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聰明人的靈活大腦的確能贏得更多人的青睞,還有很多人喜歡聰明人。領(lǐng)導(dǎo)者喜歡看得懂眼光的聰明人;同事喜歡與聰明人共事,這能減輕工作壓力;老師們也更青睞聰明學生,等等。
因此,許多人也喜歡有人說他們聰明,因此,“聰明”這個詞似乎可以讓人感到榮耀和光環(huán)加身,因此他們似乎可以讓自己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
點擊加載圖片
但是否真能成為“聰明人”呢?因為聰明,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更快樂?從心理學家的研究來看,越聰明的人幸福感越差,這是為什么?
一、完美主義
智者總是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會經(jīng)常把自己弄得完美無缺,這種情況叫做“完美主義”。不但會嚴格要求自己,而且會對周圍的人、物嚴格要求,如果出了差錯,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工作中,這種狀態(tài)也許是件好事,但在生活中卻未必如此。過多過細會招致他人的不滿,特別是對自己的另一半,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也許會很累。
點擊加載圖片
二:敏感性
智者在生活中能更深地體會到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人情感的理解也更深刻。它們的視覺、聽覺、嗅覺等都要比普通人好很多,也許有些人會羨慕這種敏銳的感受,但實際上這會使他們產(chǎn)生煩惱。
她們更深入地理解外部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太過敏感其實會導(dǎo)致神經(jīng)高度緊張,這樣長時間的緊繃狀態(tài)也會使他們感到疲勞,所以會導(dǎo)致日常情緒低落。
三:活在未來
智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計劃」,他們善于為自己的人生作好計劃,不論遠近或遠近,或未來,都會把短期、中期、長期計劃分開。
她們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什么時候工作,什么時候升職,什么時候結(jié)婚,什么時候要生小孩等等,這些都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并非計劃這類行為不好,就是太過嚴厲的人,會因為事情的發(fā)展方向與自己計劃的不一致而產(chǎn)生焦慮,這種焦慮也會持續(xù)很長時間,讓這些“聰明人”長期處于“脫軌”狀態(tài),這樣的情況下又何必談幸福?
常言道活在當下,并不是說不暢享未來,只希望能合理規(guī)劃,對自己過于嚴格會違背規(guī)劃的初衷。
四:比較愛情
比較才是判定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最佳方法。一句話說“別人家的孩子”,實際上是一種比較。聽了這話的人如果有一顆好勝心,就會竭力提升自己,超過那個與自己比較下去的人。
點擊加載圖片
但這樣的情況如果過了,就會導(dǎo)致生活中的事情都和別人比較,力求自己做到最好,讓別人比不上。但長時間保持這種比較狀態(tài)會讓人很累,也會一直處于很大的壓力之下,這樣的人怎么能感覺到幸福呢?
五:控制感
人人都喜歡控制欲。對智者而言,他們更喜歡事情的進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預(yù)期之類。就像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不會發(fā)生的,只是讓自己更全面、細致地思考。
這在工作中非常的實用,計劃方案的全面周密會讓項目進行的更順利。但這并不適用于生活中,人生處處是驚喜,并非事事都會在人的預(yù)料之中或諸如此類,而聰明人就很不喜歡這類事情脫離控制的感覺。
點擊加載圖片
智者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別人的行為和想法,讓別人為自己服務(wù)。那些擅長演講的人就是如此,他們會運用自己高超的演講技巧影響他人的情緒。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故事而歡笑,或是默默地落淚,這是受影響的結(jié)果,也是聰明人希望看到的。
許多人都想成為聰明人,但聰明人并不容易,聰明人往往會因為他們的敏感而多疑,或在事情的期望不如他們想象中那樣瘋狂,這樣的人就很難達到幸福。
因此,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為每天的小驚喜鼓動,為偶爾的不幸抱怨幾句,它們都是我們生活的調(diào)劑。人人都應(yīng)該接受自己,好好生活。