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幾個月以前還是我的重倉股,最多的時候占我倉位20%,因為買了分眾股票,還買了江南春出的書《搶占心智》。
分眾在出了一季報預告的時候,凈利潤比上年同比下降65-75%,我們都想到了一季度業(yè)績下降,但是下降的有點多,好吧公司為了加快速度擴張,短期利潤下滑就下滑把,當時還是比較看好的,但是當年報季報一起出來的時候,把我驚訝了,你利潤下降我們可以接受,但是這擴張了快一年多投資了很多錢,營業(yè)收入不應該下降啊,應該增長才對啊。 我們買股票很容易和自己的股票談戀愛,燈下黑,晚上睡不著覺我就反思自己,一個小小的新潮,就把分眾搞的如此狼狽不堪,說明分眾的護城河并沒有我想象的高,這個時候我想到老巴說過的話,給你幾百億能不能在造一個可口可樂,我們用這個思維去思考,如果給你1000億,你能不能撼動分眾傳媒的地位?顯而易見,小小的新潮傳媒加入都搞的分眾營收利潤雙雙下降,還有就是電梯廣告市場有多大?如果幾百億,那分眾傳媒的天花板很容易到,如果市場很大幾千億,為什么新潮不可以搶占市場?在思考一個問題,租電梯廣告位先物業(yè)公司談,如果我是物業(yè),誰給我錢多我給誰,所以只要肯花錢沒有拿不下來的。
分眾傳媒的毛利率一直高達70%,我記得一本書上說過的話,'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如此高的毛利率肯定會導致各種資本進來。華為小米這些企業(yè),為了幾個點的利潤打的頭破血流,一個電梯廣告居然有70%的毛利,不應該,還有一直公告的30億回購股票,磨磨唧唧的好幾個月只回收了幾個億,其實一家公司當它的應收賬款突然爆增的時候就該小心了,分眾傳媒的應收賬款18年開始爆增。
很多朋友看到這個業(yè)績都問我該如何操作?果斷清倉出來,坐山觀虎斗,他們打完了看結果在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