的2歲到了?!?/p>
什么是可怕的2歲(Terrible Two)呢?
中國有句俗話說:“小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的時候,麻煩就開始了?!?/p>
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看,孩子2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就是傳說中的“可怕的2歲”。
2歲的孩子們會做什么?
嬰兒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我”的概念,不能區(qū)分自己和外界,對他們來說,自己和媽媽就是一體的。
2歲左右是“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萌芽的階段,孩子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有了“我”的想法,不想再聽爸爸媽媽的“指揮”。
關(guān)于可怕的2歲,嬰幼兒發(fā)展專家王榮輝總結(jié)道:
明明做不到,卻偏偏要“我自己來”;
“不”“不要”是口頭禪;
熱衷于唱反調(diào),不讓做的事偏要做;
地球是繞著他轉(zhuǎn)的,不達目的就要哭的;
好動,搞破壞根本停不下來;
霸道、不愿意分享,“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人際關(guān)系惡劣,會推人、罵人、打人、咬人等;
有一百個奇思妙想,也有一百種哭的理由
……
自我意識覺醒后,2歲的孩子們會做什么呢?
“不”“不要”是寶寶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2歲的寶寶說“不”并不是表示拒絕,也沒有對錯之分。孩子說“不”一方面是在體驗語言帶來的威力,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表達來建立“我”的概念。
父母這個時候不要和孩子較真、讓孩子在不觸碰底線的范圍內(nèi)繼續(xù)用“不”這個武器,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地過去了。
2歲開始,孩子動不動就會開啟“哭鬧”模式,爸爸媽媽常常束手無策,“又開始了,剛消停兩分鐘”“有個能讓孩子不哭的開關(guān)就好了,一哭就關(guān)掉”……
孩子哭鬧其實是想獲得更多的關(guān)注和理解。
寶寶常常會口是心非,明明想要那條藍色的裙子,但她不說,直到你拿了一條花裙子,卻開始哇哇大哭。
他們希望爸爸媽媽知道自己的小心思,這樣會覺得自己是被回應(yīng)和傾聽的。
2歲寶寶的世界里,只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當(dāng)成是“我的”。
記得侄兒2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綠色,他以為他喜歡的一切都是屬于他的。
所以,只要家里有綠色的東西,他都會理所當(dāng)然地說:“我喜歡綠色,這個是我的!”
有時候真是無奈又好笑。
2歲寶寶什么事情都要身體力行自己去做,來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可又常常做不好。
一旦他們hold不住了,感受到挫敗感,就會崩潰大哭,發(fā)脾氣,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是實打?qū)嵉摹白鳌绷恕?/p>
有一次表妹家的孩子出門非要自己穿鞋,結(jié)果跟鞋抗?fàn)幜?0分鐘也沒穿上,表妹急得要伸手幫忙,孩子說啥都不讓,非要自己穿,表妹看時間來不急了沒了耐心,說了孩子兩句,孩子直接大哭,出門計劃就這么泡湯了……
真是孩子自己做主,家長時常崩潰啊。
如何應(yīng)對“可怕的兩歲”?
其實,兩歲以后的寶寶哭、鬧、霸道、不講理、自私、任性等,是正?,F(xiàn)象,爸爸媽媽不用擔(dān)心,這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
這個時期寶寶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只要家長好好引導(dǎo),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獲。
當(dāng)寶寶的叛逆讓你想發(fā)火時,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有研究證明,寶寶叛逆不講理時,正是他需要被理解和愛的時候。
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讓他能隨意“鬧”的空間。
他要自己穿衣服就自己穿;他想在地上滾就讓他滾著;他把玩具弄亂,那就亂著吧……
記得孩子平靜下來后,給他個抱抱。當(dāng)孩子感受到他被理解和愛著,也會慢慢平靜下來,學(xué)著控制情緒。
《媽媽是超人3》中有一期,幼兒園老師要媽媽和咘咘一起準(zhǔn)備一首自我介紹的歌,她無視賈靜雯的精心準(zhǔn)備,無視媽媽的悉心教導(dǎo),各種拒絕,甚至趁媽媽不備,擦掉賈靜雯好不容易才寫好的歌詞,真是叛逆寶寶的典范。
之后咘咘在賈靜雯唱到“一個可愛的妹妹”時,突然起身,一下子把波妞推倒在地。
那一瞬間,賈靜雯是生氣的,但她很快鎮(zhèn)靜了下來,抱起咘咘,柔聲問她:“剛剛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
咘咘知道自己做錯了,也很愧疚,小聲說:“因為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開?!?/p>
賈靜雯沒有斥責(zé)咘咘,而是給咘咘演示了一下什么樣才是真的抱抱,并指出了咘咘錯誤的行為。最后賈靜雯溫和地把兩個寶貝摟在懷里,家里的氛圍馬上就變得和諧甜蜜。
寶寶犯錯時,打罵和吼叫都沒什么用,我們要進行有效的溝通,語氣堅定地告訴他該怎么做。
遇到寶寶打人、咬人、發(fā)脾氣時,可以試試這樣說:
寶寶自己穿不好衣服,很生氣??梢愿鷭寢屨f,我們一起想辦法。
寶寶也想要這個玩具?可以和姐姐一起玩。
打了妹妹,妹妹也會很疼啊!寶寶也不喜歡被打疼,對不對?
寶寶讓媽媽抓狂,總是唱反調(diào),根本不講道理。因為他在用“拒絕”來和媽媽劃分界限,所以,媽媽不要以自己的邏輯去“命令”寶寶,而是可以試著給他更多自主的選擇權(quán)。
把“要不要穿衣服”換成“你要穿紅色還是藍色的衣服呢?”
把“要不要吃飯”換成“想吃飯還是吃面呀?”
心理學(xué)家認為,當(dāng)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內(nèi)化自己的行為,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zé)任,這樣行動力也更強。
孩子的2歲其實并不可怕,把“為什么”“怎么辦”變成“原來如此”“要這樣做”,你還擔(dān)心娃把你折騰的心力交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