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雷震,是宋寧宗嘉定年間的進士,不知生卒年月日,也不知何處人士,唯有一首古詩《村晚》流傳世間,描繪了一副極其美好的鄉(xiāng)村傍晚牧童晚歸圖,因選入小學生語文課本而廣為人知。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應是詩人隱居鄉(xiāng)野所作,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大自然的靈氣,與車馬喧囂的鬧市、整齊羅列的屋舍、亭臺樓閣假山流水相比,多了股自然磅礴的生機。
鄉(xiāng)野的一草一木,自然肆意地生長。春末初夏的時節(jié),池塘里的水滿滿地溢到了池岸上,浸潤著四周瘋長的綠草。
落日西沉,遠遠的青山連綿不絕,仿佛口中銜著紅日緩緩下垂,浸在山下的滔滔江水之中泛起了絲絲寒冷的漣漪,粼粼波光似是染上暖黃色的溫暖般動人。
那山腰上升起了裊裊炊煙,放牧的少年橫躺在老黃牛的背上,踏著青草的芳香,一顛一顛地朝家的方向而去,落日的余暉撒滿他的肩頭,溫柔而親切。
少年手中捏著一片細長的柳葉,似是想起什么,隨意地貼在唇瓣邊,斷斷續(xù)續(xù)吹著不成曲調(diào)的音符,時而清脆悅耳,時而嘶啞低沉,毫不在意旁人投來的目光。
“草滿池塘水滿陂”點明此時正逢多雨時節(jié),若非夏季,必然是春末的梅雨時節(jié)。
“山銜落日浸寒漪”點明了地點、時間、背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色彩絢麗的寧靜村莊充滿著生活的氣息。
末兩句主角華麗地出場了“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多么自由自在的少年,為了犒勞自己一天的辛苦,哼幾句不成腔調(diào)山歌民謠,用不著去管好聽與否,自個兒樂意就成。
傍晚的村莊有多美,這樣的田園生活讓人向往,天真爛漫的放牧少年橫臥黃牛背上,悠閑忘我地哼著歌謠。
多么愜意的鄉(xiāng)村生活,仿佛一切煩惱都能消失殆盡,看這幾家炊煙裊裊,聽那幾處雞鳴狗吠,仿若身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總是在忙忙忙,忙著工作,忙著玩手機,忙著刷視頻,有多久沒有卸下重負去認認真真看一次日落呢?有多久沒有體驗過這樣的安靜田園呢?
早就習慣了城市便利的我們,或許早已無法適應那般恬靜的鄉(xiāng)村生活,偶爾體驗一回松快松快也好。假如實在沒機會,那便從這首詩里面去感受一下吧~
我是@晴空莽莽,閑來讀詩,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